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当代日伊关系处于非对称性依赖的友好状态,其一在于日本与伊朗之间没有发生过重大矛盾;其二在于日本一直是伊朗最主要的进出口贸易对象国。本文认为日伊交好的原因是:两国历史上没有恩怨;在冷战格局下,日本跟随美国的外交战略与伊朗交好,但在美伊关系恶化的情况下,日本出于国家利益尽量与伊朗友好交往;在现实中,伊朗日本在政治和经济上相互需要、相互依赖。尽管日伊之间的相互依赖是不对称的,但日伊交好会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时代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演变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毛泽东时代,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但基本上都是从中国本身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环境的实际出发,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做出的正确选择,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实践和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外交政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程式,制订外交战略的重要目标应该是寻求和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初,现实主义在国际关系理论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其创始人汉斯·摩根索提出的著名的现实主义六原则为美国战后的外交政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尼克松的外交政策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现实主义的思想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基准;均势外交思想;奉行政治学的独立性和实用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在尼克松政府时期的具体实践,取得了真正统帅美国外交政策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中国外交理论的构成应该具有明确的核心概念。如果我们不能对此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就不可能在研究中国外交理论的时候,得出全面而客观的结论,进而维护和捍卫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外交理念、外交政策是构成外交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它们之间的有机互动关系不仅形成了外交理论的主体框架,而且还是推动中国外交理论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5.
维护国家利益和追求经济利益是近代英国外交政策制定的根本出发点,“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是英国外交奉行的至理名言。对于欧洲大陆.近代英国一直实行均势政策。  相似文献   

6.
石油是我们看待美国中东政策的一个视角和窗口.美国的中东石油外交政策在美国的中东外交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是维护美国垄断财团利益、美国中东石油利益的重要措施,更对美国国家安全有重大影响.美国通过合作主义外交有效地维护了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但美国在对外扩张的同时,也体现了其权力与自由的悖论,而这也反映了美国民主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国家利益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因而观察某一时期一个国家的外交战略是否维护了其国家利益,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应是国家利益客观性与主观性是否一致.通过研究冷战期间中国国家利益及其与当时外交战略的关系,从而认识评价当时外交政策的成功经验,以达到为建构当前中国的国家利益提供重要的参考目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的熊熊烈火把“日不落大英帝国统治世界的美梦化为灰烬,一个新型国家——美利坚合众国诞生了。这只烈火涅槃中腾空而起的“火凤凰”展翅长鸣,自由飞翔,没有传统的羁绊,没有陋习的延续,没有陈规的束缚,一切都充满了创造的生机和活力。今天我们重新审视美利坚民族发展的脉络,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美国是一个追求利益至上,灵活与实效的国度,其外交政策尤其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外交政策就是典型的体现。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大陆会议的领袖们审时度势,运筹帷幄,灵活娴熟地运用外交手腕,在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游刃有余,精彩地演绎了一场灵活与实效的“民兵外交”。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理论是冷战背景下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外交政策的核心理念之一.作为一种极富理想主义色彩的外交思想,现代化理论是美国冷战期间外交战略规划的关键环节之一.自由国际主义与现实主义在规划美国外交政策的过程中存在着本质差别,而现代化理论正是传承了美国外交中自威尔逊主义以降的自由国际主义的基本理念.现代化理论成为肯尼迪政府外交政策的重要思想有其必然性与可行性,其在美国外交实践中日益边缘化的命运充分说明美国外交政策作为一种看似正义的理论表达,完全服务于美国国家利益的实用本质.  相似文献   

10.
布什第一任期的外交政策多处突破了传统外交理论,国际形势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布什第二任期的外交政策关乎着国际局势的下一步走向。伊朗政策是其“大中东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美伊对抗的由来、美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等因素的分析,以美军事打击伊朗的可能性为切入点,对布什政府第二任期的伊朗政策走向做出了初步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分析无政府状态下一国外交政策应有三种不同取向。国家行为体的自我利益需求使该国在其特定文化观念中形成孤立与不结盟的外交倾向;国家行为体基于不同的认知形成不同的认知共同体,从而出现盟友与敌人的不同外交政策;国家行为体在认知上的超越及“属有性”个体差异则建构了合作与竞争的外交政策。这些不同的外交政策实际上是国家利益需求在一定时期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2.
付静 《历史教学》2004,10(8):21-24
近代早期,英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婚姻外交政策颇有特色.她以自己的婚姻为筹码,在欧洲大陆各国,特别是法国和西班牙这两大强国之间进行权力平衡,为英国最大限度地谋求国家利益.这既体现了近代主权国家的外交特征,又在很大程度上开日后均势外交之先河.  相似文献   

13.
高校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外交行为的原则,清醒认识我国现阶段国家利益重心,理解我国目前的外交政策和外交行为。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与冷战的起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外交政策的目标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还体现了规定美国民族认同的政治价值与原则.贯穿于美国外交政策决策中的意识形态的主导方面是民主资本主义,它在战后演变为反共产主义信条,研究冷战起源的最为重要的线索杜鲁门主义、Mr.X和NSC-68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由于复杂的国内政治过程,国家领导人需要克服障碍去进行政治动员而使其政策合法化,而意识形态正是这样一个有用的工具.冷战的起源是研究意识形态在美国外交决策中作用的最为经典的案例.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外交在过去的六十年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既要归功于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也与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不断作出战略调整有关。新中国外交坚持外交宗旨和原则的“不变”,是为了确保我国外交不偏离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而“变”则是为了适应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以便更好地实现国家利益和国家目标。新中国外交体现了“变”与“不变”、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6.
中立主义是缅甸外交政策的基石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决定了缅甸新军人政权必将继续奉行以中国为依托、该区域内大国平衡的中立主义外交无论将来是哪一个政党或哪一种形式上台的政府执掌国家政权,其外交政策也可能是继续大国平衡的中立主义外交,因为缅甸外交政策中的中立主义观念对未来政治家的影响是不容质疑的,尤其是中立主义的理念嵌入缅甸对外政策的制度中时,只要缅甸继续奉行中立主义理念指导下的外交政策,中缅关系将不大可能出现重大的倒退。  相似文献   

17.
近代早期,英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婚姻外交政策颇有特色。她以自己的婚姻为筹码,在欧洲大陆各国,特别是法国和西班牙这两大强国之间进行权力平衡,为英国最大限度地谋求国家利益。这既体现了近代主权国家的外交特征,又在很大程度上开日后均势外交之先河。  相似文献   

18.
联邦德国的外交政策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大致有三个时期:“主权恢复”、“新东方政策”和“全方位外交”时期。联邦德国外交政策每一次调整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目的都是在特定的国内外形势下实现最大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9.
独立自主是中国长期奉行的外交政策。在中国五十年的外交实践中,以国家利益为准则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是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是在不变与变的对立统一中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杜勒斯与基辛格分别作为20世纪50年代与70年代美国重要的外交决策人.他们继承了美国外交思想传统的不同方面,对国家利益有着各自的理解.前者重视信仰追求,将意识形态作为制定外交政策考虑的首要因素;后者讲求实际,强调现实的国家利益.他们各自不同的理论底蕴,使得他们在处理与新中国关系时奉行了两种不同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