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江汉平原地区经常参加广场健身舞锻炼的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城镇居民广场健身舞开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汉平原地区城镇居民广场健身舞活动开展较好,多以女性中老人为主,有接近61%的健身者每周锻炼的次数超过4次,同时每次锻炼时间在60分钟以上,呈现出参与群体覆盖面之广、热爱程度较高、锻炼时间增长的特点;同时认为该地区存在着缺乏专业广场健身舞指导人员、广场舞健身锻炼不符合运动规律、以及缺乏安全、固定的广场健身舞场所等诸多问题,是影响和制约江汉平原地区广场健身舞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和障碍.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广场健身舞在吉首市社区体育中开展现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广场健身舞在社区体育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深受人们喜爱。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专业的健身指导员等制约广场健身舞发展的因素。旨在为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广场健身舞在吉首市社区体育中开展现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广场健身舞在社区体育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深受人们喜爱。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专业的健身指导员等制约广场健身舞发展的因素。旨在为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大同市广场健身舞的开展状况,并提出发展大同市广场健身舞的对策,为大同市广场健身舞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大同市广场健身舞参与者以女性中老年人为主,参与动机趋于多样化,组织与指导情况较差,收费水平较低,场地、设施比较缺乏等,需要社会各界对此倾注更多的精力.  相似文献   

5.
广场健身舞具有健身、健心、健脑、健美的价值。经常进行广场健身舞练习,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加速新陈代谢过程,促进消化,消除大脑疲劳和精神紧张,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延缓衰退,提高人体的活动能力等良好的健身作用。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深入解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条例》并结合广场健身舞特征,对广场健身舞在全民健身工程中开展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利用广场健身舞实践全面健身工程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旨在为广场健身舞在厦门社区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以期达到真正全民健身的目的。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并实地参与观察和实践,对广场健身舞在厦门市社区的开展现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近两年来,厦门社区广场健身舞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在社区体育健身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深受人们的喜爱。但在开展过程中也出现政府相关部门不够重视、广场健身舞团队建设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缺乏专业的广场健身舞指导人员、场地设施条件落后、噪音扰民和资金短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静 《武魂》2013,(10):19-19
健身舞蹈是目前社区中广大群众非常喜爱的健身活动之一。马鞍山市积极响应全民健身的潮流,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充足的健身服务,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以马鞍山市广场健身舞的调查现状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并分析广场健身舞在马鞍山市的现状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进一步推动马鞍山市广场健身舞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汪阳帆 《体育世界》2014,(12):50-5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荆州城区经常参加广场健身舞锻炼的居民为研究对象,对该市广场健身舞开展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了解目前开展过程中的情况特征,以及开展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李亚萌  李榕  吴栋 《精武》2014,(36):194-194
广场健身舞作为一种健康的休闲健身方式,凭借其特有健身功效及娱乐性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但近两年来,"扰民"问题将广场健身舞推向了舆论的焦点,民众对于健身广场舞带给社会的影响褒贬不一。针对健身广场舞发展的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对影响健身广场舞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研究认为:影响健身广场舞发展的因素有公共体育场所匮乏、缺乏专业的健身指导、缺乏规范的组织和引导、受健身人群消费水平和家庭环境的制约;为解决上述问题职能部门应加强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组建合格的健身指导队伍,通过组织各种赛事、加强宣传,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刘大维  胡向红 《精武》2012,(11):61-62
广场健身舞是舞蹈的一种表现形式,它通过身体动作、音乐感悟,达到忘忧解愁、益心健体的作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宣泄压力的一种好的途径,是广大民众喜爱参与的大众体育项目,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良好载体,并且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对长沙市三个广场的健身舞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对广场健身舞的起源、现状、发展、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求更好的发挥广场健身舞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广场舞开展中的突发事件进行分析,旨在为广场舞健身提供咨询。研究表明:我国的广场舞突发事件应对还显得非常滞后,广场舞健身者自身的健康意识缺乏带来的安全隐患、暴恐事件、踩踏、交通事故等外部安全威胁、自然因素和人际冲突等安全威胁为我国的广场舞健康发展蒙上了阴影。因此,应该从提高健身意识,加强医务监督;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应对能力、关注自然因素,降低健身风险、提高健身自觉性,做到文明健身、加强安全保障等方面促进广场舞的安全开展。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掌握汉中市广场舞开展的基本情况,了解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分析等。研究结论:汉中市广场舞开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噪声扰民比较普遍;无固定的场地,器材匮乏,锻炼环境没有保证;无专业人员进行组织联系;人们思想认识的局限性。对策:加大广场舞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广场舞的健身价值;合理规划城市建设,适当增加健身场地;建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举办社区广场舞比赛,以赛代练;加强汉中市广场舞健身指导老师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调查江苏省新农村广场舞开展现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新农村广场舞锻炼者基本特征、锻炼动机、锻炼行为及影响农村广场舞开展的制约因素,对开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疏与堵”看广场舞健身文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从“疏与堵”的视角,对广场舞健身文化发展进行研究,新时期价值与矛盾同在.一方面,在我国老龄化形势严峻和退休年龄过早的局势下,广场舞健身成为了女性中老年人新的生活重心,具有明显的积极性价值;另一方面,广场舞健身具有自发性,噪音污染、邻里矛盾激化和城市空间的占领是其矛盾之重。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立法与规避、疏堵结合将会有利于广场舞健身文化的流传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烈,健身、休闲、娱乐正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需要,广场舞以其动感的音乐、丰富的内容、简单易学的动作而得到人们的喜爱。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对广场舞的特点及健身功效进行分析,使广场舞爱好者们更好地了解该项运动,能够科学地进行广场舞的锻炼,真正达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福州市城区广场舞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场舞作为一种低碳健身方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福州市城区广场舞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参与广场舞锻炼的人群女性居多且多数已退休;通过参与广场舞锻炼,体质普遍得到增强,身心变得更加愉悦,体育人口和潜在体育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多;广场舞发展中遇到了活动场地有限、教学骨干人员太少、活动经费紧缺等问题,为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提供了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7.
运动鞋作为运动的辅助装备,在提高运动感受的同时,还起到了重要的危险防控作用。体育运动发展至今,很多的项目都有其专属的运动用鞋,而广场舞运动并没有一款完全针对其运动特点所设计的运动鞋。当下,广场舞运动已经成为老年人最热衷的健身活动,其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前所未有,而长时间穿着不科学的靴子进行广场舞锻炼,不仅达不到良好的健身效果,还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伤病,因此设计一款专为老年人进行广场舞锻炼的专业用鞋,不仅可以有效防患老年人参与广场舞锻炼中可能造成的运动性损伤,同时也会促使广场舞运动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实地调查法对开封市广场舞的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开封市部分地区的场地设施建设和人才缺乏,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健身需求同开封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以及人才严重不足相矛盾,这些正在成为制约开封市广场舞开展的主要问题。本研究针对现阶段广场舞的参与者和开展情况的问题,提出了广场舞组织管理和场地设施等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广场舞噪音扰民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的推进广场舞风靡全国,广场舞的兴起是一把双刃剑,为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广场舞“噪音”扰民又让其成为社区"众矢之的”。本文从体育公共服务视角透析广场舞噪音扰民实则是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公共服务单一的供给模式已满足不了群众健身的需求。提出:体育公共服务的运行应从单一供给模式向多元化供给模式转变;并根据群众体育公共需求信息确定公共服务供给内容;同时,提高基础性体育公共服务、加强信息性体育公共服务、完善制度性体育公共服务,均衡公共需求与供给,从而引导广场舞良性发展,环保不扰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