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发明与创新》2006,(5):46-47
俄人体冷冻术突破据俄罗斯《论据与事实》、《真理报》报道,像癌症和艾滋病这样的疾病目前仍属不治之症,然而科学家有望在100年内发现治愈这些绝症的良方。现代病人如果能陷入漫长的“睡眠”,等100年后良药发明时再“复苏”,那将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梦想。据悉,俄罗斯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可以长期保存人体细胞的“人体冷冻术”,目前在老鼠身上的实验证明,俄罗斯科学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让”冷冻人体”在100年后复活,也许不久就将从梦想变为现实。上世纪4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就一直在研究“人体冷冻术”。然而,在动物身上进行的冷冻实验几乎全…  相似文献   

2.
把人冷冻起来,期待未来某一天将其再次唤醒,利用更新的技术赋予他们新生,这种思想在科幻小说里十分常见不过,冷冻法真的能保证人们在未来的某一天重获新生吗?将人体冷冻起来以备日后重生,这听起来真不像现实世界里的产物,或许它更像科幻小说里的内容。但事实上,人体冷冻很久之前就已经跳出了"幻想界",活生生来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了。  相似文献   

3.
在英国小说家奥尔德斯·赫胥黎的作品《美丽新世界》中,未来世界的电影是可以通过人体的一切 器官去感知的。也就是说,你不仅可以“看”电影,“听”电影,“触摸”电影,甚至还可以“闻一闻” 电影的味道。可以想象,电影在未来将会成为光影技术登峰造极的科技载体。  相似文献   

4.
王元 《今日科苑》2017,(4):69-72
电影《机器纪元》并不是一部非常大众的电影,相比声名在外的《机械公敌》,可以说是籍籍无名。《机器纪元》走的路子跟《机械公敌》却大同小异,都是机器人觉醒以及觉醒之后发生的一桩桩谋杀案,所不同的是,《机械公敌》里死的是人,而《机器纪元》中死的却是机器人,而且同样是“自杀”;  相似文献   

5.
正皮影戏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璀璨的明珠。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第29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著名电影评论家乔治·萨杜尔在《电影通史》中,把中国皮影戏称作"电影的先驱"。皮影戏表演时,艺人在幕后用木  相似文献   

6.
如果在过去的一年里,你经常到电影院看电影,那你可能就会发现,称霸票房许久的都是大制作、大场面、大特效的科幻电影:《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超凡蜘蛛侠2》《美国队长2:冬日战士》《X战警:逆转未来》《哥斯拉》《沉睡魔咒》《明日边缘》……
  电影是与科学技术结合最紧密的艺术。从主题上说,类似《变形金刚》的科幻电影越来越成为院线的主流。从手段上说,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会很迅速地在电影上得到体现,电影修复技术加速了老电影的“重生”,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更是为电影产业带来新的变动。  相似文献   

7.
在前不久上映的电影《超能陆战队》里,萌萌的机器人大白俘获了不少观众的“芳心”.碳纤维的骨骼,可爱的外观设计,具备语音识别和人体体征扫描的能力——大白几乎无所不能.很多人会问,可爱忠诚善良的萌宠机器人能否在生活中找到呢?  相似文献   

8.
正还记得电影《速度与激情8》男主角多姆凭借神秘武器横闯俄罗斯核弹基地的情景吗?还有电影《黑客帝国》里瞬间让乌贼机器人瘫痪的"无形杀手"?如果你看过这些电影,应该不会对电磁脉冲武器感到陌生。这一出现在电影里的高科技武器可能已经开始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观众的耐心,5分钟;可用的屏幕,不会比手掌大。在被极度压缩的时间和空间里,手机电影正借3G的开通走过自己的青春期。2006年,在西安举办的首届中国手机电影节上,陈伟明和他的中博传媒携手众多电影大腕和IT精英,联合发布了《西安宣言》,这是他酝酿已久的手机电影标  相似文献   

10.
<正>在科幻的世界里,被雷劈一下就"魂穿"这种简单粗暴的事是不会发生的。《刺客信条》的底子实际就是一部穿越大作,而为了构建这个世界观,育碧公司磨刀磨了10年。《刺客信条》的电影或许真的不适合直接食用,需要和该系列始于2008年的14部动作游戏一起吞服,才能展现这个世界的精彩之处。你穿越,我看着这部由游戏改编的电影在影评网上评分不高,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差评都集中在电影对背景交待的不满上。  相似文献   

