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使党报能得到更多读者的青睐,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三贴近”,成了很长时间以来报业普遍提倡的办报宗旨。从中央到地方的新闻媒体,开始重视为读者提供服务,采用许多新颖的报道形式,其中,“实用性报道”(也称“服务性报道”)频频出现在新闻媒体上,受到读者的欢迎。这种实用性报道与一般新闻报  相似文献   

2.
邵其乐 《新闻界》2003,(4):54-55
副刊是市州党报重要的一翼,目前面临晚报、都市报的冲击,如何办好市州党报副刊,以吸引读者眼球,赢得市场份额显得尤为重要。要办好市州党报副刊,从我们的实践看,“上品位,创特色,抓服务”不失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上品位,体现党性、权威性、先进性坚持高品位是贴近读者办好党报副刊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使副刊的作品上档升级,从而深受读者喜爱呢?一、高扬主旋律,体现党报副刊的党性。党报副刊是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党的舆论阵地。因此,在采写编发稿件时,我们要求编辑记者掌握这样一个尺度:不渲染生活隐私,不搞低级趣味。在社会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3.
办好地方党报副刊,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找到它和近期社会相契合的定位。就地方党报来说,“近期社会”所包含的既有大时代,又有本报所覆盖的“小社会”,其副刊要找到一个较好的定位,赢得读者并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大时代和“小社会”中的相关要素就不得不一并加以充分考虑。这是我在实践中得出的一点“真知”。一、“文”“新”结合,贴近读者在纸质媒体副刊越来越萎缩,文学副刊似乎将要失去存在价值的舆论抬头时,嘉兴日报社今年的读者调查结果却显示,在日报24个版面中,“南湖”文学副刊读者满意度名列第六。  相似文献   

4.
在中央、省和地市的“三级党报”体系中,地市级党委的机关报虽处于最末位,但作为独立的平面媒体的新闻机构,她又是三级党报中数量最大、从业人员最多、读者面最广的主流媒体之一。地方党报在努力走向市场、走进报亭和走进家庭的今天,在进一步增强指导性、服务性和可读性的同时,如何提高文学副刊的文化品位,是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中央提出宣传思想工作要“三贴近”,给报纸副刊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原则和精神动力。地方特色是地方党报副刊发展的生命之源。让广大群众成为副刊版面的主角,让老百姓走上副刊片面的舞台,就会使读者觉得副刊里所叙述的故事好像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所阐明的哲理就是自己的亲身体验,从而在报纸和读者之间营造一个共鸣区。地方党报副刊走“平民化”道路是一种趋势,但是,“平民化”绝不是“庸俗化”,盲目趋俗,大量刊登一些花哨引人、庸俗无聊甚至有悖于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的文章。这是与报纸副刊的本质要求背道而驰的,是曲解报纸副刊“平民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抓住四个方面 副刊作为报纸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党报的副刊,如何把它办成报纸的亮点,则是改进宣传艺术,提高宣传水平的重要途径。我认为,市、州党报围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抓好副刊出版,重点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反映社会生活,镜头对准百姓 党报副刊,无论是综合性副刊或专题性专业性副刊,还是临时性专页、专辑、特刊,都应该是紧扣时代脉搏,昂扬向上,催人奋进,不做无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我们各级党报在增强可读性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质的突破。综观被读者普遍看好的党报,其中有个重要特点是副刊真正“富”了起来。党报副刊要“富”,是党报求得发展的需要,也是读者对报纸认可的需要。 第一,从非党报性质报纸的繁荣,看读者的阅读取向,证明副刊越“富”越好。  相似文献   

8.
在省会城市都市报和生活报抢占地盘的情况下,在本地党报强力挤压下,地市级晚报副刊如何突出重围、做出特色,最主要的办法就是要树立平民意识,秉持百姓情怀。要关注百姓话题,尊重百姓习惯,培养百姓作者,引领百姓生活。在思想上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办刊宗旨,在行动上积极探索更能贴近百姓、服务百姓的办刊手段,这样的副刊才能得到百姓的欢迎,也才能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9.
国内新闻界     
华西都市报──走进千家万户服务都市百姓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席文举说:1998年,是华西都市报走向成熟、日益壮大的一年。我们将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将“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办报宗旨进一步落实到办报的各个环节之中,努力提高为市民服务的水平,使华西都市报走进全省大中小城市的干家万户。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一是要强化“贴近、贴近、再贴近”的办报观念.使报道的内容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贴近家庭;二是要加大信息量,全方位地满足读者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需求;三是要增强服务性,从读者需求出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定西日报》开办“小短信大民生”栏目,紧紧围绕“关注民生、聚焦民情、贴近民心、反映民意”的栏目宗旨,紧扣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开拓报道视野、贴近社会现实、创新编排方式、突出栏目特点、凸显社会关注,拉近了党报与读者的距离。同时,充分体现党报的社会责任感,为党报增强“三贴近”做出有益探索,发挥了有用、有效、有力的舆论...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新闻改革和多媒体竞争中,作为地市一级党委机关报来说,如何张扬个性,办出特色和品位?这是摆在许许多多地市报同仁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从目前来看,不少地市报一方面发展多元经济,应对挑战;另一方面他们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坚持“三贴近”原则,挖掘、用足、用活“三贴近”资源,打造了一批“三贴近”精品工程,不断增强党报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他们当中,有的开展“三贴近”活动,有的推出“三贴近”的精品专版和专栏,如芜湖日报社开展“党报进社区”活动架起党报连心桥;《怀化日报》推出《民生在线》版搭建党报互动平台;《平顶山日报》创办“百姓故事”栏目增强党报感染力等。在“本期特别视点”专栏中,我们强势推出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同时也希望地市报涌现出更多的有关“三贴近”的品牌活动、品牌专版和品牌栏目。  相似文献   

