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设计自学提纲的目的。自学提纲是学生自学入门的向导。教给阅读方法,揭示读写规律,让学生在自学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学能力是设计自学提纲的根本目的。因此,设计自学提纲时必须注意下列问题: 1.起点放在“读”上。自学提纲的内容要依据教材设计,激起学生学习兴趣,“逼”着学生带着问题理解性地读课文。在读的基础上回答问题。“爷爷为什么不肯进城?”(六册26课《爷爷》),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要自学,靠自己学”的教导,进行编自学提纲的尝试,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语文科的教学质量.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编自学提纲的尝试呢?为了搞好启发式教学,我们深入到学生中做调查.学生反映说:教师布置课前预习不具体,难的课文看不懂,易的课文没看头;课前缺乏预习,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无法回答,结果是启而不发.学生反映的问题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要抓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指导要明确,要有具体任务.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决定编写自学提纲,每一课教学之前,把这一课的自学提纲发给学生,让学生事先预习课文,在此基础上改革课堂教学.一学期来,高中一年级编了十五课自学提纲,占全期课文的百分之八十.高中二年级编了十一课,占全期的百分之七十四.编自学提纲之后出现了什么情况呢?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要从小抓起,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编制自学提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井做好自学笔记,使学生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持久地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就如何引导初中学生自学物理,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多种途径,激发兴趣。物理学是初二学生的一门新课。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新课还未产生兴趣、没有求知欲望的时候,老师就布置自学提纲,学生就学而无味。相反,若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带着问题学习,学生就会专心致志,乐于钻研。因此,我在  相似文献   

4.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就把我在这方面的一些探索介绍如下。1.掌握方法,增强自学效果自学的主要形式是阅读。阅读有预习阅读、课中阅读、复习阅读和课外阅读等形式。预习阅读是学生在教师授课前事先阅读相关课文。教师先拟好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指定的课文,并要求阅读后作出解答和提出疑难。阅读提纲要求启发性、悬念性,以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要求学生在预习阅读中,要先根据预习提纲纵览全文,了解梗概;然后再精读细读…  相似文献   

5.
一、指导课前阅读 培养自学能力 语文课教学大多要求学生课前阅读课文,其实课前阅读在自然教学中也是很有必要的,在上课开始利用5~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思考,这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但让学生自己去读,他们大多会抓不住重点。所以,必须对学生作读书指导,出一些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并做好记录。学生要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在书本上找答案,这样,学生就能顺利地了解本课的知识要点,同时在读书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边看书边提一些问题。例如,在学习《氧气》一课中,学生通过看书后,知道了本课要讲的是氧气的性质、氧气的…  相似文献   

6.
提出学习目标。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情况,制订合适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重点、难点是什么,做到胸中有数。学生在学习中就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设计导学提纲。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导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导学提纲的设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循序渐进,达到自学的目的。   自学辅导。课前将导学提纲发到每个学生手里,自学前,教师采用多样的引入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自学课本。对自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点拨启…  相似文献   

7.
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织部分的物理教学,在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进程中要以人为本,着眼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主动地学,积极地学,创造性地学,而不再是“应试教育”下被动地、消极地、程式化地学。必须让学生不仅学习“知识”,更要学会自学。 一、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从指导阅读教科书入手,使学生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能设法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1.指导学生课前阅读。教师根据课本内容拟出几个阅读提纲,结合课文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边读边想。通过阅读,使学生对新课内容有一…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已经被证明是一种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它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又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如果课前预习得好,课上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精力集中,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就会有一种想学、想问、想练的良好心理,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相似文献   

9.
宋明霞 《学子》2015,(2):68-69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在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开始尝试《泛研究化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包括这样几个步骤:课前预习——课中研讨——课后延伸。即在每次学习新课前都要制定一个导学提纲,学生按照老师制定的导学提纲自学预习,上课的时候交流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师生在课堂上就是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课上还要根据学生的问题或者教师预设的问题展开研讨。这样的教学模式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
<正>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我们的阅读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发现为手段,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始于生疑,终于释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自学存疑,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课前主动学习的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诱发他们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前留给学生一定的自学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提供自学实践的机会。新课开始,鼓励学生自由地、积极地读书,扫除字词障碍,圈画出自己认  相似文献   

