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本文在信息构建理论的指导下,针对Mashup站点(iGoogle、Netvibes、Pageflakes等)的信息构建难以满足学习者对个人学习环境的信息需求问题,运用文献分析法,探讨了Mashup个人学习环境站点四大系统(组织系统、导航系统、标识系统和检索系统)的信息构建。文章在讨论学习者个人学习环境的信息资源或服务需求(资源汇聚、学习交流、学习成果发布和自我管理)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Mashup个人学习环境站点四大系统的信息构建设计建模方案,以期设计一个适合学习者高效构建个人学习环境的Mashup站点。  相似文献   

2.
学习环境设计兴起的背景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习环境设计的兴起源于社会文化的背景、物质技术的背景及认知科学、教育学、哲学等思想与理论的背景。学习环境设计是新时期教育思想和理论变革的一种产物,它是能够较好地体现信息社会教育特征的一种现代教学设计,旨在创立一种有效学习、积极学习的环境。学习环境蕴含着丰富的资源,能给学习者提供认知工具,鼓励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而建构个人意义。  相似文献   

3.
谈学习环境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目前对学习环境设计的强调,本文从物理学习环境、技术学习环境和情感学习环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进行了一些新的思考、探讨,反思了一些当前学习环境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设计思路和原则。  相似文献   

