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课前谈话 ,引入课题1 同学们 ,你们喜欢看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吗 ?那你们愿意当“动物世界”的解说员吗 ?那好 ,今天这节课是作文课 ,我们上基础训练五的作文课 ,内容是“描写一种小动物”。2 我们班不是开设了红领巾广播站吗 ?下面 ,我们就在红领巾广播站里举办一个新的栏目“动物世界”。这节课 ,老师就请同学们到“动物世界”来当解说员。为了使同学们当好解说员 ,我们先来学习一篇描写小动物的短文。昨天 ,老师叫同学们回家预习《读与写》这本书上第六讲中的几篇描写动物的短文 ,下面 ,我们重点学习《刺猬》这篇短文 ,看看别…  相似文献   

2.
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写作难,难就难在不知道写什么,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老师,我们怎会不了解同学们的难处?于是,我静下心来,从丰富同学们的生活体验入手,当起了活动策划。当起了导涫。  相似文献   

3.
同学们各自准备些好吃的,聚在一起来个“美食大餐”.这主意很棒吧?本文小作者就在习作里向我们讲述了他和他的同学们的“饕餮盛宴”。小作者充分运用了语言描。写、行为描写、神态描写等表达方式,生动再现了当时的热闹场面,无论是琳琅满目的各类美食,还是同学们狼吞虎咽的情形,  相似文献   

4.
师:同学们,俗话说“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突出表现在个性的不同上。我们今天来学习记叙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一下怎样才能写出个性鲜活的人物,下面请同学们依次看几个片段,然后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我们小时候写作文,常常出现这样的“套路”:1.同学们看着清洁的教室,擦着额头上的汗水笑了……(用于描写大扫除之后)点评:小时候,  相似文献   

6.
秋天到了,小朋友们的来稿中,描写秋天的习作也特别多。这反映了同学们对于秋天的喜爱,也说明大家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因此本期特别推出“四季情怀”之“秋季篇”,集中选刊了几篇描写秋天的习作,供同学们交流、学习。同学们的习作中充满了孩童的纯真感情,富有童真、童趣。在他们笔下,秋天是如此的可爱、有趣。宫瑜小朋友笔下的《秋天》,秋风“急急忙忙在树叶后面捉迷藏”,天上的白云也“跑着跳着玩得欢”,他用孩童式的快乐语言勾勒出一个充满童趣的秋天。蔡一涵同学的《我爱你,秋天》一文描写很精彩。“小灯笼般的橘子密…  相似文献   

7.
这一节课,我要和孩子们一起重点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救车夫”。“救车夫”这一故事篇幅长,含义深刻的句子多,文中描写鲁迅先生言行的句子是教学的重点,而描写环境的句子和描写车夫的句子同样值得孩子们好好品味。于是,在上课前,我决定以“无招胜有招”,让孩子们自己确定研读的句子进行感悟。但为了保证阅读泛而不散,我又在小黑板上抄好了三个句子,以便课堂上重点读悟。三个句子中两句是正面描写鲁迅先生言行的,另一句则是侧面描写车夫接受“爸爸”询问时的一番言行。课一开始,我便对学生说:“同学们,请你们自由地读一读“救车夫…  相似文献   

8.
上课铃响,我进行简短的开场白:“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八课《神奇的鸟岛》,请大家打开书,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如何描写鸟岛鸟多的。请同学们拿起笔,一边看,一边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以写一写你的体会。”同学们纷纷打开书,认真地  相似文献   

9.
不少同学写作中考作文时,往往过分注重结构和情节的完整性,以至于忽视了细节的挑选与刻画,导致讲述的故事与描绘的人物毫无光彩。本期以“细节”为话题,力求从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这三个角度人手,引导同学们走出“缺少细节,内容寡淡”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教学片断】师:天塌下来之后,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人们呢?谁来读一读描写人们的句子?生:“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师:请同学们用心读一读这句话。哪个词语带给你强烈的震撼?它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我找到的是“许多”这个词语。师:是的,许多,许多。同学们,都有哪些人啊?  相似文献   

