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尽管新课改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但中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存在这样的状况:把一篇篇有血有肉的课文肢解成数个各自独立的知识点--字词、篇章、结构、背景、思想、模仿写作……表面上看,这种教学模式让每一篇课文都有的可教,语文课也因此成为一门很有教学内容的学科,但这也让语文课失去了应有的趣味,酣畅淋漓地通读一篇好文章带来的享受、共鸣都会大大减弱。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找准课文的切入点是课堂教学最关键的步骤。所谓切入点,就是分析一篇课文的着眼点和突破口。从这个突破口入手,就能提纲挈领地对课文进行全面剖析,把课文分析透彻,分析到位。切入点把握得好,一篇课文就能很流畅地讲好;切入点选取得好往往会取得引人入胜、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互动:教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学习《好的故事》这篇课文。略。)二、摸准学情搭好脉师:同学们预习过这篇课文,谈一谈你对课文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这篇课文很美。生:我感觉这篇课文有点难,鲁迅好像从睡梦中醒来,讲了一连串的梦中故事。生:我觉得《好的故事》表达了鲁迅先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相似文献   

4.
教学要有凭借。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凭借是一篇篇课文。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必须落实到每篇课文的课堂教学,而掌握好、运用好课文,便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为此,胶南实验小学学习借鉴戏剧界的“十年磨一戏”、“传统剧目”、“名角名戏”等做法,开展群众性的“百篇传统篇目”活动,每位教师个个有自己的传统篇目,人人成为一篇课文的教学专家。这种做法,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以一带百。课本编有课文三百篇左右。按理说,每篇课文教师都应掌  相似文献   

5.
六年制语文第七册《捞铁牛》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宋朝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故事,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理解文章的脉络是教好这篇课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新教材,每个单元的五篇课文,一般分别安排为讲读课文、课内自读课文和课外自读课文。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一室的《初中语文课本修订说明》指出:“修订本比原课本增加课文六十篇,目的是增加阅读量和扩大知识面。为了不加重教学负担,课文分为讲读、课内自读、课外自读三类。”这就阐明了把课文分为三类,是为了处理好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我们学习了《荔枝》这篇课文。不知怎么搞的,这篇课文我读了好几遍,怎么也读不烦,读不厌。它  相似文献   

8.
《爬天都峰》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五册新增选的一篇课文,编排在第二组,是篇讲读课文。如何指导学生读好这篇课文呢?根据第二组的训练重点(通过读课文,抓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和读讲课文的要求,我认为:  相似文献   

9.
课本乃教学之“本”。语文课本是由一篇篇课文组成的,它们是语文教学的依据和凭借。因此,学好、教好每一篇课文当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通过介绍地球的可爱和渺小、地球上资源的特点,以及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说明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以这篇课文作为学生的研究课题,提前让学生找好研究学习小组的成员,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去收集和处理有关  相似文献   

11.
导语是一篇课文教学起始时导入新课的开场白,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际教学的前奏,起着"引子"的作用。正如好文章要有好的开头一样,一堂好课也要有一个好的导语。导语设计得好,一开始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考虑一篇课文的教学方案时,无不精心地研究如何引入新课,琢磨怎样把一篇课文的导语设计好。笔者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不可分,一篇好的课文就是一篇好的范文,借助学生学习课文的余兴,唤起学生创作的激情,这是作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口。从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做起,课堂练句,由练句到仿段、仿篇,由仿篇到创新,这样既符合"读为基础,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原则,又能培养小学生习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加强练句,丰厚累积语文课强调多练,不是把学生引进题海,而是教师围绕学习目  相似文献   

13.
今年秋季使用的高中语文第三册,原来的教学要求未变。为了更有利于体现读写训练的要求,抽换和增、删了一些课文;单元,特别是重点单元作了些调整。抽换和删掉课文的原则是:适当扩大些选材范围,删减偏多的同类内容课文和文字不够晓畅、不够规范的课文。如新选了《作一个好的党员,建设一个好的党》,删去偏多的诗歌《诗词二首》、《天安门诗八首》和文字较难的《论学习共产主义》等。高中语文第三册原有课文二十六篇,这次修订,抽换二篇,删掉三篇,新选二篇,现有课文二十五篇。这一册读写训练的要求是:着重培养比较复杂的议论能力,学习一些论证方法;继续提高记叙能力,学习一些比较复杂的记叙方法;继续培养运用逻辑、语法、修辞的能力;继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  相似文献   

14.
打开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课本,我们不难发现:前6组2l篇课文,有10篇是精读课文,11篇是略读课文,在小学阶段的教材编排中,首次出现略读课文多于精读课文的现象,这说明略读课文的地位是何等重要.然而,略读课文的教学状况是令人担忧的,据笔者调查,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等同于精读课文的教学,略读课文的功能被精读课文所取代,削弱了学生的自主作用.二是由于略读课文既没有识字、写字的任务,也没有词语、句子、段落积累的要求,因此一些教师把略读课文视为自读课文、课外阅读课文,根本谈不上略读课文的教学,放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两种倾向使得略读课文或多或少地丧失了它应有的功能.那么,如何正确理解略读课文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15.
<正>调查显示,当前小学生的写作仍然存在着不知怎么写、不知写什么的状况,应考的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也是司空见惯的。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在讲读课文时重内容,轻结构,读写割裂,没有在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上下工夫。一个好的语文教师,需要具备高度的语文意识,讲解一篇课文,不仅要使学生搞清楚课文写了什么,而且首先要知道课文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围绕这个写作目的怎么来写,如果没有这个语文意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教好一篇课文,如何把一篇文章的特色体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找到课文教学的合适切入点。所谓切入点,就是分析一篇课文的着眼点和突破口。从这个突破口入手,我们就能提纲挈领地对课文进行全面剖析,把课文分析透彻,分析到位,就能追求到课堂教学的"效"。  相似文献   

17.
薛净 《学苑教育》2019,(11):79-79,81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真正的语文,就应在课堂上通过对一篇篇课文的学习,教会学生学语文,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篇篇课文是训练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好材料,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借鉴课文中的表达方法,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利用课文,找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让课文内容成为学生习作的范文,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常用的读书方法,阅读同题材文章等,真正实现"立体地读"。  相似文献   

18.
《桥》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一篇新人选的课文,为方便老师备课,对文本特点、作者情况以及课文编者对原作的修改状况作适当的读解。  相似文献   

19.
教学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组课文,首先要围绕“体会文章里含着的意思”这一重点训练项目的要求,对各篇课文作全面分析,明确本组课文的共同点;理清训练重点在各篇课文中是怎样体现的,以及本组课文与其他组课文的联系;把握好学生理解上的难点,确定教学重点。在此基础上进行读写圳练。  相似文献   

20.
<正>《燕子妈妈笑了》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真》中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采用相似结构的段式反复出现的方法组织语言,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感受句式,同时以对话描写为主,是学生体会人物感情,学习朗读不同人物语气的好材料。现在我以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浅议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时如何指导学生分角色读好对话。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设定了一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