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8 毫秒
1.
本文以评读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新创作的儿童小说为引起,主要从儿童小说叙述方式中切入点和叙述视角的技术层面上,探讨典型儿童小说在创作上形成的、童年故事童年精神与成人创作理念相融合的一个无痕的二次元世界。即强调作品在贴近儿童心灵、附和儿童精神的同时,将成人作家所拥有的人生经验和思想积淀,潜藏在浅显朴拙的故事背后。并以此建构儿童小说的本体意义。  相似文献   

2.
流传于川陕苏区的红色歌谣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特殊产物,它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当地深厚的民歌传统孕育了红色歌谣,轰轰烈烈的革命实践刺激了红色歌谣的创作,中国共产党的大力宣传推动了红色歌谣的兴起。  相似文献   

3.
红色歌谣是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材和音乐教育资源,这些资源作为文艺作品多被搬上舞台与银幕,而进入教材和学校音乐课堂中的微乎其微,究其原因是我们对红色歌谣的教育意义及学术价值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文章从红色歌谣产生的历史背景、时代特点、艺术特色入手,剖析红色歌谣进入音乐课堂的德育功能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红色歌谣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歌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实践与民族民间音乐相结合的产物,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红色歌谣对高校德育工作具有巨大作用,高校是红色歌谣传承和发扬的重要场所,红色歌谣在高校共公音乐教学中提升音乐审美的同时贯穿着革命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军民创作了数以万计的红色歌谣,它极大地刺激了边区工农群众的革命热情,成为鼓励他们勇敢参战,争取胜利的一面旗帜。红色歌谣兴起的缘由众多,主要在于苏区有深厚的民歇传统,“文学大众化”实践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推动等。  相似文献   

6.
红二十五军在长征及创立鄂豫陕根据地期间,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创作了大量红色歌谣。这些歌谣具有时代特质、政治特质、革命特质、阶级特质、文学特质、艺术特质、民俗特质、民族特质、生活特质和地域特质,以上特质又可归结为史料特质和红色文化特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红色歌谣发挥了明志、志史、宣传教育、提升红军凝聚力和战斗力、慰藉民众精神等作用。其经过红军和民众的广为传唱,瓦解了敌军斗志,鼓舞了红军士气,宣传了革命,发动了群众,对革命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史学和社会学方法分析研究红二十五军和鄂豫陕根据地的红色歌谣,重温革命历史,挖掘红色文化,对我们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儿童观,是成人对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包括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跟成人的关系,儿童心理,儿童的教育等等各方面的内容。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主要是成人,而创作客体,也主要是指向儿童。正是儿童文学的这种特殊性,使得成人在创作儿童文学  相似文献   

8.
红色歌谣是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宣传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鼓舞战斗士气、宣传革命思想、增进军民情谊、打击敌人意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红军长征在贵州期间,沿途遗留了很多红色歌谣。这些红色歌谣针对性强、通俗易懂、情感真挚、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在今天仍然具有突出的政治、经济、文化价值,值得保护、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是一个最早在先锋艺术领域兴起、后来逐渐蔓延到社会文化各领域的词语。要完整地理解后现代语境中儿童与儿童观的变化,应从本质论和建构论的辩证视角,来看待和分析当代童年生存现实的新问题。当代童年生存现实及儿童观的变化,对儿童文学创作的童年精神、表现题材、艺术手法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值得警惕的是,艺术技法上的创新,绝对不是为新而新,而是应当与一种深厚的当代童年和儿童文学的精神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周作人儿童诗歌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作人对儿童文学有着巨大贡献。辛亥革命前后 ,他主要译介国外儿童文学论文 ;2 0年代 ,他翻译撰写儿童文学论文 ,创作白话儿童诗 ;40年代末 ,他创作儿童杂事诗。他提倡儿童歌谣少教训 ,多情趣 ,题材广泛 ,语言简朴  相似文献   

