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方法论的角度去思考公民道德教育,目的是体现教育价值的有效性。公民道德教育是以公民社会道德要求为取向的教育形态,它体现了学校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我国公民道德教育在方法择取上,多是以“道德灌输”为承载的理性化教育形式,这在塑造公民意识与公民道德人格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但公民个体的主体性与心性价值世界的多样性,又使理性化教育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情感化教育正是弥补了理性化教育形式的缺陷,并对公民意识与公民道德人格塑造产生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公民道德教育必须在理性化教育与情感化教育的关系之间形成合理张力。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东西方文化交融、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等诸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在公民道德建设领域普遍存在着道德评价失范、价值取向混乱、非道德主义泛滥和道德知行分离等道德困惑问题。为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就要着力加强公民的道德心理培养,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积极塑造公民道德个体的主体人格、主体意识等,并把公民道德建设与全面提升公民素质结合起来,把道德教育与法制管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公民道德能力是现代型社会公民应该具有的一种理性地参与公共政治活动,合理地规划自己生活的能力。公民道德教育应该以培养公民道德能力为重要内容,关心道德生活、道德实践,塑造好公民。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熟人社会必须走向现代公民社会,熟人道德必须提升到以民主、平等为基点的公民道德。公民道德教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有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公民人格的养成;社会私德与公德的和谐接轨;法治国家构建的基础;社会公共精神的养成;促进国际理解和世界和谐等方面。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当前需要注意在国家政策法律层面构建公平正义,建立国家道德荣誉体系,建立国家层面的道德维护保险措施,重视推进健康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与教育重新审视人格培育的道德实践方式及道德主体的内在品质与价值建构,强调道德内涵养成而非人类智识开发和伦理行为规范.将人性发展、思想文化素养和精神状态作为建立健全社会德育价值的追求,注重人内在价值的独特性与所具有的发展潜能性,通过启发和提升民众作为现代社会之公民的道德意识和行动自觉,培育具有公民性信念和优良德性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公民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与公民素质相关的一些社会问题却日益突出。为了全面提高公民素质,作为公民教育主战场的学校公民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国家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学校公民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小学作为公民素质塑造的起始阶段,肩负着公民教育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7.
曹辉 《中国教育学刊》2005,4(7):29-31,40
公民道德教育是以公民的本质特征为基础和核心而建立起来的教育目标体系.这一体系的确立标志着道德教育的历史性转型,必将对我国公民社会的建立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变革产生积极影响.公民道德教育应以培育平等健全的独立人格为立足点,以追寻公民权利与义务的高度统一的自由境界的教育取向,以倡导人与人之间遵守普遍道德契约的和谐状态为目标.  相似文献   

8.
论公民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继承者,要充分利用儒家"仁爱"精神特有的精神价值和生命力来影响、教育当代大学生,以塑造其高昂的人生格调,培养其有为的人格精神。公民道德是以法治为基础的国民道德,其精神实质是在确认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上倡导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民对于职业劳动双重属性的自觉把握,要求实现自为的存在与为他的存在相统一。三个文明同时抓,是保证公民道德教育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实施安乐死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有助于尊重患者的生命权利,维护死者家属的利益,有利于医学诊断水平的提高和医生职业责任感的增强。其在一定限度的存在对社会、患者本人及家属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继承者,要充分利用儒家"仁爱"精神特有的精神价值和生命力来影响、教育当代大学生,以塑造其高昂的人生格调,培养其有为的人格精神.公民道德是以法治为基础的国民道德,其精神实质是在确认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上倡导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民对于职业劳动双重属性的自觉把握,要求实现自为的存在与为他的存在相统一.三个文明同时抓,是保证公民道德教育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实施安乐死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有助于尊重患者的生命权利,维护死者家属的利益,有利于医学诊断水平的提高和医生职业责任感的增强.其在一定限度的存在对社会、患者本人及家属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教版《思想品德》教科书中的公民教育价值取向进行研究,笔者探讨了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结果表明:两版思想品德教科书内容中的道德教育,实现了由阶级道德向公民道德的转变,公民道德是有阶级性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德育切入点;转型期我国思想品德课程中的道德教育面临的选择是主体道德人格培育。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中国优秀传统化的主要继承,要充分利用儒家“仁爱”精神特有的精神价值和生命力来影响、教育当代大学生,以塑造其高昂的人生格调,培养其有为的人格精神。