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万平 《军事记者》2010,(12):15-16
随着“90后”士兵逐渐成为军人方阵中的主体,人们在寻找一个答案:在市场经济大潮及网络、数码环境中生活、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士兵,能否担当起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历史重任?新华社记者的一组系列报道,以舟曲救灾为背景,对此进行了诠释。本文通过对这组系列报道的解读,就军事新闻报道对“90后”士兵形象塑造及教育引导诸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思索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周金泉 《新闻前哨》2023,(22):43-44
消息、独家新闻、深度报道可形象地称之为新闻报道的“三板斧”。本文就如何写好“三农”领域的消息、独家新闻和深度报道分享实践体会,为新闻采编人员做好“三农”新闻报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闻是一种再现的文本,是意义的生产者,其对报道对象的形象塑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先从前人对“他者”的研究入手,然后把“他者”概念引入新闻报道领域,试图以一种宏观的视野,从新闻刻板印象、媒介框架、意义建构与解读、符号分析、新闻生产等几个角度切入,分析日常新闻报道过程中形象再现的他者化倾向产生的机制和表现,及其背后的权力关系,从而理解新闻报道的他者神话.  相似文献   

4.
滑晓军  张欣 《青年记者》2016,(23):22-23
随着90后逐渐成熟并登上社会舞台,他们的行为和思想越来越被社会和媒体所关注.社会上不乏对90后的批评,这一代也被大众贴上了“肤浅、迷茫、叛逆”的标签,这与关于90后的网络新闻报道框架有一定关系.本文对我国网络新闻关于90后的报道框架进行实证研究,并试图找出规避这一网络新闻报道框架产生负面影响的方法.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网络新闻关于90后的报道框架,从报道倾向、报道议题、报道来源和报道手法入手,对与该新闻框架密切相关的因素展开分析.在样本选择上,为了保证样本的时效性与真实性,在新浪网“爱问”搜索系统的“新闻搜索”中键入关键词“90后”,将时间段设定为2015年4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共检索到新闻报道345篇.除去主题不相关、内容重复的报道,最终得到213篇符合研究主题的新闻作为分析样本.  相似文献   

5.
乔飞  汪艳 《新闻前哨》2021,(3):80-81
在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中,体验式新闻报道以“现场感强、生动形象、贴近群众”的特点受到大众的青睐,也被更多的记者所采用。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媒体不断地朝着移动化、视频化、智能化、社交化演变,体验式新闻报道如何迭代创新,满足新一代受众和用户的需求?在主流媒体践行“四力”的过程中,体验式新闻报道呈现出了个性化表达、场景化呈现、互动性延展等新特征,重新诠释了媒体深度融合时代体验式新闻报道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6.
丛容 《视听界》2014,(2):118-119
网络的广泛应用,催生了不少新鲜的网络词汇,例如“给力”、“有木有”、“鸭梨”。网络词汇具有广为熟知、生动简练、时代性强的特征,它们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网上交流,使网络信息交互更加生动形象。新闻报道利用人们广为熟知的文化传播方式,用简练、生动、形象的手法向公众传达明确的新闻内容。网络词汇简练、生动,对新闻报道具有可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陈曦 《新闻世界》2012,(6):204-205
媒体对“民工荒”“保姆荒”等现象的报道,让处在农村和城市两种文化夹缝中的“边缘人”——外出务工人员,再次成为新闻报道中的主角。本文分析“用工荒”新闻报道中的媒介框架、媒介权力以及社会关系之间是如何结合的,并分析两种报纸所表现出的主题框架、框架论点、形象框架等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迟之禄 《新闻三昧》2003,(11):32-33
新闻工作者抓“活鱼”,把鲜活的新闻奉献给受众,以深度的报道启迪受众,以形象报道宣传受众,这不仅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素质、新闻媒体对自身的业务要求,更是广大受众迫切的需要。以下就谈谈在日常新闻报道中,如何抓好“活鱼”、深度及形象报道:新闻敏感抓“活鱼”新闻之所以姓“新”, 是“易碎  相似文献   

9.
基于语料库对《中国日报》中关于“双碳”的新闻报道进行话语分析,采用语料库与话语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主题词、主题词搭配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其次,结合态度和资源角度分析中国国家形象的特征。最后构建出对外报道“双碳”话语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负面人物报道不宜"妖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观当前各大媒体,负面人物几乎已成为仅次于娱乐、体育明星的第二大报道对象。然而面对当前负面人物在新闻报道中呈现出的种种怪异、妖魔化的形象,我们不禁要问:“负面人物是否因其身上的缺陷,就要成为各大媒体随意揉捏和打扮的泥人?”“负面人物新闻报道到底有没有章法可循?”“他与典型人物报道的差异和不同点在哪里?”  相似文献   

