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自由和信息自由历来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引为自豪并用其来攻击与其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不同国家的利器,但所谓的新闻自由和信息自由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就真的如其宣扬的那般自由吗?本文通过对近几年西方国家发生的一些涉及新闻自由和信息自由事件的梳理,充分说明了西方国家所谓的新闻自由也不过是水中花、镜中月,是受到制约的,只不过这种制约和限制现在变得更加冠冕堂皇和更加隐蔽而已。  相似文献   

2.
高洁 《新闻爱好者》2011,(13):82-83
本文分析了《丹尼尔.珀尔新闻出版自由法案》出台的背景、主要内容、国际影响和法案存在的问题,认为美国的新闻自由出版法案符合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的外交政策,反映了美国对其主流价值观念的宣扬。该法案的通过,对提升新闻从业者的地位,保障新闻从业者的权益有积极意义,但法案中强调的"自由"是片面的自由,体现了美国内外政策的双重标准。  相似文献   

3.
《青年记者》2010,(11):91-91
据英国广播公司5月17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丹尼尔·珀尔新闻出版自由法案》,使之成为法律。该法名称是为了纪念美国记者丹尼尔·珀尔。根据该法,美国国务院的年度人权报告将列举那些侵犯新闻自由国家的名单。  相似文献   

4.
透过战争看美国新闻自由的堕落--从越战到海湾战争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人把言论自由的起源可追溯到中世纪的英国《大宪章》和17世纪的《权利法案》,但真正明确保护言论自由的法律是1791年批准生效的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它规定:“国会不得制定法律剥夺言论或出版自由。”这项条款成为美国新闻自由史上的里程碑。美国民主之父杰斐逊也为言论和新闻自由作出了最有力的理论贡献。“民意是我们政府的基础。所以我们先于一切的目标是  相似文献   

5.
美国一贯宣扬自己是个新闻自由的国家。Freedom House组织在1999年和2000年作过关于各个国家新闻自由程度的调查。也就是所谓的 Press Free-dom Survey。把被调查的186个国家分为三大类型:新闻自由的国家、新闻部分自由的国家和新闻不自由的国家。其中当然把美国列为新闻自由的国家,而我国却是“新闻不自由”的国家。侵犯新闻自由是美国经常用来加在别国头上的罪名。可如今,美国政府却明目张胆的侵犯了新闻自由。1、限制有关阿富汗的报道,破坏新闻报道的平衡性。9月21日,美国国会向美国  相似文献   

6.
好消息:数字革命重新振兴了新闻学! 坏消息:没有人愿意付钱. 美国社会学家保罗·斯塔尔警告说,因特网破坏了专业新闻报道的经济基础,所以西方民主国家的新闻自由遭到威胁. 一 数字革命就像它的奇迹一样巨大,但对民主来说是利弊并存之事.毫无疑问,它对言论自由有利,可自由发表言论,自由表达观点.它也对信息自由有利,使得从前秘密的或无法获得的消息得以更广泛的传播.但是,如果我们理解这种自由不仅是正式的法律权利而是新闻机构的真正独立性的话,数字革命就不一定有利于新闻自由了.  相似文献   

7.
新闻自由是在法律范围内,借助媒体传播信息和意见的自由,构成公民、记者和媒体的法定权利。 媒体发表新闻与意见不受约束,当然是自由的,但不能损害公共利益或他人、他国的名誉,否则应受到道德谴责或法律审判。 在民主国家,媒介防止煽动、诬陷或辱骂性言论,对他人的名誉和世界和谐有新贡献。是各国媒体公认的义务。 西方少数媒体及记者对中国的振兴。不断释放诽谤、污蔑与猜疑的信息,打着新闻自由的旗号诋毁中国,是他们遏制中国发展惯用的伎俩。 1948年联合国通过的《国际新闻自由公约》表明,新闻自由作为国际报道的严格规范。是各国新闻界的行为准则。 国际报道涉及他国的主权和尊严,各国记者只有相互尊重彼此的制度、民族权益和文化,才能形成新闻自由的国际性。  相似文献   

