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瑞 《大众科技》2014,(6):88-89,114
以硬脂酸和聚乙二醇为原料,经酯化后生成聚乙二醇双酯。再经磺化剂氯磺酸的磺化作用下得α-磺基硬脂酸聚乙二醇双酯,加NaOH中和后成盐,形成α-磺基硬脂酸聚乙二醇双酯钠盐。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为2.0%(基于反应体系的质量分数),酸醇的量比为2.5∶1.0,反应时间为4小时,反应温度140~150℃时,聚乙二醇双酯收率达83%。磺化剂氯磺酸与双酯的量比为2.4∶1.0,反应时间为1小时,反应温度为60~70℃,α-磺基硬脂酸聚乙二醇双酯收率为96%。α-磺基硬脂酸聚乙二醇双酯钠盐的总收率为79.7%。  相似文献   

2.
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用SO42-/TiO2固体超强酸作催化剂合成乙酰水杨酸.探索了影响反应的因素.实验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的焙烧温度500℃,反应温度76~80℃,反应时间30 min,n(水杨酸):n(乙酸酐)=1:2.0.催化剂用量1.0 g,此时乙酰水扬酸的收率可达79%.而且催化剂的制备简单、催化活性高、重复使用性好、后处理简便、无三废污染,是一种新型环境友好的绿色催化剂,符合节能环保的绿色合成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松脂为原料,酸改性膨润土为催化剂进行松脂直接歧化-裂解制备对伞花烃和松脂基生物柴油的研究。采用三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以原料质量分数计)和反应时间对对伞花烃得率和松脂基生物柴油酸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的优化条件为:反应温度260℃、催化剂用量为10%和反应时间120 min,对伞花烃的得率为47.9897%和松脂基生物柴油酸值为0.46 mgKOH·g-1,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对产品的收率和品质影响较为显著。松脂基生物柴油与O#柴油调和后低温流动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9,(7)
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的一种替代产品为柠檬酸三丁酯,它是一种绿色环保型增塑剂,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新型催化剂三氯化铁,以一水合柠檬酸、正丁醇为原料合成柠檬酸三丁酯。采用单一变量法探究了各项影响因素:反应温度、酸醇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这个实验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最佳反应温度110-150℃(即可保持反应处于沸腾回流状态),并严格控制温度,最佳的酸醇比是1:3.5,催化剂用量为4.16%,反应时间为5h,酯化率最好可达到96%以上。  相似文献   

5.
文章优化了活性炭负载对甲苯磺酸催化大豆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分别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醇油摩尔比25∶1、催化剂用量为6%、反应时间2.5 h、反应温度75℃;在此条件下,生物柴油产率为96.4%。  相似文献   

6.
以四氯化硅、苯甲醇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合成一种硅卤协同阻燃增塑剂硅酸苄基三(二氯丙基)酯。探讨反应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四氯化硅与苯甲醇的物质的量比为1∶1,四氯化硅与环氧氯丙烷的物质的量比为1∶3.3,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为8 h,产品产率为98%。并采用FTIR,1H-NMR,极限氧指数等表征了硅酸苄基三(二氯丙基)酯的分子结构及性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以二氧化硅负载硫酸氢钠为催化剂,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合成乙酰水杨酸的工艺。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的影响。当固定水杨酸为7.0 g,乙酸酐为11.0 g时,乙酰水杨酸的优化合成条件为:催化剂用量0.6 g,反应时间为50 min,反应温度为80℃。在此条件下,乙酰水杨酸产率为80.1%。催化剂能够重复使用3次。该工艺将改善乙酰水杨酸的生产。  相似文献   

8.
以自制壳聚糖硫酸盐为催化剂,甲醇作溶剂,由没食子酸和甲醇合成没食子酸甲酯,研究了影响催化酯化合成的各种因素,获得了最佳反应条件:甲醇与没食子酸摩尔比取1.25:1,催化剂与没食子酸摩尔比0.42:1,反应温度65~70℃,反应时间6~10 h,收率98.6%。以60%乙醇重结晶可得到白色颗粒状晶体没食子酸甲酯。  相似文献   

9.
王一霖 《内江科技》2013,34(5):50+25
本文采用自由基胶束聚合合成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聚(丙烯酰胺-丙烯酸十八酯)P(AM-SA),红外光谱表征聚合物结构,元素分析法分析聚合物组分,研究了聚合物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引发剂、反应时间都是聚合反应的影响因素,得出聚合反应的最佳条件为:丙烯酰胺(AM)10.000g,丙烯酸十八酯(SA)用量为AM的0.75%(摩尔比),表面活性剂(SDS)用量为反应单体总质量的3%,引发剂(APS)用量为反应单体总质量的0.25%,在N2保护下反应时间6小时,反应转化率可达86.7%,制得的产物分子量可达×106数量级,具有最好的增粘性能。  相似文献   

10.
党娟华 《内江科技》2012,(12):59+56
根据自由基聚合原理,在室内合成了一种pH敏感水凝胶。通过研究单体配比、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对pH敏感水凝胶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为:n(丙烯酸):n(丙烯酰胺)=4:1,交联剂用量占单体总量的0.3%,引发剂用量占单体总量的0.3%,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4h。考察了介质pH值对凝胶的性能,结果表明该凝胶pH敏感性显著。  相似文献   

