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0 毫秒
1.
正浙大社科学报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用内在品质支撑期刊可持续发展,以质量为学术期刊之生命,既汲汲呵护"学术之脉",又勇于开拓创新,并以精品化、数字化、国际化为路径,踏踏实实做好期刊。本文将在分析当前综合性学报发展所面临困境与问题的基础上,就《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通过精品化、国际化、数字化路径,探寻发展机遇与突破的尝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国际化发展是我国旅游学术期刊的必然方向。文章分析了我国旅游学术期刊国际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国旅游学术期刊国际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论推进高校学报国际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化是高校学报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进高校学报国际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高校学报自我发展的过程。本文从高校学报自身发展的几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推进高校学报国际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国际化离不开教育学术期刊的国际化。要通过教育学术期刊的国际传播和影响,主动参与国际教育学术界对中国教育印象的构建,增强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然而,从国际作者、国际编委、国际评审、国际影响等方面来看,中国内地的教育学术刊物国际化发展还有很大差距。并非每个教育学术期刊都需要迈向国际化,要立足现实,明确定位,优化办刊模式,促进编辑内容和形式的国际化,争取实现中国教育学术期刊在SSCI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编辑作为出版单位、作者、读者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对学术期刊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编研一体"曾是学术期刊的常态,而编辑与理论界身份的脱离,使得编辑的身份定位一度成为学者热衷探讨的话题.研究学者型编辑在高职学报中的主体作用,探索高职学报培养学者型编辑的有效路径和策略,有利于高职学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化研究理路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文化呈现出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新趋势。学术期刊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折射。文化"走出去",学术需先行。学界对于学术期刊国际化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学术期刊国际化内涵的分析。第二,利用相关国际引文数据库分析国内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状况。第三,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实践路径探讨。第四,对当下学术期刊国际化出  相似文献   

7.
高职学报是高职教育的一张学术名片,是高等教育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学术期刊.正确地定位高职学报,以问题思维探寻提升学报办刊质量的路径和方法,发挥学报助力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意义重大.从高职学报的特殊性切入,在办刊理念、栏目策划、作者群建设、编辑业务素质提高等方面加以分析,探寻提升高职学报质量的定力所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期刊出版市场的逐渐开放,期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迎接强大、成熟的国际期刊市场的冲击和挑战,已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面向世界的国际化发展,是高校学报今后发展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此,学报界人士应充分认识加入WTO对我国期刊业的深远影响,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期刊国际化发展的策略,研究和解决高校学报国际化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职:从办学方向看其学报的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报定位与其所属院校的办学方向密切相关.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办学方向上经历了模糊、摸索到逐渐明确的过程.相应的学报宗旨的确立也有一个笼统趋同到明确特色的过程.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理论基本上还是空白.高职学报应该对此有所贡献.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学术层次定位上,做为学术期刊高职学报当然要鼓励学术创新精神,但从总体上看,并根据自身需要和客观条件,将学报层次定位在学术普及和技术应用上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跨越式发展阶段,作为反映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窗口的高等学校学术期刊在学术成果创新、服务学科建设、培养科研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发展却相对滞后.中国高校学术期刊几乎伴随着高校的诞生而出现,它的发展一直与高等教育的发展相辉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发展.随着高校的发展及社会对整个高等教育要求的提高,高校学报面临着很多问题及挑战.我们以<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为例,探讨高校科技期刊改革的思路,与学报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1.
张琦 《德州学院学报》2007,23(1):57-59,104
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就是国际秩序的问题,国际秩序问题已成为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当前处理国际关系的重大议题.当前,国际秩序处于变革的时期,关于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及如何建立这种秩序的问题,国际社会在进行不断的探讨.通过三位一体的权力、制度、认同来理解秩序、国际秩序,可以为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与国内法相比,国际法是一种弱法,但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自身的发展使国际法从各个方面表现出由弱变强的趋势。然而,不论国际法如何发展,国际社会的固有特征决定了国际法的运行不可能取得像国内法一样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问题是国际法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这一问题的实质是国际法能否被国内法适用以及国家是否能够援引国内法来作为其不遵守国际法的理由。  相似文献   

14.
国际责任规则中国际组织概念的设定,应既能够涵盖现实中形形色色的国际组织,同时又能够符合国际责任规则的国际法性质。通过分析学术著作中关于国际组织概念的论述以及条约中国际组织的使用含义,可以认为国际组织责任规则中的国际组织,为国家间或国家与其他实体,依条约或其他受国际法调整的文书而建立,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的组织。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语言学与国际政治学相结合的角度对意识形态的定义进行了梳理,意识形态不仅是观念、思想体系,也是一种认知方式。意识形态是国际政治的一部分,更是国际政治合法化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Internationalism and globalization as contexts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James Cambridge 《Compare》2004,34(2):161-175
A problem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clusive defini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s that the word ‘international’ has a variety of connotation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term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s ambiguous because it appears to refer to contrasting usages in educational studie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s frequently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related field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but a different sense of the term has also develop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in international schools and other institutions.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contrasts the different usages of the term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t also discusses internationalism and globalization as contexts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s practised in international schools and other institutions, particularly with reference to the history and programmes of 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 (IBO).  相似文献   

17.
18.
长期以来,学界对国际私法性质的判断受"国际法=国际公法"这一传统论断的影响甚深。实际上,在国际私法各组成部分中,冲突法之中的冲突规范可因效力根据源于"主权意志间相互妥协"被各国际法主体认为具有法律拘束力并反复实践而被认定为国际习惯。经冲突规范指引而产生的各国法律的适用应被视为国际习惯的具体实践。国际私法的其他组成部分因其调整对象的涉外性而具有国际法属性。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国际政治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指导方针。它立足于中国又面向世界,是具有中国国家特色的国际政治学理论。文章从国际关系建构主义的视角,解读邓小平国际政治中的时代转换论、国际秩序论、国家利益集体自尊论,以新的视角来了解世界局势的变化,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20.
环境问题:当代国际关系中的“绿色冲击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问题从 2 0世纪 70年代开始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是当前国际关系中的一个热点。环境问题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即环境问题对国家主权的制约、对国家安全的冲击、环境问题导致环境殖民主义的产生及为南北关系的改善提供了新契机。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建立国际环境新秩序以及加强国际环境立法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