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知是心理过程的一个方面,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认知过程包括感受、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知偏差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主观反映,是不切实际、不全面的反映。一般地讲,数学教师对教材、学生群体、教法、成绩评估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基本正确,但由于多种原因,有时会出现偏差,这种认识偏差导致对数学教学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一、心理定势产生的先入为主倾向德国心理学家克莱认为,我们每个人的认识活动,事先都有某种假设,并且从这种假设出发来看待面前的事物,在教学过程中,这种现象就表现为先入为主…  相似文献   

2.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它不同于感觉和知觉,以对三角形的认识来说,感知只能反映三角形的开头形状和大小,而思维则能舍弃三角形的具体形状和大小等非本质的属性,而把任何三角形  相似文献   

3.
所谓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和间接的反应,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是人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过程,从感觉、知觉到表象;是人们对周围世界的直接反映;是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整体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然而,并  相似文献   

4.
一、思维和思维情性 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人脑对感知觉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从而间接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活动过程,它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其特点之一是间接性,首先,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不能由感觉器官直接感觉到,必须借助于语言这种媒介物通过人脑加工活动迂回加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思维?思维与语言有什么关系?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人脑对感知觉提供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从而间接地、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这种经过加工的认识,如果不脱离实际,往往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客观事物。它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思维不同于感觉、知觉等其它认  相似文献   

6.
从心理学角度看,感知是人们认识过程中的前导,是思维活动的源泉。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从感知开始而后转化成思维的。由此可以看出,感知是学习心理活动的基础。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整体以及外部联系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认识整体必先以认识个体或局部的属性为基础。一、男女生感知差异及其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科学家发现,人类大脑的两半球功能有差异,大脑左半球主管高级、抽象的言语思维,右半球主要是处理空间和图像感知能力等非言语思维。男女两性的智力活动在大脑两半球的反应部…  相似文献   

7.
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统合概念。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如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事物的各部分属性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除新生的婴儿和科学实验的需要外,纯粹孤立的感觉实际上是少有的。感觉和知觉总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所以,人们就把两者统合在一起,称为感知。  相似文献   

8.
按照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是人脑通过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认知学习理论关注概念和规则的学习,重视概念与概念、概念与规则之间以及规则与规则之间关系的把握,强调依靠“顿悟”来实现知觉的重组。认知学习理论是与传统的CAI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学习理论,到目前为止,它仍旧是多媒体课件设计的重要理论支柱,对多媒体课件尤其是对国际贸易这一类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高 学生解决问题思维能力.所谓思维能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的能力,换 句话说,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的规律性关系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因此思 维能力的培养就是通过诱导思维活  相似文献   

10.
优秀的思维品质在解题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题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紧张而严肃的思维体现在整个解题过程之中,所谓思维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记忆和罗列,而应当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应.概括反映是指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及内在联系规律的反映,间接反映是指通过类比、移植等曲折途径来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可见思维其实是一个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的过程.正确的思维导向,应当涉及到一个思维品质的问题,优良的思维品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意识是人的心理在认识方面发展到最高阶段的工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具有不同于其他各种心理活动的特性与作用,而又与之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兹就其与它们之间的联系,分别加以论述。 一、意识与感知觉的联系 感知觉是感觉与知觉的合称。感觉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实质上,人类单纯的感觉是很少的,常常是感觉一产生便上升为知觉。因此可以合称为感知觉。  相似文献   

12.
一、概念界定认知能力指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它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像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其中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感知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具体的认识过程;能力则是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  相似文献   

13.
认知规律是指个体在通过感觉、知觉、表象、想象、记忆、思维等形式,把握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中客观存在的规律.利用认知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要求教师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科学的组织教学的实施,维护良好的课堂氛围,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构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一、填空 1.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2.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脑;客观世界。实践。 3.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个性特点、当前心理状态等在反映事物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支配和调节人的行为活动,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改造现实。 4.人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程度。社会道德准则。 5.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6.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思维过程、想象过程、记忆过程。 7.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  相似文献   

15.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而数学概念则是客观事物属性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人脑中的反映。小学数学教学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理解、掌握一定的数学概念、定律、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6.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而数学概念则是客观事物属性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人脑中的反映。小学数学教学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理解、掌握一定的数学概念、定律、思维方法,以及数学思  相似文献   

17.
苏联教育学家加里宁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确是至理名言。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规律的间接与概括的反映过程。数学思维则是指人脑和数形的交互作用,并按一般的思维规律认识数学规律的过程,而思维品质指学生个体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概括性的、间接的反映过程,是智力或认知的核心成分.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模式思维、比较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应变思维、想像联想思维等训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与敏捷性、变通性与灵活性、独特性与创造性.  相似文献   

19.
王艳 《阅读与鉴赏》2009,(10):49-50
心理学中,感觉、知觉和思维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心理过程.我们可以用来解说写作过程。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我们可以解释成对个别的写作技巧的认识;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反映.我们可以解释成对文章写作的整体情境的把握: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我们可以解释为写作者对写作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写作积淀,  相似文献   

20.
一、数学直觉思维的意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性联系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照一般的思维规律认识数学本质和规律的理性活动。直觉思维是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新的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断的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