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出身农民,却不甘平庸,从建筑工人到小商贩,从普通士兵到成功企业家,从乡村到城市,从军营到商海,始终依靠辛勤劳动与顽强拼搏,书写了一无学历、二无背景、三无资金的农家子弟白手起家、自强不息的励志经典。创业12年来,他带领团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努力创新,在竞争激烈的装饰行业中,  相似文献   

2.
他17岁做了民师。22岁考入永吉师范……29岁当上了老爷岭村小校长。是学校年纪最小的老师;他在偏僻的老爷岭当了8年校长。把教育科研当成立校之本。把一所乡村小学办得有声有色;他不断学习,从初中学历到中专。再到专科,再到本科,一直到硕士研究生:他是省科研型名校长,他为农村教育科研探索了一条创新之路。他把新站中心校打造成一所真正的“乡镇科研型学校”;他年过“不惑”,激情正烈,他制造了乡镇学校科研的传奇……他就是44岁的解祥先。  相似文献   

3.
他是一名没有正规师范学历的高中毕业生,一名在苏北高邮湖水上学校做了16年孩子王的年轻人。一场狂风暴雨,颠覆了他的教学船,也颠覆了他的学校。他不得不回到岸上,从被安排为新学校的后勤人员到再次站到课堂上,他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创造了名列全镇前茅的教育教学成绩。如今,作为乡村教育的守望着,他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相似文献   

4.
一、树立与时俱进的乡村教育观念陶行知指出:"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他教富的  相似文献   

5.
徐特立同志从小酷爱读书。因家境贫困,他九岁时才进乡村的私塾,十五岁就被迫停学。他就设法找一些通俗的劝世文、歌本等来读。十六岁后,他又跟着爷爷读医书。到十八岁时,便开始在乡村教私塾,边教边读。白天工作很忙,他就利用晚上常常读到深夜。那时教私塾一年只  相似文献   

6.
一、树立与时俱进的乡村教育观念 陶行知指出:"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他教富的变穷,穷的变得格外穷;他教强的变弱,弱的变得格外弱".  相似文献   

7.
18岁中师毕业后成了一位偏僻乡村的小学教师,也成为一名教育追梦人,一路奔跑,从此走上了教书、读书和写作的道路,固执地履行着自己读师范时的庄严承诺:做一个陶行知式的乡村教育家。27年来,栉风沐雨、守候乡村,做"孤独"地坚守乡村教育的心灵舞者,先后完成了从大专、本科、研究生课程班到硕士研究生的学历,又从一位小学教师成为一名地市级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和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这就是江苏省武进鸣凤中学的高级教师薛文平。前不久,本刊对他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8.
年龄:三十八岁;学历:初中毕业;现任工作:高中语文教师。看完桑植县洪家关中学谷利民老师这张履历表,不禁有点担心:他,不会误人子弟吗?“莫小看他学历浅,可是位‘王牌教师’呢!去年教的高中毕业班,语文人平分数和及格率都是全县第一名。”县教育局的同志看出我们的心思,这样介绍道。谷利民是一九五七年从事教育工作的,那时才十四岁。教师,多么神圣的称号!他挺着胸脯往讲台一站,哪知道,第一堂课就被学生难住了。“书到用时方恨少”,此时他才体会到,三尺讲台需要多少知识来垒砌。他提起笔来,写了六个大字贴在墙上:“不能误人子弟!”  相似文献   

9.
红袖 《成长》2005,(11):44-45
他曾经为他的高中学历苦闷,但他用对新闻的热爱和坚持成为了北京《法制晚报》里唯一只有高中学历的记者,他就是赵明夫,用4年时间完成了从新闻线人到新闻记者的转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万花丛中一奇葩从高中生,到函授中师生,再到函授大专生;从小学教师到中学教师;从民办教师到公办教师;从教语文到教历史,再到教政治。在十四年唇耕舌耘、言传身教的教书育人的生涯中,他,把“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作为自己人生的最大乐趣,凭着他对学生深挚的爱,走出...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人口出生率下降,导致中小学教师超编90年代初初露端倪,目前到了亟需解决的程度。北京市教委拟采取以下对策:压缩中等师范招生规模;提高新分配到小学的教师学历,2000年后,小学新教师须有大专学历。为此,1998年,考核保送一批中师毕业生到高师读大专,取得大专学历后再到小学任教,部分未保送者,安排两年脱产学习,参加自学考试,取得大专学历后再上岗;调整小学教师的培训基地,对现有的中等师范进行调整,一部分仍为培养小学教师承担任务,另一部分开始向普高、职高、教师培训、社区教育等不同方向发展;逐步建立教…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曾说过,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而后有晓庄响彻中华;今天,我们强烈呼唤着他的思想归来,那是因为我们内心对乡村教育的极度焦虑,焦虑地思考着乡村教育培  相似文献   

