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国内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建设在旅游业中占到重要地位,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旅游研究者的注意.本文从国内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两大方面介绍了国内学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的研究成果,并对这些成果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国内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的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对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影响是近年来旅游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回顾1980年以来国内有关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的论文,初步总结了涵化理论、发展阶段理论、社会交换理论三个初具雏形的理论模块,简要介绍了文化再生产理论、场域理论、实践理论及国外相关理论,并就我国目前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旅游对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影响是近年来旅游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回顾1980年以来国内有关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的论文,初步总结了涵化理论、发展阶段理论、社会交换理论三个初具雏形的理缝模块,简要介绍了文化再生产理论、场域理论、实践理论及国外相关理论,并就我国目前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旅游目的地形象自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以来,一直是学术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国内外关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也由最初的抽象化逐步转变为具体化.在此基础上,对近5年来国内两大主要中文期刊和国外两大主要外文期刊发表的有关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对近5年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领域、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对比,总结出国内外研究的差异。为中国旅游目的地形象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中国国内古村镇旅游快速发展。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古村镇旅游案例研究呈现出阶段性较强和地域集中分布的特点。研究内容上,古村镇的旅游开发和保护是研究者关注较多的内容,当地居民和旅游者也逐渐被研究者重视,旅游影响研究也有所侧重。研究者主要采用了以问卷调查为主、结合访谈的田野调查法,模型研究较为少见。概念界定不清、案例地选取的局限性、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单一,都制约着国内古村镇旅游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旅游信息化是旅游目的地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我国旅游目的地信息化发展的相关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国内旅游目的地信息化研究尚存在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层面偏窄、理论研究滞后于实际发展、系统架构尚未建立等局限。后续的研究应尝试完善学科方向体系、深度挖掘研究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发展动态、应用多学科研究方法,从而更好地指导我国旅游目的地信息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继中国5.12汶川地震后,2011年3月11日日本仙台地震使学界又再次掀起了旅游危机研究的热潮。借此机会,文章立足于混沌理论对旅游目的地危机管理的思想启示,总结出旅游危机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机制,从旅游危机预警和危机应对两个层面构建旅游目的地危机防范体系,并分别阐述了两个层面构建的内容,最终建立旅游目的地危机防范的一般模型。  相似文献   

8.
国内近十年旅游形象感知研究进展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及旅游目的地之间竞争的加剧,导致国内外旅游学界对旅游形象关注的激增。尤其是近十年来,国内对旅游形象感知的研究领域日益关注。为了解近十年来国内在旅游形象感知研究方面的进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主流旅游学术刊物所载有关旅游形象感知的文献进行分析,获知其主要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深度。研究发现,我国旅游形象感知的研究视角不断扩展,研究方法向定量转变,研究深度不断深化,文章最后提出了我国旅游形象感知研究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来源国形象与旅游目的地形象一直以来是两个相对独立、平行的研究领域。作为长期以来的热门概念,旅游目的地形象一直是旅游研究的焦点。对于来源国形象来说,从解释消费者行为到指导国际营销,来源国形象一直是营销学研究的主流领域。从理论基础来看,来源国形象与旅游目的地形象均是基于心理学的态度理论作为解释基础,且两个构念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和关联性。文章在对当前国内外学者关于来源国形象与旅游目的地形象交叉研究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梳理该交叉研究领域的文献发展脉络,对归纳出的三种研究类型进行评价,并对该交叉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地可持续旅游管理策略作为可持续旅游实践中的重要指导方向和管理手段,在国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文章概括性地介绍国外LAC、ROS、VERP、TOMM等模型的研究现状及使用特点,以期引起研究者的关注,进而推进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技术学术研究的不断发展,学术交流越来越频繁,合作研究也越来越多,研究者之间相继形成了规模不一的派系.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法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合著学术论文为依据来发现目前存在于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研究者派系,并通过计算不同年段的各种指标,如合著指数、合著率、密度等来发现教育技术研究领域合作研究的变化,从一个侧面揭示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发展程度,最后借助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将研究者派系及其变迁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科研合作关系越来越密切,但还 处于较低水平;科研合作类型主要为师生合作;随着研究团队的扩大,整体合作关系渐渐疏远,但开始形成小团体.  相似文献   