11.
上课铃一响,老师带着四杯“水”(表面上看不出差别),含笑走进教室。一开始,老师宣布:“同学们,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猜谜游戏,像快乐大本营节目一样,先请四位‘嘉宾’上台来尝一尝老师带来的四杯‘水’,大家观察他们的表情,猜一猜他们喝到的是什么水。”同学们兴趣极高,纷纷举手愿做“嘉宾”,老师选取四位积极分子,每人发一杯“水”,示意他们喝一小口,喝后根据味道作出表情。有的学生可能故意夸张,做鬼脸。之后,同学们猜测他们喝的“水”一样吗?不一样的话,水里放了点什么呢?不一样的味道为什么表面上看起来一样呢?学生发表看法后,再让“嘉宾…  相似文献   

12.
●习作指导●重点指导:同学们进行过很多次的场面描写。本次习作所讲的“场景”,其实就是场面。可以这么说:我们的生活是由许许多多的场景构成的。只要同学们留心周围的事物,场景无处不在,而且有些场景是令人难忘的。好好想一想,在家中、在学校、在上(放)学路上、在比赛场上、在农贸市场、在旅途中……选择一个你觉得有趣、有意义的场景来写。难点点化:写场景,一般要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点”,指场景中对个体(具体事例)的描写;“面”,指的是对场景全貌的描写。下面请看一个片段:球台右边的大槐树下,也围着一些同学。他们在爬竿。一个…  相似文献   

13.
老师们反映,“形象丰满”是大部分同学无法跨越的一道“门槛”,描写人物时,同学们不是“红红的笑脸”、“高高的鼻”,便是“小小的嘴巴”、“长长的发”,千人一面,形象单薄。问题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以简单的叙述代替生动描写。这类失误分两种情况,一是没有故事情节,内容平淡如水  相似文献   

14.
问题采集站原文“李华同学这次作文写得很好。她观察细致,把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得活灵活现。同学们应该向她学习。”同学们都用羡慕的目光  相似文献   

15.
今天自然课上,张老师带来了一个水盆、几张白纸和一个杯子,同学们见了个个疑惑不解,于是小声议论起来:“老师要干什么?”这时张老师亲切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个实验,叫纸片托水。”同学们一听要做实验,乐得合不拢嘴,可是一想到实验的名称,心中便产生这样的疑问:纸片怎么能托住水呢?  相似文献   

16.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描写山水的名作,青山绿水无不形于笔底,使人似置身于奇山异水间。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写水之“异”,首先描写富春江水的清碧和深邃,显示水的静态,接着笔锋微转,开始描写水中的游鱼和细石,画出水底鱼动和石静的生动情景。先写水静,是因为惟有水  相似文献   

17.
“搭”作为并列连词和伴随介词在云南方言中使用频率很高,文章先对“搭”的词性作了明确的界定,继而描写“搭”的语法化过程,认为“搭”在元代出现语法化的趋势,到了明朝,真正开始语法化并完成了语法化过程,“搭”的伴随介词和并列连词的功能是由“搭”的“联结;连带”义基本上同时派生出来的,连动式这一句法结构是促使其语法化的句法环境,并使重新分析具备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讲台上放着一只装有半杯茶的玻璃杯。教常识课的李老师先让同学们仔细观察茶杯,然后他问大家:“杯里装的是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装的是茶。”李老师又问:“还有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补充说:“有水”,“开水”,“茶叶”,“茶色的液体”……李老师再问:“还有什么?”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做声了。李老师告诉大家:“还装有半杯空气。”刚说完,只听得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啊”了一声。李老师笑了:“没想到吧?茶杯么,总是用来装茶、装水、装饮料的,所以一见到茶杯,你们就自然地会想到它盛水一类的功能,而不容…  相似文献   

19.
张洪君 《辅导员》2014,(11):20-21
【习作要求】 面对自己喜欢的美景,夏天的雨、夏天的风……不管选什么内容来写,都必须合理安排描写景物的顺序。同学们,请用“移步换景”法写一篇描写美景的习作。 【习作指导】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下面,我就为同学们介绍一下移步换景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度之差     
临近中考,有些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我为此而担忧。物理课上,我为他们演示了一个实验,让他们观察水的沸腾。同学们兴趣盎然。随着加热时间的增长,水在不断升温,十分钟后水温达到了99℃。这时,我忽地移开酒精灯问:“现在水还能沸腾吗?”“不能!”同学们望着快要沸腾的水齐声答道。“为什么?”“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只有达到了100℃才能沸腾。”一位男同学站起来说。我停下实验,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大的字———成败只在一度之差!“中考在即,多年的寒窗苦读就要过去了,只差几十天毕业,不努力行吗?”同学们恍然大悟,异口同声:“不行!”在齐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