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母亲的厨房     
赵正永 《辅导员》2011,(21):18-18
一位美国男孩在他出生前三个月.父亲就因为一场意外事故去世了。他母亲独自一人生下了他。为了维持生计.妈妈一边工作.一边读了护士学校.成为一名注册护士。她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抚养大了儿子,从小到大.孩子和妈妈的关系都非常亲密而融洽.虽然他从没有得到过父爱。  相似文献   

2.
缪国平 《家长》2012,(10):26-27
坐在我对面的这位父亲.眼里流露出忧郁、恳切的目光.一股脑儿提出了好几个问题:“我过去哪儿做得不对?究竟该如何教育孩子?……”原来,他的孩子误入了歧途,他正忍受着难言的痛苦,悔恨交加,痛十艮自己没有做一位称职的父亲。  相似文献   

3.
周宝宝是建阳市崇雄乡上社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年纪50边了。小时候因为父亲早去世。家庭生活困苦念不起书.成了盲。1986年,他承包了120亩的柑桔山.由于没有化,不知道怎样进行科学管理,不会科学配方施肥.买来的农药不知道如何使用。有一次。果树长了替叶蛾,他就到农药店买农药,因为不识字。看不懂说明书.便乱用农药,过了几天,果树的叶子枯黄。纷纷落叶,损失惨重。他难过极了。深深体会到没有化的苦头。  相似文献   

4.
想父亲     
我的父亲有15年没有和我说过一句话了。埋他的那堆黄土前的柳树都已经很粗了。不知道他这15年想我没有,想他的儿女和我的母亲没有,倘若想了,又都想些啥。可是我,却总是想念我的父亲.想起我小时候父亲对我的训骂和痛打。  相似文献   

5.
虽然父亲很想去旅行.但他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他一辈子生活的皮肯岛,直到83岁去世。皮肯岛,那里有我们的土地和树木,那是一个离路易斯安娜大陆有几英里沼泽地而与世隔绝的狭长地带。父亲也因此与文明的世界隔绝了,他甚至不能读最简单的报纸标题.只会写  相似文献   

6.
泣血的父爱     
父亲大半生没得过什么荣誉,几乎都是在窝窝囊囊中度过的,没有做过一件他值得夸耀的事,也没有一段让儿女们骄傲的精彩片段,他实在太卑微了。从小到大,我和弟弟妹妹都有意无意地冷落着父亲,更多的时候,我们甚至对父亲充满了轻视。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笑     
父亲的笑是很珍贵的.在我的记忆里,他的笑容只在我面前绽放过一次。  相似文献   

8.
父亲年过五旬,斗大的字不识半升,烟酒不沾,与世无争,从发梢到脚跟都跟五百年前的出土文物似的.没有一点现代文明的气息。随着年龄增长,我与父亲的隔阂越来越深。对父亲甚至有种说不出的抵触情绪。上初中时,几个星期都难得与他说上一句话。  相似文献   

9.
忆父亲     
袁传伟 《师道》2003,(3):54-54
父亲与世不争,淡薄名利,无论处于何种逆境之下仍专心致志地教学,那种人生的超脱和洒脱,每每忆及都令我由衷地佩服。父亲是1949年就走上教育岗位的老教师,而且还是故乡小镇那所小学的主要创办人。父亲生前曾不止一次地说过当时办学的艰难:破祠堂、土垒课桌、油印课本,而且没有工资。他和同事们的年收入是学生家长们自愿付给的几斗大米,这与义务教学并没有两样。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条件这样的待遇,用现在标准衡量简直不可思议,却丝毫没有削弱父亲和他的同事们的教学热情。父亲视艰难创业为荣,以教书育人为乐。其实,当时的父亲完…  相似文献   

10.
算到现在,我的父亲有二十四五年没有和我说过二匐话了。埋他的那堆黄土前的柳树,都已经很粗很粗。不知道他这二十四五年想我没有.想他的儿女和我的母亲没有。倘若想了,又都想些啥儿,念叨一些啥儿。可是我,却在25年间,总是想念我的父亲,想起我的小时候。父亲对我的训骂和痛打。好像,每每想起我父亲,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  相似文献   