11.
有位记者说过,“科技新闻报道,实际上跟苦行僧有相似之处。不追求外表的华丽,而应追求事情的真相和精神的满足。”这番话形象地道出了科技新闻报道的特殊之处——常常需要长期的跟踪挖掘和良好的策划理念,以“剥开科学的坚果”。  相似文献   

12.
章炜 《新闻世界》2012,(2):26-28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广播要留住听众,广播新闻报道的语言就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时俱进。笔者认为,“平和、理性、具体、形象”,这八个字应是新广播语言风格的灵魂所在。本文就从平和、理性、具体、形象四个方面,探讨广播新闻报道的语言创新。  相似文献   

13.
有位记者说过,“科技新闻报道,实际上跟苦行僧有相似之处.不追求外表的华丽,而应追求事情的真相和精神的满足.”这番话形象地道出了科技新闻报道的特殊之处——常常需要长期的跟踪挖掘和良好的策划理念,以“剥开科学的坚果”.  相似文献   

14.
张国军 《新闻界》2007,(3):49-51
新闻报道的“冰山原则”,是选取新闻事实中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或侧面,以简要的文字勾画出鲜明的形象,在“有形”当中拓展“无形”的意蕴,在“有限”当中追求“无限”的韵味,它是为了实现新闻的有效传播,而对文学表达技法的有意借鉴和运用。新闻报道的“冰山原则”与新闻的本质属性血脉相联,它贯穿在新闻立体性、流动性和具有画面效应的叙事当中。坚持“冰山原则”能够有效防止“琐屑化”报道、概念化报道、“真空式”报道。  相似文献   

15.
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成就了自身“中华民族摇篮”的美誉。研究地方新闻报道中黄河形象的变迁,对于进一步构建黄河形象、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梳理1949年到2019年间河南日报关于黄河形象的重大新闻报道,可呈现出黄河形象系统的动态建构过程和黄河流域发展的时代特征,有利于进一步弘扬中华悠久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6.
黄磊 《新闻前哨》2024,(3):20-21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合作中。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海外新闻报道成为塑造国家形象、提升企业品牌价值、传递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湖北企业攀升科技的国内外新闻报道为例,旨在对比分析国内企业在国内外新闻报道中的实践与叙事特点,深入剖析在不同文化背景和市场环境下,媒体应该如何调整传播策略,为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传播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新疆形象构建,尤其是软实力——文化形象的构建,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显得尤为重要.加上“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及新疆独特的区域位置,使其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天山网”2016年度一整年报道的抽样分析,发现:“天山网”汉语频道新闻中心文化新闻报道对新疆文化形象的构建不完整,存在一定偏向性;艺术展览和表演等的客观报道占比稍大,在新疆文化多元报道框架上存在部分漏洞,忽略了新疆文化的现代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翎 《军事记者》2002,(9):40-42
近年来,以记者亲身经历所撰写的新闻报道在新闻媒体中刊播后,以其真实可感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表述而大受读者和观众的欢迎,亲历式报道也因此而成为记者大显“英雄本色”、媒体成功吸引受众“眼球”的重要武器。其实,亲历式报道作为一种新闻报道样式,早已有之,只是由于我们的记者长期习惯于以一种第三者的身份转述、评析新闻事实,而全然忘记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看重的不是记者的观点而是新闻事实本身。所以亲历式报道因将新闻事实以  相似文献   

19.
新闻摄影是形象的新闻报道,摄影报道和文字新闻、口语广播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它是通过可视形象传递新闻影响读者的。那么,如何突出形象、增加新闻照片的形象语言呢? 诗人是要在用字上下功夫;歌唱家每天要练嗓子,要在唱腔上下功夫;书法家要在挥毫上下功夫。摄影记者在采访中则要在形象上下功夫,要善于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形象观察,研究形象的表现力。运用形象思维,就是要“用形象来思想”,“凭借形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新闻报道中女大学生媒介形象为研究对象,采用量化研究和文本分析等方法对新闻报道中的女大学生形象进行描述,分析媒体是如何建构女大学生形象以及女大学生媒体形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