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在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0周年之际,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儿童艺术剧院向少年观众隆重推出20世纪60年代的保留剧目《雷锋的童年》。 40年前看过这出话剧的小朋友如今已过中年,但雷锋艰苦朴素、艰苦奋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位战士,20世纪60年代以来,他的名字在中国几乎无人不晓,他的事迹鼓舞和教育了几代人。这位受人尊敬的平凡而优秀的共产党员,就是雷锋。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初期,他凭借四部半的电影,奠定了国际功夫巨星的地位;他凭一身真功夫,尤其是那出神人化的腿法.开创了功夫电影的新纪元;他将“kungfu”(功夫)一词写入了英文词典,将中国的武术文化传播到西方;他改变了中国人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形象,增进了西方社会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他,就是李小龙。  相似文献   

4.
张岱年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运用辩证法而深入到“文化之实相”,提出了文化的“整”与“分”、“变”与“常”、“异”与“同”的辩证文化观,这一思想根源于他在1933年发表的《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张先生在30年代主张的文化的“创造的综合”,以及他在晚年提出的“文化综合创新论”,实际上都是立足于这一文化的辩证发展观。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当今的文化建设、道德建设,乃至于哲学理论和哲学史研究,都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瑞 《今日教育》2010,(12):8-9
“学习雷锋.好榜样。”相信国人对于这句歌词耳熟能详.雷锋一词也超越了个人姓名.成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榜样的代名词.激励着那个时代的人们“艰苦朴素永不患。愿做革命的螺丝钉,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  相似文献   

6.
族群文化:闽南文化概念的重新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南文化的概念是模糊的,先有20世纪20年代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对闽南文化的具体研究,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才出现“闽南文化”一词。时下常见的闽南文化即区域文化或闽南方言区文化的这两种主要说法.都不足于全面规范闽南文化的概念;而第三种观点即闽南文化为民系或族群文化,如果充分运用族群理论进行分析,则可以比较妥贴地阐释闽南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还展示了闽南文化作为一种族群文化,其具有独特的人情味与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7.
武志伟 《广西教育》2012,(20):36-37
新浪网曾联合国内10多家文化媒体共同发起“20世纪以来我心目中的十大文化偶像”评选活动。此次评选活动中,雷锋以“助人为乐、集体主义”等精神人选,成为当代中国人心目中的文化偶像,体现了雷锋精神在创新、道德、责任、伦理等方面的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偷盗自己     
《招生考试通讯》2011,(9):41-41
20世纪20年代.有一位老少皆知的珠宝大盗罗迪克.他偷盗的对象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上流人士。他还是位艺术品鉴赏家.所以有“绅士大盗”之称。罗迪克后来因偷盗被捕。被判刑18年。出狱后,有位记者问他:“罗迪克先生,你曾偷了许多很有钱的人家.我想知道.蒙受损失最大的人是谁?”罗迪克不假思索地说:“是我.”  相似文献   

9.
论海子诗歌的史诗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子的史诗情结及其相应的史诗写作行为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诗坛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海子史诗的文化价值意向超逸于民族文化主义,直接指向一种人本主义文化,“直接关注生命存在本身”,是“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海子以他的史诗创作实践着他的史诗构想。  相似文献   

10.
色彩的倾诉     
束文斌 《留学生》2011,(1):54-55
荣·苏和是一位学有所成的学院派油画家。他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一个蒙古族文化干部家庭。少时即随名师入画门。经过了严格的基础训练.于1978年成为“文化大革命”后首批美术大学生,在具有优良教育资源的内蒙古师大美术系学习,受教于著名油画家妥木斯先生。  相似文献   