12.
以实证科学作为哲学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在比较教育研究史上曾受到充分重视,并在一些比较教育学家们的努力下得以发展和完善。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后现代理论、批判理论以及建构主义理论等又催生了质的研究方法,并逐渐被应用于比较教育研究领域,成为一种普遍趋势。本文在进一步梳理实证研究与质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教育田野研究具有情境性和生成性的特点,情境性与生成性的和谐统一是教育田野研究的必然走向,情境生成也成为教育田野研究的独特视角。田野研究中的情境生成主要包括问题情境化、方法生成化以及结果认同化三个方面。从学科传统上看,具有人类学学科背景的研究者更注重研究的整体主义视角,注重与当今教育现象的整体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相契合;而具有教育学学科背景的研究者更注重研究对象的生存境遇,赋予其更多的教育情感和人文关怀。情境生成的视角有效规避了不同学科立场"以方法为中心"的研究倾向,未来的发展趋势必定是注重多学科视角的合作与融合且"以问题为中心"。对教育田野研究成果的信度评估要基于其自身独特的价值情境,更多地尊重研究者在特定情境中的研究立场、经验事实和理论解释;对其效度评估则要以真实的情境为评判标准,直面研究情境中的具体对象,为读者提供理解与沟通的可能性,进而产生情境共鸣,以达成推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学习已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推动力。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围绕教师学习领域开展了持续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积累了大量有借鉴价值的文献,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梳理可见,这十年来在教师学习研究领域的论题大致集中在六个主要层面,且对于教师职前阶段、教师共同体及其内部学习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今后的深入研究需要从理论基础、研究视角和方法等方面着力加强。  相似文献   

15.
连续的文献综述是学术研究走向规范性的一条重要途径。2013年裕固族教育研究特点主要表现在学术的文化传承与领域构建两个方面。其表现为:对21世纪前十年裕固族教育研究中高质量学术成果的集中展示、民族文化课程和校本教材的开发、文献综述、学科基础和学科性质的阐释。同时,也存在部分文章质量欠佳等瑕疵。笔者相信在文化传承和领域构建的基础上,裕固族教育研究将涌现出更多高质量学术成果为裕固族教育发展和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16.
Universities increasingly expect students to publish during a PhD candidature because it benefits the candidate, supervisor, institution, and wider community. Here, we describe a method successfully used by early-career researchers including PhD candidates to undertake and publish literature reviews – a challenge for researchers new to a field. Our method allows researchers new to a field to systematically analyse existing academic literature to produce a structured quantitative summary of the field. This method is a more straightforward and systematic approach than the traditional ‘narrative method’ common to many student theses. When published, this type of review can also complement existing narrative reviews produced by experts in a field by quantitatively assessing the literature, including identifying research gaps. The method can also be used as the initial step for further analysis, including identifying suitable datasets for meta-analysis. Students report that the method is enabling and rewarding.  相似文献   

17.
The number of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papers has been rapidly rising in recent years. This number has been particularly influenced by researchers from non-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who contribute to the field. With this number of papers, literature reviews gain in importance as they help researchers more easily orient themselves in problem areas. The authors of this study present a literature review on science textbook research. The importance of textbooks in education is indisputable, yet research in this field is surprisingly unbalanced between particular regions or states. In this paper, a review of 183 papers published between 2000 and 2018, indexed to the Web of Science database, is introduc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researchers in Europe and the USA focus on textbook research more than researchers elsewhere in the world. The textbooks most frequently researched on are science books for secondary schools. Textbook research consists mostly of analysing learning concepts and how concepts are integrated, non-textual elements in textbooks, visual representations, learning content or learning text analysis.  相似文献   

18.
Female educa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oth the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practice of female education, Chinese academic circl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concerned with female education. Of these concerns, methodological innovation can be said to have achieved a great breakthrough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narrative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in China, new vitality has been breathed into the sphere of female educational research. 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ither historical studies or reality, researchers have made profound discoveries about the female educational experience, revealing Chinese women’s experiences in education, their stories of development, and the problems they have faced. Moreover, researchers have reviewed not only the freedom and restrictions that education brings to women, but also the influence exerted by Chinese education, cultural conventions, and social economic conditions on female progress and living circumstances. This article is mainly a comprehensive literary review of research by Chinese scholars who have used narrative research in their studies of female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以CSSCI来源期刊20年来发表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探究2001年以来我国物理教科书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分析发现:师范院校教师和相关学术期刊引领物理教科书研究的发展;历史发展和学习活动是物理教科书研究的热点;中等教育成为重点关注的学段;研究方法以内容分析法为主;高被引文献数量不足。未来的物理教科书研究应注意以下几点:挖掘教科书使用与评价等接受导向的研究以拓展研究领域;开展深层的话语分析以提升教科书研究的深层意义;激活学术共同体的研究生命力以开展持续深入研究;建立系统的教科书研究方法论以提升研究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20.
虚拟科研组织是应用虚拟组织的概念和设计思想,把不同的研究者或者研究集体通过信息技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相对稳固的动态研发联盟。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研究型大学面临大科学背景下知识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面向跨学科的、复杂的、实践的研究课题的新型学术价值观正在形成,日趋完善的e-Science技术体系为学科分化与融合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技术平台。构建基于本校或者跨越多个学术机构的虚拟科研组织成为研究型大学应对冲击与挑战的必然选择。虚拟科研组织在其建立之初,要充分论证对其组建的可行性、持续发展的可能性、组织形式和组建模型,运行过程中需慎重设计研究项目的选择、资源协调、组织文化、激励约束机制和保密机制等日常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