11.
香兰素是一种重要的香料和化学中间体,通常的合成方法是愈创木酚与乙醛酸缩合得到3-甲氧基-4-羟基苯乙醇酸,后者经氧化得到3-甲氧基-4-羟基苯乙酮酸(香草扁桃酸),再经过酸化脱羧后得到香兰素。本文研究了反应温度、氧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空气流速等氧化条件对最终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压流动空气氧化时较适宜的条件为:反应温度95℃、氧化剂与3-甲氧基-4-羟基苯乙醇酸的用量比为1(摩尔比)、反应时间为2.5h、空气流速为1mL/min。在这种条件下香兰素的收率为60.5%。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以H2SO4/MCM-41为催化剂合成乙酸异丙酯,考察了在回流温度下,反应物酸醇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条件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2 mol冰乙酸为基准,酸醇摩尔比为1:2.0,催化剂用量为0.3 g,反应时间120 min的条件下,酯化率最高,可达到78.62%。  相似文献   

13.
马杰  姜恒  宫红  王锐 《科技通报》2005,21(2):123-127,141
合成了对甲苯磺酸铜,用热重分析仪和红外光谱分析仪对其表征。以对甲苯磺酸铜作为氯乙酸和异丙醇反应的催化剂,考察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用量、反应时间对反应的酯化率的影响。实验表明:氯乙酸0.167mol,醇酸摩尔比1.1:1,催化剂用量1.0摩尔百分数,反应时间2.5h,反应温度85~90℃,环己烷(带水剂)的用量2.5mL,酯化率可达97.0%。与SnCl4等Lewis酸催化剂比较,对甲苯磺酸铜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且反应后易与产物分离。催化剂重复使用8次,酯化率仍达到94.6%。对甲苯磺酸铜在催化氯乙酸和其它醇的酯化反应中亦保持良好的催化性能.相应的酯化率大都高于90%.  相似文献   

14.
通过考察催化剂碳酸钾的用量、乳化剂大豆油酸钾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合成蔗糖大豆油酸酯的影响,从而确定定出合成蔗糖多酯的最优合成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新型杀菌剂的合成与生物活性。方法:对新型杀菌剂合成的研究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将254 nm作为物质的检测波长。分析新型杀菌剂的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收率、转化率及选择性的影响。通过配制50 mg/L的新化合物以及肪菌醋的溶液和PDA培养基进行混合,接入直径为6.5 mm的病原菌菌丝块,每个步骤均反复进行3次,放置于培养箱中在(24±2)℃环境下培养6~7 d后,对菌落直径进行测量,计算出相对抑制率,以培养稻瘟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等菌种,分析新型杀菌剂对其的抑菌性从而实现新型杀菌剂的生物活性研究。结果:新型杀菌剂1-(4-氯苯基)-3-羟基吡唑的最佳反应条件∶原料配比为1∶5,最佳反应时间为1 h,最佳反应温度为40℃。反应收率可达74.4%,具有很高的性能。通过化合物5对水稻纹枯病菌、黄瓜灰霉病菌和稻瘟病菌进行抑菌试验后发现,新化合物的杀菌活性相对较优,存在个别化合物的抑菌活性接近已有化合物肟菌酯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硫酸盐晶体催化剂合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反应,并且着重考察了催化剂硫酸铝晶体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即催化剂用量占原料总量的2%,醇酐的比为4.0:1.0,温度控制在120℃到130℃之间,反应时间为3.5到4.0小时,其转化率可达到76.11%.  相似文献   

17.
以固体超强酸和十二水合硫酸铁铵为复合催化剂,己二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DBA,考察了影响反应产率的因素。条件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己二酸和正丁醇的物质的量之比即:n(醇):n(酸)=7:1(mol),催化剂用量为4g(己二酸为0.1mol的情况下),带水剂甲苯为10mL,反应时间为70min,是最适宜的反应条件,酯化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松脂催化加氢反应条件、催化剂、反应动力学模型及其机理,对氢化松香制造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松脂加氢反应最优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5wt.%,反应温度200℃,反应时间100min,反应压力6MPa;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对转化率的影响有显著性,所有因素对选择性的影响都没有显著性;氢化松香制造所用催化剂有贵金属和非贵金属两种,其中贵金属以Pd/C催化剂为主,非贵金属以镍基催化剂为主,特别是以FCC废触媒为载体制备的镍基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松脂加氢活性和选择性;松脂催化加氢反应动力学模型有双曲线型和幂函数型,双曲线模型有利于研究加氢反应机理,而幂指数型则有利于加氢反应过程的放大设计计算;反应机理为松香中的主要成分枞酸分子不在催化剂上吸附,枞酸分子与催化剂表面上所吸附的氢原子进行反应,氢原子的吸附过程为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19.
张生  黎松  刘献伟 《科技通报》2013,(6):30-31,34
以二苯基硅二醇(DPSD)、四甲基环四硅氧烷(D H 4)和含氢双封头(HMM)为原料,70%浓硫酸为催化剂,制备高折光LED灌封胶用液体交联剂,探讨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交联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5h的条件下,可获得较高折射率和收率的苯基氢基聚硅氧烷,含氢量约为0.6%,具有较优的热稳定性和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20.
用硫酸氢钠催化摩尔比为1.5∶1的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在反应液温度达到92~96℃时,加1.5g/(11.7ml无水乙醇)催化剂,可以87.44%的产率制备出乙酸乙酯。该方法与浓硫酸催化法相比,具有催化剂用量少、酯的产率高、反应后处理简单、不污染环境、不腐蚀设备、节约实验时间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