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报业的“数字化”转型浪潮方兴未艾,谁抢到先机谁就抢到了市场。在国内平面媒体最发达、竞争最激烈的广州,三大报业集团的传统竞争已白热化,现在,它们还要接受来自新媒体尤其是互联网的挑战,为应对挑战,各集团争相向数字化进军。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报业的繁荣。为了生存,报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对读者的竞争尤为突出,不言而喻,谁抓住了读者,谁就拥有了市场。  相似文献   

3.
优势互补,报业与新媒体并行不悖共同发展有人说,到2044年,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此预言在国内外媒体界流传甚广,而去年报业经营遭遇困难,似乎又给这种“报纸消亡论”提供了实证,对报业同行造成了更大的心理压力。不少人认为,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将会颠覆传统媒体,加快报纸消亡的速度。我认为,“报纸44年内消亡”的预言不符合世界媒体发展的历史走向,更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报纸在中国虽不可能长盛不衰,但也绝不会谁说消亡就消亡的。报业与新媒体之间不是淘汰与被淘汰的关系,而是并行不悖、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对于今年…  相似文献   

4.
章瑞华  宋晓农  甘恬 《新闻实践》2011,(12):38-40,41
蓝天,蓝海,蓝桥,一路满眼的蓝色告诉记者,所到之处便是“东海明珠”舟山。位处我省乃至全国唯一的“千岛之城”,正面临千载难逢的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发展良机,海岛报业未来的”蓝海“在哪里?应对新的竞争态势,舟山报业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5.
前些年,报业的发展确实堪称“快速”,效益与很多行业相比,也可谓“丰厚”。但是,回头来看,这种“快速”和“丰厚”,相当程度上源自市场环境的“恩赐”,有点“靠天吃饭”的味道。变天了,报业经营者越来越不“轻松”,同时,被过去那种“快速”和“丰厚”所掩盖的诸多问题也暴露出来。过去,谁早抓住了机遇、抢占了一方市场,谁可能就发达了;现在,单靠这些还不够,或者说.发展已到了必须真正靠自己的时候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在新媒体的蓝海中,作为大众传媒的报业生存发展出现了危机,转型几乎是业内人士不二的选择。本文提出的技术转型、理念转型、话语权转型等思路,可供业内同仁借鉴。  相似文献   

7.
对于报业来说,几年前就已经提出了“拐点”、“冬天”的问题,那时是因为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8.
自“蓝海战略”传入中国,越来越引起新闻界的重视。那么,报业竞争的蓝海在哪里?多年来,我们的报纸在“帮忙”的红海中拼命厮杀,为什么不考虑亟待开发的“帮闲”呢?  相似文献   

9.
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为报业发展新媒体提供了技术支持,受众层出不穷的需求为报业发展新媒体提供了发展空间,报业集团发展新媒体的浪潮潜流涌动。为积极应对信息技术革命对传统报纸出版业的挑战,2005年的第二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上首次提出大力推进“数字报业”发展战略。两年来,我国报业已在理念层面对发展“数字报业”形成普遍共识,并在实践领域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传统媒体不再单纯把新媒体看作竞争对手,而是视为相得益彰的伙伴。新旧媒体融合将成为数字时代媒体格局变动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0.
在融媒体背景下,传统报业受新媒体的时效性、多样性、共享性等优势冲击而日渐衰落.传统报业转型成为业界共同探讨的话题.文章通过分析报业的转型形式和转型误区,提出了报业转型途径及报业未来融合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11.
省级报业集团和强势媒体是新一轮“跑马圈地”的主体,地市报是“蓝海”。靠何种途径和手段打破阻隔?关键要靠资本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游小秀  栗延文  蒋亚宝 《编辑学报》2020,32(6):669-672, 681
随着市场经济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媒体传播领域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新媒体大量涌现,受众面临的已不再是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而是自由选择的“买方市场”。谁能做出精品,谁就能占领市场,而做出精品的关键是选题策划。本文以金属加工杂志社新媒体为例,分析了科技期刊新媒体精品选题策划的2个原则,探讨了科技期刊新媒体精品选题策划的6大策略,以期达到提高科技期刊新媒体的传播力和提升科技期刊新媒体品牌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报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报业全面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面对省内外报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日益残酷的局面,谁拥有数量充足、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抢占了人才高地,谁就会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定地走人才强报之路,是我们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优势互补,报业与新媒体并行不悖共同发展 不少人认为,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将会颠覆传统媒体,加快报纸消亡的速度.我认为,"报纸消亡"的预言不符合世界媒体发展的历史走向,更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报纸在中国虽不可能长盛不衰,但也绝不会谁说消亡就消亡.报业与新媒体之间不是淘汰与被淘汰的关系,而是并行不悖、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回应"报业消亡论"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衰落论,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报纸"拐点"的常态化,以及新媒体介质更迭背景下传统媒体的未来,并指出所谓转型不能规避衰落的论断根源于转型的"技术化"和"利润化"误区,只有抓住"报纸—读者"关系这一本质,转型才找到了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16.
刘明洋 《青年记者》2012,(10):60-61
一、“大报风范”的价值和意义 从大众报业集团事业发展的高度来看,需要有一个主导的精神来引领和支撑事业的发展.“大报风范”是集中的体现.我们要建设现代传媒集团,也需要树立一种传媒精神. 从报业自身的发展来看.在新媒介环境下,伴随新媒体的快速成长,报业遇到了挑战.在产业层面,报业要继续在现代传媒框架中占有份额,就需要着力培植比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报业发展与新媒体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慧玲 《新闻世界》2009,(11):50-50
有人预言传统报业的冬天来了,更有甚者.认为传统报业将会被新媒体取代。对此,我们应该理性地认识,报纸发行量的下滑确实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兴起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报纸就没有出路了。吸收、融合新媒体元素,向新媒体靠拢,这将是传统报业在网络时代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媒科技》2013,(6):38-41
如何以创新的理念、先进的科技、务实的运营,捅破“赢利模式”这块“天花板”,实现新媒体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这是摆在报业面前的重要课题。报业第六届王选新闻科技奖一等奖的获得者们,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这方面作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报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报业全面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面对报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日益残酷的局面,谁拥有数量充足、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抢占了人才高地,谁就会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定地走人才强报之路,是我们的战略选择。这一点对于欠发达的东北城市报业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冲击了国内报业的发展,使其面临发行量萎缩,广告率下降,读者流失等诸多困境。报业界的"拐点论","报业消亡论"使报纸的生存问题急需关注。新媒体的崛起是否会使国内报业灭亡?新媒体时代国内报业如何生存?首先对新媒体概念作了界定并分析其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其次就美国和日本报业的发展做了分析并从中得出国内报业发展的启示。然后对国内报业的现状做了简要概括。最后对国内报业的生存法则做了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