12.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因为经常涉及“政策”,人们往往将“金融”与“宏观”联系在一起。于是,许多举着“贴近读者,服务读者”大旗的地方党报,很多时候会有意无意地忽视对金融报道领域的开拓。但许多实践证明,金融报道也具有“贴近与服务”特质,用心地去挖掘,地方党报是可以让金融报道“出彩”的。  相似文献   

13.
《生活》栏目,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创办的一个新节目.几个月的登台亮相,开局不错。我看了8个重点节目,总的印象是:贴近百姓,引导生活。生活类节目,首先要贴近老百姓,抓一些趋同性强、差异性小,大多数人喜欢的话题.在增强节目的实用性、服务性中,引导人们过健康、文明的生活,引导人们进行理智的消费,合理的花钱。我认为《生活》栏目在内容和形式上体现了“贴近百姓,引导生活”这一指导思想,具体说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是题材的贴近世。《生活》栏目比中央电视台的另外几个经济类栏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百姓。比如安居工…  相似文献   

14.
<杭州日报>作为地方党报,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始终坚持党报的责任与价值取向,努力提高经济报道的正面引导和整体驾驭能力,实现宏观视野与微观视点,权威引导和贴近报道的有机结合,增强对地方经济的参与性,对百姓群众的服务性.其特点可归纳为:一条主线四化并举五个着力.  相似文献   

15.
金鸣 《新闻前哨》2003,(10):21-21
市州报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办成一张领导满意、群众欢迎、读者喜爱的地方党报,必须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上下功夫。一句话:贴近,报纸才有生命力。 一、改进政务报道 增强新闻吸引力 市州党报要做到“三贴近”,必须首先改革政务报道,这样,腾出版面,让“鲜活”的新闻进入“黄金地  相似文献   

16.
言论是党报宣传的制高点,惟其重要,很值得也更需要我们用极大的努力坚守这块阵地。言论是党报的旗帜和灵魂,做好言论工作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报言论也要与时俱进,以增强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党报言论要旗帜鲜明,导向正确。增强党报言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又必须研究读者,服务读者,最终赢得读者。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力求贴近人民群众这一点入手改进言论宣传。从思想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党报言论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党报编采人员首先在思想上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势,改变语气上的那种“灌输”方式,切实视人民群众为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党报在继续保持权威性、指导性的同时,注意加大生活类副刊内容的分量,使党报能够更加靠近生活,贴近百姓,以此来吸引更多的读者,提高市场竞争力。深圳特区报作为深圳市委机关报,近年来也致力于这方面的探索和改革,先后创办了一些生活气息浓郁的副刊版面,如《家庭》版,反映的是都市人的家庭生活;《饮食男女》版,反映的是都市男女的情感生活;《百姓故事》版,反映的是普通百姓的日常故  相似文献   

18.
世易时移,党报副刊目前所处的传播语境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固守过去的传统做法,还是做出改变和创新,这关系到党报副刊的发展前景。与许多党报副刊相比,《厦门日报·城市副刊》的运作手法有诸多不同之处,在“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方面做了成功尝试,在  相似文献   

19.
细心的读者最近在阅读宝鸡日报时,总会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盯向二版上的新栏目——《新闻调查》。它若如一股清新的春风、一抹绚丽的彩虹、一只破壳而出的雏鸡,短短两个多月便成为读者公认的品牌栏目,突出了“党报品质”、“百姓口味”和“地方特色”三大特点,被市民誉为宝鸡的“焦点访谈”、陈仓的“新华视点”。  相似文献   

20.
著名报人赵超构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党报副刊要承担起“报纸耐看”的责任,就要结合当前的形势不断创新,贴近读者多层次的信息需求,使传统的副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临沂日报《周末》近年来对副刊进行了两次改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