8.
陈力丹  周智秋 《新闻界》2013,(10):72-76
作为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坦桑尼亚新闻界争取新闻自由的成果得到国际组织的认可。坦国新闻业在"村社社会主义"理论笼罩下受到数十年的严厉管控。1992年以后实行多党制,开始了极为缓慢的解控过程。目前该国媒体自治组织较为活跃,2003年制定的新的信息和广播政策,开始反思以往的管控政策的失误。但目前信息自由法案和媒体服务法案仍未获国会通过,加之坦国媒体的发展层次较低、职业化水平有限,因而该国新闻业的发展的道路依然漫长。  相似文献   

9.
美国一直夸耀它是世界上最尊重“新闻自由”的国家。某些美式“新闻自由”的崇拜者经常引用美国国会1791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一条作为证明。这一条规定,国会不得制定限制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法律。这些年,有些人也一再嚷嚷,我国要学习美式“新闻自由”。何为美式“新闻自由”?1989年发生的两个典型事例对此作了绝妙的注释。1989年12月20日凌晨,美国出动两万军队和大量的飞机、坦克入侵巴拿马,占领了巴拿马总统府,炸平了巴拿马国防军司令部,打死打伤巴拿马军人和平民。在这个时刻,记者们从美国占领军那里得到了什么样的“新闻自由”呢?埃菲社12月20日报道说:“美国人不让红十字会的救护车靠近,甚至开枪阻止其通过。在美军把守的一个路口,几名记者,其中包括一名美国记者,双手  相似文献   

10.
新闻自由对于现代民主政治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新闻媒体是广大公众了解国际国内大事的信息来源,是技术、商业、文化进步的推动器,是各种观点交流的平台,是各种意识形态和政治主张交锋的战场。各民主国家都非常重视维护新闻自由的重要性,并逐步形成了一些成熟的制度。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是新闻自由的基础。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及其引申出来的新闻自由是民主国家与法治社会的基础,也是公民实现知情权和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根本保障。但我国宪法同时又规定:“中华人民共…  相似文献   

11.
沈晓毓 《大观周刊》2010,(46):43-43,76
在北美和欧洲,两部宪法的通过标志着自由主义占据了核心地位。第一部是美国的《人权法案》,在杰斐逊的推动下,1789年“出版自由”(the Freedomofthe Press)一词第一次见诸成文法,这也被看成是美国新闻自由的法律根源,“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申冤的权利。”同年,法国国会也通过了《人权宣言》,以宪法形式确认了公民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这两部宪法所保障的依然是作为公民权利的个体自由。之后,在革命运动、政治势力的角逐中.作为重要宣传阵地的报刊所表现出的舆论性、鼓动性和战十性作用与潜力使报纸与一般的出版物区别开来.体现出自己特有的政治优势,成为统治者试图掌控的工具。同时,随着报刊日益成为人们发表言论、获知信息的重要中介.在反抗当权者控制报刊和媒介日益受托成为信息中介的进程中,作为个体权利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最终延伸到了制度性的新闻自由。本文由此浅谈《美国、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新闻和出版自由》读后感。  相似文献   

12.
刊林漫步     
世界上没有无限制的新闻自由有的人以为,既然讲新闻自由,就不应该有什么限制,讲限制就无所谓自由。持这种看法的人,中国有,外国也有。一次笔者出国访问,一位外国记者问,“中国有没有新闻自由?”笔者回答说:“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有新闻自由。”又问:“有新闻自由,为什么还要用四项原则加以限制?”笔者用这位记者自己国家的情况回答说:“贵国是世界公认的有新闻自由的国家,但也有几条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国王至高无上的地位,佛教作为国教的地位,皇室的尊严和权利,国家的利益。不能因  相似文献   

13.
跟国内视角研究美国新闻自由不同,从国际传播的视角审视美国新闻自由首先需要分析行为体,毕竟新闻自由跟统治阶级和国家利益有紧密关系.以此为研究基础,本文认为美国的新闻自由呈现出一体三面性:一是美国主流媒体的相对自由,二是对境外媒体的严格管控,三是对国际新闻采取绝对自由主义.对于其境内的外国媒体,美国可谓严加监管,不但激活古...  相似文献   