11.
冯小刚在当代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中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导演之一。自1997的年《甲方乙方》,到2013年的《私人定制》,在10多年的时间里,冯小刚创作了很多优秀的贺岁作品,也创造了很多票房神话。在他的作品里,我们能够清楚的感受到"冯式"幽默带给我们的娱乐享受,"冯氏"幽默具有:游戏调侃的京式语言,冷幽默、自我调侃、自我讽刺等特点,这种冯氏幽默已经成为冯小刚电影的一个标签。  相似文献   

12.
《科学生活》2009,(1):46-47
每年的新春时节,电影院里都是火热得不行,因为一年一度的贺岁电影大战又拉开了帷幕。今年的舞台上,既有吴宇森的《赤壁》下集,也有冯小刚贺岁新作《非诚勿扰》;既有白领女性期待的《女人不坏》,也会有本土超人气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总之是好片连台,好戏不断。那么在这些眼花缭乱的贺岁电影中,您最看好哪一部,认为哪一部有可能成为今年的票房冠军呢?下面,就由小爱先带领大家先睹为快,揭开这一季贺岁电影的神秘面纱吧!  相似文献   

13.
科学历程     
正1967年1月12日——詹姆斯·贝德福德成为第一个用人体冷冻技术贮存遗体的人人类第一个冷冻后冷藏以待将来复活的人,是物理学家詹姆斯·贝德福德。他于1967年1月12日死于肺癌,生前曾捐献数万美元,建立洛杉矶市第一个人体冷冻实验室。目前大约已有上百人处于这种冷藏状态。  相似文献   

14.
19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诞生一百周年之际,全世界放映了一部具有特殊意义的黑白影片《卢米埃尔》(下简称《卢》)。电影《卢》由法国里昂博物馆策划拍摄,用电影发明人卢米埃尔兄弟拍出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的摄影机拍摄。该片从16个国家选出最有代表性的40位电影导演;每个导演构思拍摄一组镜头,时间不超过50秒。这些镜头被合成剪出一部完整的电影。张艺谋是获此机会的唯一中国导演。 1995年9月14日,是人类第一台摄影机和中国电影导演张艺谋会  相似文献   

15.
《知识窗》2012,(10)
电影《风声》的终章,周迅扮演的顾晓梦在密码里留下一句伤感的遗言:“我不怕死。怕的是爱我者不知我为何而死。”如今在《听风者》里,这句话又无声地出现了.只是对象变成了在火炉边默默发呆焚字的郭兴中。而这也可算作是《无间道》复兴起势十年后,  相似文献   

16.
未来的电影     
随着影视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未来的观众如何看电影呢?在英国小说家奥尔德斯·赫胥黎的作品《美丽新世界》中,未来世界的电影是可以通过人体的一切器官去感知的。也就是说,你不仅可以“看”电影,“听”电影,“触摸”电影,甚至还可以“闻一闻”电影的味道。可以想象,电影在未来将会成为光影技术登峰造极的科技载体。  相似文献   

17.
康伊 《今日科苑》2012,(18):88-92
两年前有冯小刚导演的电影《非诚勿扰2》里,孙红雷饰演的李香山患上黑色素瘤,拒绝治疗被夺去生命;今年又出了陈凯歌导演在电影《搜索》里的高圆圆饰演的叶蓝秋因为淋巴瘤引发一连串道德拷问,最终是香消玉殒。本期"养生保健"栏目,我们暂且抛开导演的艺术创作意图,让医学专家朱军带领我们去探索到底什么是淋巴瘤?如何确诊淋巴瘤?患了恶性淋巴瘤就只能等死,无药可救吗?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种疾病?  相似文献   

18.
覃天宇 《科教文汇》2014,(29):129-130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183;米切尔于1936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飘》,是文学艺术历史中的不朽之作。后来被改编拍摄成电影《乱世佳人》,电影对小说背景进行了真实还原,对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刻解读,对象征意蕴进行了精确表达。《乱世佳人》上映出现万人空巷的现象,获得巨大成功,是小说改编成电影的一个经典案例,也是电影艺术史上一座亮丽的丰碑。  相似文献   

19.
好莱坞经典科幻片《侏罗纪公园》中描绘了人类如何利用基因技术让已经灭绝的恐龙起死回生。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电影中的场景或许在不久的未来成为现实。据媒体报道,韩国科研人员近日利用极速冷冻和解冻卵子的技术成功克隆了一头已经死亡的牛。  相似文献   

20.
一位在1929年就勇敢判处世界电影死刑的创世纪天才。他惊人的先锋电影理论是几十年之后著名的“真理电影”和“直接电影”世界两大纪录电影运动的源头。天才的命运总是不幸的,38岁的维尔托夫就被剥夺了创作的自由。然而,天才从来都是时间的杀手。在《电影眼睛》、《带摄像机的人》、《热情》、《列宁的三支歌》中,他天才的电影才华仍令人眩晕和惊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