11.
胡渝镛 《考试周刊》2013,(86):13-14
弗朗西斯·司各特·基·菲茨杰拉德(FrancisScottKey Fitzgerald.1896—1940)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被西方文学评论界誉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爵士乐时代”的“桂冠诗人”、优秀的“编年史家”。他一生虽然短暂,创作生涯充其量也不过20年,但他留下了4部经典式的长篇小说(第五部长篇小说《最后一位君子》还没完成,便与世长辞)和160多篇才情横溢的短篇小说。菲氏的一生及其作品都充分说明.他是美国“爵士乐时代”的代言人,是20世纪2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既有成功与辉煌的一面,又有苦涩和失意的一  相似文献   

12.
60年代的许多青少年都会唱 这样一首歌:“接过雷锋的枪, 雷锋是我们的好榜样……”伟 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因公殉 职以后,他身背的冲锋枪究竟 传给了谁呢?这个人就是雷锋 班第二任班长、现任辽阳市雷 锋战友报告团团长庞春学。  相似文献   

13.
进入20世纪以来,由乡村走向城市成为中国社会最突出的主题,“乡下人进城”也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书写母题之一。20世纪初,尤其是80年代以来,“乡下人进城”书写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20世纪20-30年代至60-70年代,“乡下人进城”书写的出现与中断;(二)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乡下人进城”书写的复归;(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新世纪初,“乡下人进城”创作潮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雷锋精神是雷锋先进事迹和群众性学习雷锋活动的经验总结与理论创造.宣传雷锋事迹和研究雷锋精神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迄今已愈半个多世纪之久.通过对50多年的研究成果作一番梳理与评析,以期推进雷锋精神研究工作的深入.  相似文献   

15.
1.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的基础“人力资本”是舒尔茨20世纪60年代首创的资本理论。它在理论上首次否定了传统经济理论所主张的经济增长必须依赖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增加的观点,他认为人的知识、能力等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中小学校园文化研究的现状 校园文化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华勒(W.Waller)于1932年提出,他把校园文化定义为学校中形成的特别的文化。在我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被正式作为一种区域文化、一种社会文化的亚文化由高校提出。之后,我国学者从不同视角、不同侧面对“校园文化”的概念作出界定。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台湾掀起了一场宣扬“健康写实主义”的电影运动,在台湾电影史上承载着重要的文化和美学意义。台湾健康写实电影一方面深受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关注现实和小人物的生活;另一方面受到台湾当时政治背景的影响,健康写实电影对传统意义上的写实主义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使其成为服务于高压统治的电影形式。  相似文献   

18.
由鲁迅开创的中国乡土文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应运而生.20世纪30年代,以地域为“创作支点”的乡土作家群及左翼作家继续发扬现实主叉创作传统。20世纪40年代的乡土文学创作,在深入现实生活中自觉体味翻身农民的美学理想与艺术趣味。20世纪80年代,以对中国传统文化根脉的追寻与认同为特征的“寻根文学”占据了乡土文学的位置。新时期乡土文学创作出现喜忧参半的局面。端正乡土文学形态,再树乡土文学魂魄,已成为当前文学创作不客忽视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由鲁迅开创的中国乡土文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应运而生.20世纪30年代,以地域为“创作支点”的乡土作家群及左翼作家继续发扬现实主叉创作传统。20世纪40年代的乡土文学创作,在深入现实生活中自觉体味翻身农民的美学理想与艺术趣味。20世纪80年代,以对中国传统文化根脉的追寻与认同为特征的“寻根文学”占据了乡土文学的位置。新时期乡土文学创作出现喜忧参半的局面。端正乡土文学形态,再树乡土文学魂魄,已成为当前文学创作不客忽视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少年月刊》2014,(9):10-11
队课单位:陕西省铜川市新区金谟小学 指导教师:刘娜 队课地点:五(1)中队 队课目标: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调查活动,让队员们了解一个真实的雷锋:雷锋是普通人,不平凡在于坚持;通过充分讨论、个人思辨.让队员们产生一份真心的认同:雷锋就在身边,雷锋就是你我他:通过身边榜样、内心激发,让队员们把学习雷锋具体在一件件小事中,让助人为乐的思想深入人心,让帮助弱小的行为落到实处.真正实现学校倡导的“雷锋就是你我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