11.
王晶 《文学教育(上)》2008,(13):126-128
儿童观,是成人对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包括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跟成人的关系,儿童心理,儿童的教育等等各方面的内容。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主要是成人,而创作客体,也主要是指向儿童。正是儿童文学的这种特殊性,使得成人在创作儿童文学的过程中,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会将自己的儿童观传达给读者。因此某一时期的儿童文学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特定时期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12.
传统儿童教育的误区可以归因在没有认识到儿童的精神发生现象和发生规律.没有认识到成人的精神世界是要经过儿童的精神世界的数次结构性转换才能达成.对儿童精神发生现象的无知是成人本位的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创作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的根源之一.中国传统教育和传统儿童文学创作所强调的将成人世界的"大道理"教给幼小儿童、时下流行的儿童读经运动等等,都是脱离儿童世界的.中华民族迄今在文化层面上尚未建立现代儿童观念和现代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3.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童年是纯真美好的,但是目前我国儿童焦虑心理普遍存在并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已经开始尝试去反映儿童的焦虑心理,对低龄儿童存在的压力进行了或多或少的释放。研究这一部分作品,对于我们拓宽儿童文学领域、深化儿童文学内涵、更新儿童文学认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童年是纯真美好的,但是目前我国儿童焦虑心理普遍存在并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已经开始尝试去反映儿童的焦虑心理,对低龄儿童存在的压力进行了或多或少的释放。研究这一部分作品,对于我们拓宽儿童文学领域、深化儿童文学内涵、更新儿童文学认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陇东红色歌谣是甘肃近现代音乐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革命战争年代陇东地区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反映了甘肃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精神风貌。陇东红色歌谣以其时代性、思想性、群众性深受人民的喜爱。通过对陇东红色歌谣的形成与发展、音乐本体进行分析,结合革命战争时期陇东民歌的历史价值,探索甘肃近现代音乐历史中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音乐文化,从而丰富甘肃省近现代音乐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6.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为适应革命的需要,曾产生了一种新的民歌样式——红色歌谣。该时期的湘西红色歌谣发展到鼎盛,它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翔实而广泛地记录了当时的社会历史变革状况。这里通过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西地区产生的红色歌谣进行文本分析,同时借鉴相关的历史资料,探讨了湘西红色歌谣的特质,分析了其历史价值,并对其传承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红色歌谣是培育中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载体。红色歌谣在中学生审美素养培育中具有四大优势,即以政治优势为导向解决中学生审美素养培育的认知问题、以创新优势为契机解决中学生审美素养培育的互动问题、以技术优势为关键解决中学生审美素养培育的功能问题、以价值优势为指向解决中学生审美素养培育的追求问题。红色歌谣在中学生审美素养培育中的四大优势,一方面对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对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红色歌谣是指在特定的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革命根据地)流传开的具有典型红色风格的革命歌谣,其在当时所发挥的作用已是不言而喻。但在当今社会大环境背景下,红色歌谣的传承途径和发展前景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社会功能性也受到了很多的质疑。其发展空间越来越小,流传途径越来越少,流传的内容越来越模糊。所以,在重重压力之下红色歌谣应该开辟一条创新的道路,只有在创编中创新才能更好的传播和传承。  相似文献   

19.
儿童文学经典的品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作为儿童文学神韵之所在的快乐的游戏精神与温暖的童年诗意,和作为儿童文学神韵外化手段的想象和幽默。以儿童文学经典的品质作为参照,当下中国儿童文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想象的缺乏、幽默的僵化、童年诗意的误读以及游戏精神的缺失等方面,唯有树立创作与阅读的经典意识才能使我们的儿童文学迎来飞跃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电子媒介时代,儿童文学在建构儿童理想世界,呵护童年生命,塑造并促进社会“新人类”成长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儿童文学还为成人保留一个美好的童年,而这个童年是成人可以回归的精神家园,同时,儿童文学还可以实现成人与儿童的精神对话,并且某种程度上儿童文学也是成人的抵抗的文化政治,即面对被消解了主体精神的世界,面对被工具理性而剥离了灵与肉的社会,面对被横流的物欲而泯灭了求真爱美之心的社会,成人有可能借助儿童文学来实现他对现实世界的抵制和建设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