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直译与意译     
直译与意译是翻译中最常见的问题,也是最主要的两种翻译方法。所谓直译,就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译文的语言(或始发语)与原文的语言(或目的语)常常拥有相同的表达形式来体现同样的内容,并能产生同样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采用直  相似文献   

2.
<正>一、直译与意译的基本概念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和意译(free translation)这两种翻译策略一直是国内外翻译界讨论的问题之一。总体来说,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意译,又称为自由翻译,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二、翻译策略的选择不同的译者在进行翻译时,会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有的译文相对归化(domestication),更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  相似文献   

3.
直译和意译是韩汉翻译中常用的方法。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意译,也称为自由翻译,它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直译与意译相互依存、密不可分,那么,在翻译的过程中怎样把两种翻译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原作的思想、风格传达给读者是极其关键的。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就是对照原文的词语和次序用现代汉语直接译写,不能随便增减词数或改变句子的语气。所谓意译,也叫活译,就是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只衍述其大意即可,词数可以增减,句式可以变换。对同学们来说,重在训练阅读能力,主要应该用直译。  相似文献   

5.
文言语句翻译有两点基本要求:一是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随意增减内容;二是语言明白流畅,无语病。翻译的方法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一、直译与意译相结合所谓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对应翻译,力求保留原文词句的特点和句法结构特色。所谓意译就是根据原文的大意作翻译,  相似文献   

6.
古文的翻译必须忠实于原文,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通常古文的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直译,就是对照原文的词语和次序用现代汉语直接写出来,要求字字落实,不能改变句式和语气.意译,就是只译出它的大意,字词可以增减,句式也可以变换.中学教学,无论是讲解或是做练习,还是应考,都要求直译,只是在翻译个别特殊句子时才采取意译.下面就直译谈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英语翻译中,最常用的两种翻译方法就是直译与意译,直译强调内容和形式的双重对应,即不但在内容上也在形式上更忠实地反映原文。而意译则不强调形式,也不强调字面的内容,而是强调精神实质的一致性。真正好的翻译者应该懂得在翻译工作中如何把两种翻译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英语成语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追溯其起源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活环境和风俗习惯;二是重大的历史事件;三是神话、传说、寓言.成语的正确翻译要把文化起源和恰当的翻译方式结合起来.英语成语汉译有六种方法:一种是直译,按照其原来的形式和顺序翻译;二是直译加注释;三是套译,就是借用汉语的成语格式翻译与汉语外表不同但内容相同的成语;四是意译,抛开原来的形式,把隐藏的含义译出来;五是直译加意译;六是意译加注解.  相似文献   

9.
王红伟 《课外阅读》2010,(11):181-182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直译,就是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语言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这两种翻译方法在具体使用时应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相似文献   

10.
成语是语言的特殊组成部分,从内容方面而言是可译的.如果能同时在译入语中保持源语成语的形式和内容,则是理想的翻译.否则,可以牺牲成语的形式而翻译其内容.直译法、意译法、直意译结合法、借代法、减译法、增译法、解释法是七种常用的汉语成语的英译方法,其中以直译法最为重要,它能够在译入语中保留汉语成语的民族色彩、语言形象和修辞特征.  相似文献   

11.
英语成语翻译的基本方法有三种:直译法、意译法和直意译兼用法.每一种方法又可以再分出两种情况:成语译为成语和成语译为非成语.   一、形象生动的直译法   直译是翻译成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有利于保留原文成语的比喻形象、民族特色和语言风格.有些成语在译语中能找到成语与其对译.   ……  相似文献   

12.
在翻译技法之中包括直译与意译两种方式。所谓的直译注重翻译语言的精准性和内容的对应性,旨在还原原文;而意译则不强调形式,也不强调字面的内容,更强调用译文来表达原文的意思。受语言环境的不同、文化模式的差异等要素的影响,对于一些承载内容较为丰富的精简语句表述,如若采取直译的方式,则难以体现其中的语言精华,并且无法传递出其中的意蕴,因此,对于这样的语句翻译,翻译者应当使用意译或者意译和直译结合的方式,以便使翻译后的语句更为精准、传神。本文将从直译法和意译法的分别研究入手,对其二者之间的练习与区别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是检查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把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有沟通古今的作用;而且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既要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它又是训练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好方式。文言文的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原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翻译文言文,无论采取直译或意译都要求做到“信”(忠实于原文)、“达”(通顺明白)、“雅”(规范、典雅、得体)。而要达到这一步就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认真领会原文,  相似文献   

14.
汉语成语的翻译中较难的是其文化信息的传达。成语的翻译可以分为直译法。意译法,直译意译结合法,英语成语的借用等,但各种方法皆有其不足之处。或在形式上,或在字面含义上,或在文化信息的传达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文章从翻译实践的角度出发,认为直译加注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相似文献   

15.
俄汉互译的方法包括直译、意译、音译、不译等。翻译方法是翻译界永恒的话题。翻译方法的恰当运用直接影响译文的质量。直译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十分完整地保留了原文的特色,追求的是“形式和内含”的统一。意译的关键在于整体上把握原文的精神内涵,细节上无需过多讲究。音译、不译、释义等是对直译和意译的补充。本文以分类说明、举例论证的方式分析不同翻译方法的特点及运用。实践证明,译者对翻译方法的选择和对原文语句在上下文中的分析是得出高质量译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阅读中一种考查综合性能力的手段,是对理解实词含义、虚词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三方面能力的综合检测,也是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手段。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有利于准确、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原文。因此文言文语句翻译是必考内容,且分值在不断提高。前几年文言文翻译的分值为6分,2005年高考分值为8分,而2006年高考分值有的提高到10分,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中学语文教学人文性的要求。翻译文言文句子,命题者选材的标准一般是:(1)含有关键词语的句子;(2)在原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3)含义比较深的句子;(4)常见的与现代汉语比较而言显得特殊的句子;(5)常见的文言习惯句式等。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即要忠实于原文意思,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要明白通畅地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翻译时还应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即要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只有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但要明白,意译不等于臆测大意、随心所欲地翻译,意译不仅要求准确,而且还要有文采。...  相似文献   

17.
高考巾,文言文翻译题所选取的材料可以是题中的阅读文段,也可以是另设的文段,或兼而有之。无论是翻译文段还是句子,都要求以直译为主,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详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韵的时候,才可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建议采取如下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直译和意译是英汉翻译中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直译强调内容和形式的双重对应,即不但在内容上也在形式上更忠实地反映原文。而意译则不强调形式,也不强调字面的内容,而强调“精神实质”的一致性。真正好的翻译者应该懂得在翻译工作中如何把两种翻译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翻译实践应掌握原作的思想和风格,数量和表现形式上不要求目的语等同于原语,但在内容方面要保持与原语一致。直译强调必须忠实于原文,但不可逐字翻译。意译要求译文自然流畅,但不拘泥于形式的对等。合格的翻译需要直译和意译的结合,即为形意结合。  相似文献   

20.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尽量保留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式。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在难于直译时,辅以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