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愈之的报刊工作与新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愈之(1896—1986),浙江省上虞市丰惠镇人。他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初,一直从事新闻工作,主要是撰写时事评论,担任期刊的主编和报纸的主笔,被誉为文化战线上的“少有的全才”。 胡愈之丰富的新闻经历和卓越成就,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弥足珍贵的资料。研究探讨其新闻思想,对当今新闻宣传工作者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毛羽琪 《今传媒》2016,(2):60-61
从中央苏区时期开始,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逐渐在人民群众中传播,并且逐渐向共产党组织传递开来.为了争取更多的人民群众投入战争,最终实现革命胜利和人民自由,当时以毛泽东为首的党政府在中央苏区借鉴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同时紧密的结合实践,在中央苏区组织了很多重要活动,例如读马克思重要文献、创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逐渐形成中央苏区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本文以中央苏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国化的实践历程为出发点进行研究,以期给当代中国新闻的发展提供一些现实经验.  相似文献   

3.
曾鋆 《新闻世界》2011,(10):146-147
马克思、恩格斯从事新闻工作的时间很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革命民主报刊时期(《莱茵报》)、工人报刊时期(《工人报》)、党报时期(《社会民主党人报》,简称《社》)。应该说,马、恩的党报思想就是随着《社》的形成发展中而孕育成型的。马克思恩格斯党报思想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征,它是报刊活动和建党思想结合的产物,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作为新四军儒将的彭雪枫在领导军民创建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展新闻宣传工作,创办并指导《拂晓报》、拂晓剧团等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鼓舞广大民众抗日必胜的决心,形成了其新闻宣传思想,丰富了党的新闻宣传理论。研究其新闻宣传思想,对我们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陶克 《军事记者》2008,(11):14-15
对于中国的新闻人来说,2008年留下了两笔不可多得的财富:一笔是思想财富,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一笔是包括抗震救灾、奥运火炬传递等应对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经验(包括教训)。珍惜和利用这两笔财富,对于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掌握新闻工作主动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记者团体,为宣传抗日做出了很大贡献。1937年,平津沦陷、华东告急。为能如实报道战争情况。快速通报战争进程,推进中国新闻事业积极发展,上海新闻界同仁深感有进一步团结起来的必要。1937年7月中旬,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到上海检查党的工作.在与胡愈之、夏衍等的交谈中作出指示:为加强爱国新闻工作者的团结。  相似文献   

7.
新技术日新月异,媒介融合已成趋势。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对于新媒体的动态观察、梳理、整合、盘点,日渐成为广播节目中的新型内容样态。电台职能部门成立了多媒体(新媒体)编辑部(工作室),从传统采编队伍中分化出"新媒体观察员",并逐步专业化、职能化。新媒体的即时、海量、交互性特点,与广播媒体的灵活、便捷、亲和力优势相结合,共同塑造了传统广播"新媒体观察员"的职能特点。作为国内第一大新闻综合频率,中国之声的"新媒体观察员"是颇具研究价值的典型样本。目前,对于其系统的研究论述,还处于相对空白阶段,中国之声官方资料中也尚未发布系统的介绍。作者以中国之声为例,对"新媒体观察员"业务工作的职能界定、内容样态、插播时段及风格特点作一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8.
张明珍 《新闻世界》2014,(7):376-378
群众路线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被称之为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新闻传播工作的本质就是群众工作并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将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就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剖析、梳理,通过对其历史渊源、基本内容、学术意义等的研究,充分认识毛泽东新闻思想对做好我国新时期的新闻工作具有的重大指导意义和现实启示,从而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并寻找出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克雷·费尔克(Clay Felker),美国著名传媒人物,曾担任《君子》(Esquire)、《村声》(Village Voice)、《广告周刊》(Adweek)等著名杂志的编辑和出版人。费尔克首创第一本城市文化杂志《纽约》(New York Magazine),对美国新闻历史的发展、纽约城市文化的发掘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回顾了费尔克一生的经历对其编辑思想的影响,探讨了《纽约》杂志创办之初的策划方案、市场定位等,研究了费尔克作为新新闻主义的推动者所采用的独特的新闻写作方法和编辑思想,并介绍了杂志成功的"秘密武器"。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共产党80年新闻工作历史中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新闻工作都有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说 ,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伟大指南。一、毛泽东新闻思想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和中国共产党党情 ,运用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 ,特别是列宁、斯大林的新闻思想 ,形成了闪烁着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术光辉 ,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思想。毛泽东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论述有 :第一 ,报纸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毛泽东根据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的原理 ,认为报纸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是一种上层建筑 ,…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进步新闻出版事业的先驱者──胡愈之宗和胡愈之(189—1986),浙江省上虞县人,是我国进步文化出版事业的先驱者之一。胡愈之先生极为热爱新闻出版工作,还在上小学时,就与两个弟弟通过剪贴报刊上的文章,办起了一份家庭“杂志”。1914年考入商务印书馆...  相似文献   

