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课文讲到“夫子何哂由也”时,都认为子路太轻率、不谦让,故孔子“哂之”。正如孔子所说:“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我认为这只是“哂由”的表面原因或者说是一个很次要的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哂”:微笑,这里有轻蔑、讥笑的意思。子路率先发言,虽然有点“轻率”,但我认为孔子是不会仅凭这一点而讥笑他的,因为这样做与孔子的教学思想和为人态度是相悖的,也不符合当时孔子创造的轻松、亲切、愉悦的氛围。那么孔子“哂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实际上只要我们认真研读子路回答的话就可以了解其中…  相似文献   

2.
《论语》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特别精采 ,生动地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在讨论问题时 ,学生各抒己见 ,老师循循善诱 ,传神地表达出孔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那种和谐融洽畅说欲言的氛围 ,令人为之击掌叫绝。但令人遗憾的是 ,当子路发表自己的见解后 ,作为老师的孔子有意或无意地那一“哂之” ,却让人感到有些残忍和不平。这温柔的一“哂” ,“哂”掉了孔子作为“圣人”应有的大度和宽容 ,“哂”出了古代教育思想存在的弊端和缺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正陪孔子坐着 ,孔子很自然地问起各位弟子的志向 ,孔子说 :“你们平…  相似文献   

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为《论语》中的名篇,它叙事记言简洁生动,很具有代表性。文章原选入《语文读本》,今编进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为了正确把握孔子思想,准确理解课文内容,特将“哂”“与”“撰”三词拎出发表自己的浅见陋识,以求教于方家。一、“夫子哂之”中的“哂”。此“哂”字一般皆注解为“笑”“微笑”,但也有注解为“讥笑”的。如唐满先《〈论语〉今译》就把“哂”解释为“讥讽地微笑”。而通读全篇,再联系孔子平时对学生的态度,此解就显得不确了。子路一生忠于孔子,《论语》有三十八次提及他,其中有多次记录了孔子直接…  相似文献   

4.
崔言 《考试周刊》2011,(13):32-33
本文对《论语.先进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夫子哂由"的释义分歧进行分析;提出扩大语境的阅读方法,结合《论语》全书的大语境来理解"夫子哂由"之前因后果;得出结论:孔夫子此"哂",乃意料之中的一笑。  相似文献   

5.
鲍鹏山 《新读写》2014,(6):51-51
《论语》中的无名氏.最打动我的,是《宪问》篇中的晨门——一个负责早晨开启城门的人。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相似文献   

6.
“侍坐章”以异乎寻常的生动记叙,把孔子的哲学思想通过“老师问志”、“学生言志”和“教师评志”的结构安排娓娓道出。使读者于循循善诱中领略和品赏这位圣人的人生智慧和精神境界。孔子“哂由”,与其说是“其言不让”。毋宁说是子路的性格使然。子路“好勇过我”导致的偏执、狂躁,在思想方法上很难做到贵“和”而尚“中”。因为在孔子的人生哲学中,实践和谐以达“礼”。就要“贵和”以“尚中”,即“礼之用,和为贵”。曾点言志的宇宙快乐观,其中洋溢的生命情调和人生境界.符号般地象征和代表了经典孔门的社会观、价值观、和谐观以及由社会观、价值观、和谐观所高度凝练的哲学观。这是孔子“哂由”“与点”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生动地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讨论政治、学术、志向等问题的情景,既反映了孔子的政治理想,也传神地展示了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循循善诱、含而不露的教育风格。 但是,作为老师的孔子对子路的那一“哂”,却实在难以让人恭维,依今天的眼光来看,那是对富有豪侠个性的学生的温柔的扼杀。 当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正陪孔子坐着,孔子很随意地问起他们各自的志向:“你们平常总是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想干什么事情呢?”老师的话音刚落,子路就“率尔(轻…  相似文献   

8.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沦渤中比较长的章节,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章。但读了几遍,教了几遍,我仍然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问题就在于文章最后的几段对话。曾皙本只是问孔子为什么“哂”子路,孔子为何说了这么一大串呢?带着这个问题我翻阅了一些资料,发现这段结尾的断句竞有两种版本。  相似文献   