13.
乡村的青壮年大多被打工的浪潮卷走,乡村教师则留守在乡村.辛勤培育下一代.用教育守望者来称呼他们是恰当不过了.他们坚守贫瘠.让一批批的年青人学有所成融入繁荣而充满希望的都市生活。斌老师年近五十.白发与黑发交织生长着。他在家乡小学从教三十六年.有些人家的三代他都教过。村庄虽然有三千人口.但计划生育政策落实到位,加上部分孩子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到外地读书.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句容县实验小学自1990年开始,每年组织本校的骨干教师和教学新秀到本县乡村中心小学上公开课,每次由低、中、高年级各两名教师执教,送教下乡,受到了农村学校教师的欢迎。农村教师非常想到城里学校听课学习,但因条件限制,许多乡村骨干教师几年才轮上一次,有的教师教了一辈子书也没有机会到县城学校学习一次,送教下乡解决了乡村教师进城听课难的问题。句容实验小学近几年送教下乡到十几个乡镇,听课教师达3000余人次。大大减  相似文献   

15.
乡村教师供给是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支撑,但我国乡村定向教师培养存在“唯我”与“为我”困局。乡村定向教师培养应实现“从我到他”的逻辑超越,表现在四方面:主体逻辑上,从自我主体性转向他者主体性;价值逻辑上,从利益互动转向责任互动;关系逻辑上,从互惠对称关系转向非对称关系;行为逻辑上,从理性嵌入转向德性融入。为促进定向教师培养迈入乡村,建议转向“他”理念,塑造乡村定向教师培养的新自觉;加大“身体”实践,丰富乡村定向教师培养的体验路径;营造“协同”环境,活跃乡村定向教师培养的大氛围。但也应注意他者观的限度,以避免对乡村定向教师培养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16.
《教育探索》2004,(11):i001-i001
陈洪义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受家庭影响,他从小就养成了勤劳、俭朴、善良、宽厚的人格。孩提时的他总是期望将来能走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1978年他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乡村民办教师,开始了他从教生涯。  相似文献   

17.
陈革老师     
《湖南教育》2006,(11):43-43
教过我的老师很多。有的只教几天,比如那个怀了孩子腆着大肚子的城里美女,才教了几天音乐课,她的男人就从城里赶来,把她扶进了那辆把乡村公路上的尘土压得到处乱飞的小车,从此我们就再也没有见过她。有的教了几个月,比如那个乡党委书记的儿子。师范刚毕业,本来他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表示准备在小学教一辈子书,而他的父亲硬是把他调到了乡上,先是当党办秘书,后来官越当越大,超过他父亲,到县委宣传部当领导去了。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子  相似文献   

19.
时政     
耒阳300多初中教师分流教小学有着大专学历的湖南耒阳市石淮中学教师黄芳菊,自愿来到了东湖学区教小学,与她一样从初中分流到小学的教师,这个学期全市还有312人。这次分流主要是是将富余的初中教职工分流到小学去。记者在分流名单上看到,分流者并不都是年龄大和学历低者,有相当  相似文献   

20.
从电脑销售员,到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职校毕业生蔡文杰实现了从硬件到软件的升级;从中专毕业到取得同济大学专科文凭,他实现了学历的升级;再从辞去项目经理职位,走上自主创业道路,他实现了事业上的再次升级……在上海美术馆旁的一家咖啡吧里,蔡文杰就自己一次次升级的心路历程,向记者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