公民道德是以法治为基础的国民道德,其精神实质是在确认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上倡导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民对于职业劳动双重属性的自觉把握,要求实现自为的存在与为他的存在相统一。三个明同时抓,是保证公民道德教育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实施安乐死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有助于尊重患的生命权利,维护死家属的利益,有利于医学诊断水平的提高和医生职业责任感的增强。其在一定限度的存在对社会、患本人及家属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继承者,要充分利用儒家"仁爱"精神特有的精神价值和生命力来影响、教育当代大学生,以塑造其高昂的人生格调,培养其有为的人格精神.公民道德是以法治为基础的国民道德,其精神实质是在确认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上倡导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民对于职业劳动双重属性的自觉把握,要求实现自为的存在与为他的存在相统一.三个文明同时抓,是保证公民道德教育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实施安乐死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有助于尊重患者的生命权利,维护死者家属的利益,有利于医学诊断水平的提高和医生职业责任感的增强.其在一定限度的存在对社会、患者本人及家属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继承者,要充分利用儒家"仁爱"精神特有的精神价值和生命力来影响、教育当代大学生,以塑造其高昂的人生格调,培养其有为的人格精神.公民道德是以法治为基础的国民道德,其精神实质是在确认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上倡导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民对于职业劳动双重属性的自觉把握,要求实现自为的存在与为他的存在相统一.三个文明同时抓,是保证公民道德教育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实施安乐死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有助于尊重患者的生命权利,维护死者家属的利益,有利于医学诊断水平的提高和医生职业责任感的增强.其在一定限度的存在对社会、患者本人及家属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公民道德问题正处在冲突与困惑的两难境地,如个人道德与公共道德的抵牾、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断裂、功利意识与责任意识的冲突等。这种道德价值判断与选择所表现的热情与冷漠、进取与彷徨、认同与失落的矛盾心态,即是公民群体的"道德缄默"现象。从道德教育领域不断追问与反思公民道德缄默的原因与对策,是当下迫在眉睫的公民教育新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公民道德教育是以公民社会道德要求为取向的教育形态,是对个体进行公民道德的教育。本文从中美青少年公民道德教育历史演进、目标定位、核心内容、实践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为我国青少年公民道德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教育何为?首先,需要我们弄清楚"公民道德教育"的概念。笔者认为,"公民道德教育"可以分析为两个基本内涵,即"公民道德的教育"和"公民的道德教育"。前者是指对作为社会公民身份的道德的培育,其内容更侧重于与公民身份相关联的道德教育,即体现于公共领域道德的教育,它具有鲜明的现代社会的时代特点;后者则是指对公民所应有的全部道德素养的培育,具有一般道德教育的性质。加强"公民道德的教育"的重要性从历史的维度看,进行公民道德的教育,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公德对立国来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公民道德责任教育的若干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的形成及其发展,需要成熟公民。成熟公民需要具备积极践履自身的道德责任。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一个重要的公民群体,其公民道德责任意识乃至践履程度如何,对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大学生公民道德责任教育的现状如何,前景又如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本文基于和谐社会的背景,研究当代大学生公民道德责任践履的应然与现状,试图提出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公民道德责任教育的若干思路,以期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8.
公民人格是一种超越传统臣民人格样式的生活方式。培养独立、自主、创造型的公民人格乃是当代教育的基本目标。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权责意识的养成。公民人格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需要实实在在地培植于生活实践之中。扩大社会参与,培植个体内心的权责意识,是当前公民教育的基本形式。社会参与乃是从个体身边开始的生活习惯。努力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拓展学生社会参与的空间,扩大学生社会参与的可能性,对于学生权责意识的养成和公民人格的深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构成现代民主法制社会的基石是公民,而公民的培养与学校教育密不可分,在小学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是从公民的角度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内容。加强对青少年良好道德规范和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学校公民道德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我校以“小龙人”形象工程建设为基础,依托“文明花”学生自主管理办公室,以各班自主管理站为阵地,把握社区与家庭的道德文化建设支撑点,  相似文献   

20.
责任意识由社会人格发展而来,是在社会人格基础上的一种提升与升华,体现出社会人格的主动性、道德性和担当性。如何在社会人格基础上实现责任意识的提升,如何建构以责任为基础的"责任——社会人格"是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需要重新审视的一个课题。要建构"责任——社会人格",首先,应回归责任主体的主体性价值,对公民进行责任主体意识教育;其次,应树立整体思维,促成社会协同效应,在群体互动中形成公民的整体认同感;第三,应树立公民角色意识,提升实践活动,建立积极的行为参照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