11.
有道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作为一位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重要的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我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 第一,引导自学。在教学中,我坚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预习,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从而发现问题。为保证预习的质量,我常常根据具体情况,围绕教材,为学生制定自学提纲。自学提纲往往起到这样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体现教材的重点,二是体现教材的脉络,三是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对照自学提纲预习完教材后,对教材内容心中就有了底。  相似文献   

12.
刘钧佳 《学子》2013,(5):46
一、做好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去学习,让他们会学习、能学好。做好课前预习笔记,要求学生自学课文中的字词,初步了解课文中的内容。教师把学习的提纲、教学的内容、范畴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预习,组织讨论,自主学习,并把自主学习中的问题、疑难摘记下来,把问题带到课堂上解决,或师生共  相似文献   

13.
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把直线方程与圆锥曲线这两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学.下面谈谈组织学生自学中的一些做法:一、指导学生阅读课本首先印发自学提纲.例如圆锥曲线的自学提纲,包括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课文难点注解三部分.第一部分的要求;弄清圆锥曲线的轨迹定义.各类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弄清圆锥曲线标准方程参数的几何意义;圆锥曲线的性质和内在联系.第二部分自学方法中的要求: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注意数形结合.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各类圆锥曲线的共性和特性,总结其规律.第三部分,由于方程的推导过程课本叙述得比较简单,因此我们作了详细注解,以帮助学生阅读.发出提纲后,让学生在课内外进行自学.教师巡回辅导时,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  相似文献   

14.
黄翠清 《考试周刊》2014,(46):51-51
<正>1.课前预习,独立寻疑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叶圣陶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打  相似文献   

15.
芮煜 《考试周刊》2014,(31):133-133
正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就是要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理解程度和思维程度等做出相应反应。应该让学生明确,没有反思便难以自我改错与纠偏,反思不仅能改正错误,还能获得更多知识。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大体上可分三个阶段:课前、课中和课后。一、强化学生课前预习过程的反思意识即让学生就课前自学的效果和产生的疑问进行反思。在自学中培养获取信息、提炼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和自学  相似文献   

16.
一、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基础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好新课并高效率地取得学习成绩的基础。如果做好课前预习,学生对新内容就有了初步了解,在上课时就能集中精力,理解重点和难点及关键问题。 具体操作是:上课前一天,发给学生预习提纲,提纲要突出重点和难点。鼓励他们克服依赖教师解答问题的思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进而再在课内学习,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第一步。 二、听课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 听课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主要环节。为了让学生在听课中培养自学能力,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要转变…  相似文献   

17.
正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是对学习内容的整体感知,也是一个自学的过程,学生预习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课堂效率。可以这样说,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要掌握好教师所教的知识,就必须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有些学生,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生动感人,他们在台下却不知所云。这些学生因为没有做好课前的预习,因此,听课效果极差。相反,有些学生课前预习做得好,在课堂上就能质疑问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这样,  相似文献   

18.
在长期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我注意从作业上加以突破,布置多样化作业,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通过作业这一形式,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 一、预习性作业。预习即课前自学,应告诉学生课前自学就像作战前侦察。如果不搞好课前自学,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课前预习不但可以培养自学能  相似文献   

19.
预习的过程是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先人为主的学习过程。通过预习,学生对教学内容初步进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学生心中有数,听课时学生就能有效地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上,从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预习为学生上课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角度来讲,带着问题上课,学生的求知欲望会更强烈,有利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时,我是这样要求学生的:(1)要求学生边阅读边画出不懂的字词,然后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请教同学、教师弄懂。(2)要求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先写在课本的空白处,然后找机会和同学讨论、交流。这样,既能让他们自主学习,又能增强他们的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谈教师教法的多,而谈学生学法的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科学知识,也要教会学生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怎样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谈一些自己的思想体会。一、课前阅读预习首先向学生们讲清课前预习的意义。强调阅读教材时要认真,不能走马观花。每节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已学过的知识及新知识引入等,设计出简单的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预习。在阅读时,首先要弄懂概念、定义、定理的意义,符号、公式及各种关系式的含义可以先做上记号,作为听课的重点,这样在听课时就能有意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