11.
有一个人一直想成功,为此,他做过种种尝试,但到头来,他都以失败告终。为此,他非常苦恼,就跑去问他的父亲。他父亲是一个老船员。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他却一直关注着儿子。见儿子问自己,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很早以前,我的老船长对我说过一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间,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老船长曾说:‘要想有船来,就必须修建自己的码头。’”  相似文献   

12.
怯懦     
那一年她到北京读书,父亲跟随她一起北上打工。 她从没有去看望过父亲.她也无法找到他工作的地方。她只从父亲口中模糊知道,他在一个新开的工地上,做风餐露宿的民工,每个月领了钱,  相似文献   

13.
兆福 《初中生》2007,(1):4-8
他身患绝症.身体严重扭曲变形.身高只有同龄人的一半。他每天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疼痛.坚持读完了初中.并成为杭州市艮山中学的一名特殊学生。在与病魔抗争的日子里.他一直都是开开心心的.从来没有喊过疼。父亲说:“我为他感到骄傲!“[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寄存失败     
他曾经失败过,而且是惨败!当时父亲没有过于严厉地横加指责,而是带着他去旅行散心。每到一座城市,父亲都要让他留意都市火车站附近的行包寄存处。他满心不解:那有什么好看的,既不是景点、也非名胜!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青年报》2011年7月4日刊载了这样的故事:一位父亲跟14岁的儿子一直冷战,他认为,儿子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没有任何责任感。为了弥补这一缺憾,父亲一直策划着如何让他吃苦。父亲说:让他参加过军训夏令营,带他开车走滇藏线,但每次他都用昏倒输液拒绝全程。我还计划过假装大病快死了,让他照顾我端屎端尿送饭送菜;或者假装公司破产,我穷困潦倒,让他和家人一起过简朴生活。但都最终作罢。我生病,肯定有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伺候,轮不到他,装也装不像;我破产,他肯定最高兴,因为他总在对我的事业泼凉水。我想尽办法让他吃苦却都失败了,在这个社会,让孩子吃苦可太难了。。  相似文献   

16.
谷熠 《小读者》2011,(12):6-7
二十多年前.他还是个十多岁的毛头小子。一天.他偷偷卖了血.买回了一个在当时认为没用的家伙——照相机。父亲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他没有哭.只是告诉父亲,自己喜欢摄影。父亲倒也开明.卖掉两头猪.就送他去北京学艺。  相似文献   

17.
公元429年,他出生于河北涞源县.他的父亲一生苦读,却只做到一个小官.7岁那年,父亲开始教他《论语》.深奥难懂的内容让他一点兴趣都没有.一个月过去了,父亲让他背诵学过的经书,他半天都背不出来.  相似文献   

18.
泣血的父爱     
张正直 《山东教育》2006,(7):119-120
父亲大半生没得过什么荣誉,没有做过一件大家值得夸耀的事,也没有一段让儿女们骄傲的精彩片段。从小到大,我和弟弟妹妹都有意无意地冷落着父亲,有时候,我们甚至对父亲充满了轻视。  相似文献   

19.
刘淑云 《教书育人》2004,(12):45-46
2000年8月,我送走了我的第四届高三毕业生后,任高一十四班班主任。在我的任课班级里,有这样一位男同学,他九岁时父母离异,几年来一直随父亲过漂泊流浪的生活,没有同定的家(父母未离婚前,家住宾县农村),父亲没有工作,靠作木工活来维持生计。只有在过春节时,父子俩才能团聚在孩子叔叔家。我初识他时,感觉他对人特别冷,而且给我的印象太散漫,无所事事的样子,但又好像总有心事。查其档案,知道他是  相似文献   

20.
我的父亲是个哑巴,身材是二等残废——1.62米,皮肤黝黑。就这个模样,他还是个抢手货,很多媒婆上门来为他提亲,他还挑肥拣瘦的,后来,他看中了我的母亲。我母亲毫不迟疑的答应这门亲事,并不是她看中了我的父亲,她是看中了他的家庭。我爷爷是小学教师,每月有一百多块工资,奶奶、父亲都是好劳力,家里没有吃闲饭的,日子在方圆几里内是比较好过的。而母亲的家里很贫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