14.
西方学者把新闻自由的起源追溯到中世纪的英国《大宪章》和17世纪的《权利法案》,此时关于新闻自由的斗争尚处于萌芽阶段,还不能从根本上动摇封建专制的新闻制度。进入17世纪,欧洲早期的思想家们所提出的关于人的理性、人的权利、国家性质和作用等一系列学说,成为西方各国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主要思想来源和基础。但真正明确保护言论自由的法律是1791年批准生效的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它规定:“国会不得制定法律剥夺言论或出版自由。”这项条款成为新闻自由史上的里程碑。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都在法律确认的形式,使新闻自由思想成为一种制度,成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现在一些新闻专业的学生和一些年轻的记者,没有去过美国,也不了解美国,却非常向往美国的新闻自由,向往做一名美国式的新闻记者,以为在美国做一名记者如何轻松、自由、骄傲,可以天马行空、我行我素,甚至可以藐视一切、目空一切。实话说,我也没有去过美国,也不了解美国,但最近看了一个美国已故著名记者10年前在清华大学与同学们的交流,很有感慨:其实在美国做记者比在中国要求更高,更难!  相似文献   

16.
当前新闻自由的异化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波 《青年记者》2007,1(18):38-39
新闻自由是记者享有的一种权利,而不是一种权力。权力的行使具有强制性,权利只能停留在记者个人享有的层次上,把权利当权力必然导致新闻侵权,这种现象在今天已经屡见不鲜了。新闻自由:记者应该享有的权利新闻自由这一概念是由资产阶级政治家、诗人约翰.杰斐逊的出版自由的观点衍生而来。"新闻自由是指新闻媒体为了公共利益,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采访、写作、报道、发表新闻信息的  相似文献   

17.
4月初,胡绩伟会见了采访七届人大和七届政协一次会议的20余名港澳和海外华文报刊及首都新闻单位的记者,谈了他对新闻立法和新闻自由的看法,并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新闻法应是新闻自由的保护法胡绩伟认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新闻法,应是一部新闻自由的保护法,因为我国的新闻自由还不充分,应当根据宪法规定的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制定新闻法来保护和发展新闻自由。制订新闻法的目的就是要用法律的形式,保障我国人民的新闻自由,促进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发展。什么是新闻自由胡绩伟认为,新闻自由就是新闻传播工具搜集、发布、传播和接受新闻信息的自由,当然也包括创办新闻工具的自由;另一方面,它是人民通过新闻传播工具反映社会舆论、发表对社会各种问题的看法、以及发表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创  相似文献   

18.
现今,新闻自由(freedom of the press)作为美国的一项宪法权利被规定在《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而最初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联邦党人(Federalists)与反联邦党人(Anti-Federalists)在是否允许包括新闻自由内容的《权利法案》入宪的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本文中,笔者将从美国新闻自由的产生背景入手,从权利保留、《权利法案》的危险性、宪法与《权利法案》的关系以及《权利法案》对政府的作用四个角度,逐步探求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有关新闻自由的争议焦点,并对他们各自的论点进行分析,从而表明新闻自由入宪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9.
刘汀滢 《今传媒》2010,18(9):40-43
现今,新闻自由(freedom of the press)作为美国的一项宪法权利被规定在《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而最初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联邦党人(Federalists)与反联邦党人(Anti-Federalists)在是否允许包括新闻自由内容的《权利法案》入宪的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本文中,笔者将从美国新闻自由的产生背景入手,从权利保留、《权利法案》的危险性、宪法与《权利法案》的关系以及《权利法案》对政府的作用四个角度,逐步探求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有关新闻自由的争议焦点,并对他们各自的论点进行分析,从而表明新闻自由入宪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20.
港澳台之窗     
李祖泽批驳美国人权谬论 5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报业公会主席、香港联合出版集团董事长、总裁李祖泽先生,惊悉我驻南使馆遭悍然袭击、我驻南联盟记者不幸遇难的消息后,义愤填膺,悲愤不已。他主持的《香港商报》,用头版刊发这一骇人听闻的消息,以显著位置刊发我在南遇难的3位记者的大幅照片。李祖泽先生从专业角度义正词严地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日日主张“新闻自由”,夜夜指责这个或那个国家的新闻不自由,却对南联盟电视台等新闻机构进行狂轰滥炸,对我记者下毒手。这又一次暴露了他们对“新闻自由”认识的虚伪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