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育,即培养学生感知美与创造美的情感教育,也称为审美教育。美育以一定审美观念为标准,以情感为核心,以形象为手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美育,可熏陶学生美的情感,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形成美的品格,树立美的理想,提高美的素养。一、研读教材,挖掘情感美、思想美语文不管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均具美感与艺术性,如篇章的和谐美、诗词的飘逸美、辩答的机智美等。因此,在小  相似文献   

2.
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是全而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促进学生身心各方而良好和谐发展的过程中,美育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语文教学大纲》里提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  相似文献   

3.
龚德升 《辅导员》2014,(8):42-4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美育是指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美育是指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文美育是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在帮助学生感知体验美的过程中,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体现了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特点。美育可以塑造人的灵魂,改善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之美、结构之美、语言文字之美、意境之美来实现这一目标。下面作者主要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谈如何实施美育。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所谓美育,就是通过美的形象启迪学生,培养学生美的情操,对审美产生积极的兴趣。语文教材有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抓住课文优美的语言,突出重点词句训  相似文献   

7.
美育,是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和小学语文也是紧密联系存一起的。从某种角度上讲,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过程,语文教材除了所具有的艺术美外,形式美、自然美和社会美都贯穿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堂教学理念之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这既是贯彻新时期教育方针所规定的培养目标的需要,又是语文学科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美、感受美、鉴赏美、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师的崇高使命,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对学生实施美育教学呢?从总体上说,对学生进行美育,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实践中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去开采语文教材这座美的矿藏,去挖掘现实生活中美的源泉,这是开启语文教学美育从必然王国走上自由王国的一把总钥匙。  相似文献   

9.
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与人们对于客观审美对象的具体感受以及与之相关问题的科学:教学是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活动的教育手段与过程:美育就是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教育.语文教育则是关于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通过美育,使受教育者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语文教育,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读写听说能力,能够发现美,表述美,鉴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美育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要求我们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学在中小学的所有学科教育  相似文献   

11.
袁立伟 《辽宁教育》2004,(12):28-28
美育是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教育,语文教育则是关于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通过美育,可使受教育者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语文教育,可以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读写听说能力,能够发现美,表述美,鉴赏美,创造美。大自然中存在着美:高山耸立有形体美,大江东去有线条美,百花争艳有色彩美,欢歌笑语有声韵美,鱼翔浅底有动态美,万山红遍有静态美,金黄色的麦浪,绿色的茶山,牛羊成群的草原……美不尽言,美不胜收。社会无处没有美,处处留心皆是美。宇宙是美的空间,生活是美的世界。对美的…  相似文献   

12.
石桂荣 《教师》2014,(27):58-5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美育是适应人们高层次精神需求的一种文化教育,通过美育,使受教育者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其根本意义在于培养、美化人。而语文学科的根本特点是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与美育在目的与本质上是相统一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学的内容,两者更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3.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语文教育必须坚持立美育人,通过挖掘内在美质“语文美”,创造语文教学美,来追求语文教育美的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张利辉 《文教资料》2010,(23):61-62
语文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加强语文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发现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本文从运用多媒体手段,借助教师的言、谈、举、止、情等,品味关键性词句,着力指导美读,启迪思维诱发审美想象和联想等几方面具体探讨了进行审美教育的方式,以促进学生真正树立审美意识,培养审美情感与能力。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学习的初期阶段,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美育主要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将美育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将美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利于培养学生美的情怀,感受美的基础,提高审美能力。笔者在本文简略分析了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与美育的定义,随后提出几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欣赏美、创造美、感受美和评价美。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它能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美对于青少年学生具有特殊的诱惑力和吸引力。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怎样渗透美育,笔者认为应有意识地把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优秀的语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审美理解力、审美鉴赏力、审美创造力。同时,应开拓教学思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创造语文教学过程的美,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提高学生理解美、欣赏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实施美育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崇高的审美理想,以及发展学生的素质、创造感受美的能力,使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作为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做到教师具有"美"、教材中挖掘"美"、引导学生发现"美"和引导学生拓展"美".  相似文献   

19.
语文美育是指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学生由爱美而动情,由动情而晓理,由晓理而实践,进一步发展学生智力的各种品质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美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尚惠芬 《成才之路》2009,(20):65-66
通常,语文教学中要贯彻几个原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原则的贯彻。那么,什么是美育呢?美育就是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教育,语文教育则是关于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通过美育,使受教育者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语文教育,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读、写、听、说能力,能够发现美、表述美、鉴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