9.
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首先发问,子路冒冒失失“,率尔而对”“,夫子哂之”,笑而不语。孔子通过“哂”,即表现了对子路的严格要求,含蓄地批评子路把事情看得过于简单和口气过大的毛病,又不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曾皙正在弹琴“,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欲说还止,孔子见其有点犹豫,便用“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来打消曾皙的顾虑。于是曾皙畅谈了自己的抱负“: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听了非常高兴,并发出“吾与点也”赞语。这虽是一次日常的谈话,但孔子却在他与学生之间营…  相似文献   

10.
在《四子侍坐》一文中,孔子对四位弟子的理想皆持肯定态度。孔子"哂"子路,鼓励应多于提醒;"与"曾晳,感慨应多于赞赏。这一"哂"一"与",体现了孔子"道外儒内"的基本素养,即以道家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来发儒家治世事功的力。成功人生,关键在于集之所以成功之基本素养于一身。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最新版本《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下册)》中,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选自《论语·先进》的经典篇目《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该篇文章无论从思想性、可读性还是从教学的典型性上来说,都有极高的价值,但教材对该篇结尾处的断句的处理却值得商榷。首先来看教材对此处断句的处理: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  相似文献   

12.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高中语文基本篇目之一,对于《侍坐》章的思想内容,众说纷纭。孔子“哂由与点”的态度,是一个很难让学生理解的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对理解全文、理解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在《论语》之《季氏将伐颛臾》中,子路和冉有一起去拜见孔子,告诉他“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师徒之间在该不该讨伐颛臾的问题上展开了三次对话,可每次孔子只单独点出冉有之名进行猛烈批责,对与之同来的子路则无—“明”字指斥。  相似文献   

14.
《孔子传》中描述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一天孔子与子路聊天,孔子一会儿夸奖颜回,一会儿又表扬子张,自恃勇力过人的子路心里很不服气,便直言不讳地问孔子:“如果发生战争,你让谁当统帅?”孔子答道:“当然是我了。”子路自傲地说:“我不是很勇敢吗?”孔子说:“没错,你是很勇敢,可是我不仅勇敢,而且还勇于不敢。”孔子的话一针见血地让子路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笔者工作之余常读《论语》。近几年学习尝试教学理论,发现《论语·公治长》里有一段教学实录,非常具体地体现了孔子的尝试教学思想。请先看《论语》原文。下面是《论语》第五篇《公冶长》第二十六章。《论语》原文和尝试教学进行对比时研究颜渊季路侍…………………………………………交代教学活动的“主导”和“主体”子曰:盍各言尔志………………………………老师提出明确的尝试题目:“言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学生大胆地尝试———发表自己的看法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独立思考,各言其志不是…  相似文献   

16.
从字面上来看,“荒”的意思是极遥远的、不着边际的:“诞”的意思是言语,相当于胡言乱语。“荒诞”即来自穷荒之地无从查考的怪异言辞,属贬义。最早见于李白的《大猎赋》:“哂穆王之荒诞,歌《白云》于西母。”后见于欧阳修的《菱溪大石》诗:“卢仝韩愈不在世,弹压百怪无雄文。争奇斗异各取胜,遂至荒诞无根原。”这里的“荒诞”.指荒唐、毫无根源的夸饰与想象。  相似文献   

17.
说不清什么原因,学生时代就厌倦“读经”的我在读起《论语》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时却总是感到特别的亲切。而今已为人师,为工作所需有时亦免不了要钻钻故纸堆,偶尔翻到《论语》,重读起这篇文章,更是觉得韵味无穷。  相似文献   

18.
吴然 《语文知识》2002,(10):48-48
《论语·公冶长第五》中有一段孔子与他的两个弟子谈志向的言论: 颜渊、季路侍。子曰:“孟各言尔 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 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 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 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必修本)《我国古代的车马》一文,为了说明古代车马并举的问题,引用了子路所说的两句:“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课本的注释是:“愿意乘车马,穿轻暖的皮袍,和朋友们一同享用;虽然用坏了也没有  相似文献   

19.
“片言”为子路说出“片言”。子路为政果决干练,敢作敢为;折狱明于是非,不须辞费之谓,而非听到“片言”,或解释为“片面之辞”。“正名”非谓正定名分,当从《苟子·正名篇》及马融注:“正百事之名”,亦即郑玄注:“正名,谓正书字也。”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中,有几处值得商榷,现逐一分析如下: 1.第4课《诗两首》中第二首《未选择的路》第一节第三行: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分析:“伫立”的意思是长时间地站立,本身就有“很久”的意思,所以前面的“久久”纯属多余、累赘,应删去;或者把“久久”改为“静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