4.
网络学习环境的特征与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环境下,学习环境正在逐步由实变虚。章在对学习环境重新定位的基础上,概括了网络学习的虚拟性、兼容性、开放性、支持协作和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并因此提出了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5.
基于学生风格的自主学生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学习环境是除学习本身之外的所有能刺激和支持学习自主学习的客观条件,由信息银行,表现场所,建构工具包,任务管理等构成,自主学习的环境设计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个人建构的重要方面,也是当前教育心理学中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创设适合开放教育学习主体学习风格的自主学习环境,有助于促进开放教育学习主体完成学习任务,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远程开放教育学习环境设计构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远程教育学习环境设计进行初步探讨,主要从学习的人文环境、物理环境和信息环境三个方面论述远程教育学习环境的基本特征,并提出学习环境设计应遵循的四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提出了个人学习环境构成模型,并设计了调查量表,以某高校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并获取实证数据,对该模型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构成模型符合学生信息获取的实际,能够涵盖大学生个性化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和服务,但大学生对各种资源的利用还不均衡;对不同类型样本数据分析后发现,不同性别学生"个人信息空间"的构成没有显著差异,而不同年级学生的差异显著。基于该调查结果,给出了个人学习环境构建的几点建议,为引导大学生积极利用个性化需求信息进行有效学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詹廷辉  张子锋 《考试周刊》2011,(10):200-201
本文从目标管理的含义、特点出发,将其与学习者学习相结合,提出对学习目标管理的理解,并从学习目标管理的角度,结合个人学习环境的概念、特点分析学习目标管理对个人学习环境的影响,进而阐述在个人学习环境中的学习目标管理过程及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9.
学习环境设计是教学理论领域的两大主题之一。随着知识媒体概念的提出及不断发展,它对学习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呈现教学信息、构造仿真情境、创建虚拟学习空间、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学生评估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个人学习环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特点有益于学习者的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云计算技术是学习者构建个人学习环境的捷径。文章在个人学习环境和云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人学习云环境,设计了其系统结构和服务模式,结合云操作系统EyeOs和课程管理系统Moodle的技术和应用特点,构建了个人学习云环境,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11.
该从环境与学习环境的概念入手,阐释了现代信息技术对学习环境的影响,进而对乔纳森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模型和基于Web的学习环境设计模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网络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化学习与手持智能终端的飞速发展,个人学习环境日益成为教育技术乃至整个教育界的关注热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应用模式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目前学界对个人学习环境的解读众说纷纭,有必要从根本上加以厘清。为了揭示这种复杂关系,本研究基于恩格斯托姆所完善的活动理论,对这一数字化学习新诉求作出回应,特别是针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学习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指出了个人学习环境关键特征及其设计模式和元模型,尤其是个人学习环境的活动分类与设计框架。个人学习环境元模型包括六种要素与四种关系。六种要素包括作为个体层要素的主体、工具、制品,以及与作为社会层要素的共同体、规则、目标;四种关系包括个体消费活动、个体生产活动、群体消费活动、群体生产活动。由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学习生活世界的活动设计框架,以及个人学习环境的活动设计表征方法,最后给出了学习活动的设计示例。该理论框架构建了协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活动及其实践共同体的工具支持,对个人学习环境的应用设计乃至电子书包的教学服务模式的设计与完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温雪 《教育技术导刊》2012,11(4):187-189
信息化环境中的学习是多元化、互动的,既涉及到个人学习的发展,又关系到在互动信息环境中个人与组织的相互促进、提高。分析了学习绩效的涵义,结合信息化环境的特征,运用绩效技术系统的评价方法,对信息化环境中学习绩效评价的步骤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WebX.0正由连接信息的简单网页发展为连接人类智慧的愈加复杂和智能的元网络(Meta Web),这对传统的由“教”的一方驱动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提出了挑战.对环境整体而言,环境形成良性生态循环有利于维持其可持续发展;对学习者而言,当学习者面对多种网络组成的复杂的、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学习环境时,根据自身的需求构建个人学习环境(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PIE)是促进其学习的最有效方式.因此,WebX.0时代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应当以创设网络学习生态和利于学习者构建PLE为目标,以学习者的需求为起点,提高“以学习者为中心”、“标准化”、“一体化”、“开放化”的程度,以更好地促进学习者在复杂网络学习环境中通过构建PLE进行的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的个人学习环境在社会化学习理念和Web2.0新信息环境下越来越向复合型和多元化发展。面对终身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挑战,研究生学习者只有不断寻找适合自己学习场所、资源和工具,重构个人学习环境,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学习能力。文章为此提供了研究生个人学习环境重构的原则、方法、工具和例证。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描述了微内容与微型学习的概念,指出Web2.0时代学习者的个人学习环境已呈现出微内容环境的特性;接着分析了在这种微内容构成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认知方式的适应发展,着重阐述了学习者的五种注意类型,分别是聚焦式注意、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交替式注意和分配式注意,以及从主聚焦、半聚焦、边缘聚焦到随意聚焦的四层聚焦方式;最后,论述了微内容环境中学习者体验设计需加以重视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建构主义学习观和英语学习环境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环境因素对学习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阐释学习环境概念和宗旨,结合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语言教学方法,提出课堂学习环境和虚拟学习环境的设计。用建构主义学习观理论指导学习环境设计为现代英语教学向纵深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当前数字化教育环境建设掀起新高潮,加快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是数字化教育环境建设的发展方向.瞄准网上个人学习空间这一研究焦点,该文从数字学习环境两类主导设计VLE、PLE整合研究趋向提出并谈及协调教与学的第三方空间——个人学习空间(PLS).PLS由组织机构提供,但由个人控制,作用于VLE与PLE的“中部”;通过提供反思结构、学习支架和模板、学习者自主管理权限、安全可信的学习环境为学习者在获取他人指导和自主学习之间寻求平衡.PLS的构建对个性化学习有核心支持作用,可促成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连接,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相似文献   

19.
开放学习环境指利用教育技术手段和资源来支持不同的学习目的和知识建构的环境。在开放学习环境中,有三个重要的成分:能够促进学生对复杂现象进行观察和实验的可视化和可操作工具;能够促进学生进行普遍原理与日常经验整合的科学性上下文;能够支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信息查询的基于资源的环境,对这三个成分的设计是开放学习环境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个人学习环境:挑战网络学习环境的主导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着Web2.0时代和新的学习观念,网络学习环境的主导设计VLE暴露出明显不足,难以适应新理念支持下的网络在线学习方式,于是一种新的设计理念——个人学习环境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全面了解PLE的内涵、研究进展及其构建的意义,有助于人们对PLE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