12.
贾娜 《军事记者》2011,(4):27-28
他步伐矫健、语速很快、灰白的短发根根竖起,似乎昭示着在压力和辛劳中从未丧失的斗志。 从事新闻工作20年,他担任过编辑、评论员、新闻评论部主任、新闻节目部主任、新闻中心主任、《中国之声》副总监、副台长等职务;组织参与了中央电台的多次重大改革,刷新了广播界乃至新闻界的诸多新闻报道记录;获得国家级新闻奖23个,其中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包括其前身中国广播影视新闻奖)特别奖、一等奖项12个,荣获中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和"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他就是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获得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王晓晖。  相似文献   

13.
祝宁  芦姗 《新闻前哨》2011,(7):26-28
事物所具有的性质、功能无不受到周围其他因素的影响,甚至取决于他生成、发展过程中的路径轨迹。中西新闻网站的功能也深深地刻上了发展进程中的环境印迹,中西媒体在各自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中形成了或相似或相异的特点,而作为新媒体形态中最为"传统化"、"规范化"、"专业化"的新闻网站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政治烙印,这种政治环境、体制、文化在某些国家,某些历史时期甚至决定了媒体的功能。本文对中西新闻网站的构建运营及成长的诸多政治因素进行分析,试图将中西新闻网站的功能在政治框范下进行比较研究,并以美国纽约时报网与中国人民网为例,更实际、微观地体现中西新闻网站功能上的异同,从比较研究中得到更进一步发展的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新闻实践的重要时期,也是毛泽东新闻思想成熟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毛泽东领导的新闻实践工作给身处绝境的中国革命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为我党积累了丰富的新闻传播历史经验,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在今天看来对我国新闻战线正在广泛进行的“走转改”活动仍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李莉 《新闻世界》2012,(4):152-153
作为中国近代卓越的报人和新闻理论家,梁启超在继承前人新闻理论的基础上,经过27年的办报实践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具有较大的进步意义,对当时的报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学界关于梁启超新闻思想的研究已经硕果累累,但多从社会政治角度阐述。本文试图以民本观作为梁启超新闻思想的线索,具体从报刊功能观、自由主义新闻思想、新闻业务、"史家办报"思想四个方面来阐述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中所体现的民本观,以体现其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忧国忧民情怀。  相似文献   

16.
8月底,以"三网融合和媒体发展策略"为主题的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简称"中国新闻技联")五届二次理事会暨2010学术年会在江苏苏州市隆重召开。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理事长谢胜和,新华通讯社技术局局长吕锐,中国新闻技联名誉理事长孙宝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考察论述了抗日时期中共延安党建工作的时代特色:统一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壮大基层党组织;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夯实党建理论基础;发展知识分子入党,培养优秀党员干部。对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党建工作进行历史回顾,总结其中的党建工作经验,对于加强我国目前的执政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建秋 《东南传播》2010,(9):137-139
广播电视新闻学"唐三彩"人才培养模式是湖北省武汉纺织大学(原武汉科技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唐三彩"教育创新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模式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毕业设计等方面均有独特创新。该模式在增强学生竞争优势、推动湖北新闻事业、新闻媒体的发展、推动中国的新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丰富中国新闻教育思想和理论等方面逐步显示出令人瞩目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9.
以李良荣《新闻学导(概)论》为代表的、我国传统新闻学认为,记者的素质仅包括具备坚定的党性与群众观念、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业务知识、十分熟悉党的方针政策(详见李良荣《新闻学导(概)论》和国内有关新闻学著作)。笔者认为,这种理论概括太过于抽象,缺乏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对有效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尤其是刚踏入新闻工作的记者)十分不利,严重制约了我国的新闻和新闻教育事业发展。针对传统新闻学存在的上述理论缺陷,笔者结合个人多年来的新闻从业经验,系统而创新性地提出了"勤奋、功底、悟性、韧劲、新闻敏感"和"精品意识"等记者素质的新内涵。它能够帮助记者特别是年轻记者,在短期内有效提高新闻采写编评和摄影素质。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同志在2008年"G20"和2009年"世界媒体峰会"上的讲话,对新闻工作提出了发挥"四个积极作用"和"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新闻媒体在新形势下的任务和职责。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记协)是党委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新闻界的桥梁和纽带,在新的时期,记协要进一步履行工作职能,努力办成名副其实的新闻工作者之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