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校层面上进行课程统整,不仅是学校谋求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课程实践的内在逻辑,它应成为基础教育中各级各类学校寻求自身发展所依赖的共同经验。要充分达成课程统整的功能,需要从课程管理的计划和控制之外找到战略——课程领导,即以学校为场域,通过愿景引领、目标设定、协调激励、评价保障等要项,以使学校体系能达成增进学生学习品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小学学校课程管理:意义、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根据国家有关课程政策,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学校实施的所有课程进行的管理。学校课程的管理水平是决定课程实施成败的关键。我国中小学学校课程管理需要在课程管理意识、课程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课程管理的拓展领域以及领导和教师的角色转换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同时,要重视课程管理研究,改革学校课程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学校课程管理的特点内在地决定了学校课程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学校课程管理改革的重要前提.学校课程管理过程的复杂性、管理情境的多变性、管理方法的生成性、管理主体的多元性、管理关系的伦理性以及管理水平的社会文化制约性等特点,要求学校课程管理应坚持专业性原则、分权原则和协调合作原则.召开课程委员会会议、进行课题研讨学习、开展调查访问和日常观察等正是体现学校课程管理要求和原则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岚 《现代教学》2014,(12):42-42
课程统整是指学校教师以国家的课程方案和标准为依据,以指定的教科书作为主要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其他多种相关资源,根据科学性原理和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进行系统与集约化设计,使之成为可以直接实施的教学内容并展开有效教学实践的过程。从课时内容统整到单元课程统整,从单元课程统整到学期课程统整,从学期课程统整再到学段课程统整,需要我们做好课程统整的"加减乘除"。  相似文献   

5.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教育变革不断深化的背景,学科边界壁垒逐渐淡化,传统美术课程趋于综合表现形态的变化,我们亟待寻求一种实现课程统整的有效路径。本文认为在教学设计中需要以学生的视角,运用多元思维和教育辅助工具,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资源优势,切入课程统整,丰富课程样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校本课程的兴起与发展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的第八次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基本结构。对学生而言,课程是学生在学校的全部生活。以校为本的课程,其价值是统整国家和地方的共性课程要求,体现学校办学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7.
国家对课程结构做了一定程度的规定,该课程结构进入学校实践场是否需要再次设计与转化?这是困扰广大学校的一个现实问题。针对当前分科主义占主流的课程文化,按照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从课程统整的视角,对该问题进行阐释和回应。课程体系设计是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的重要途径,以上海市三类课程结构为例,建议学校从"人"的整体性出发,解读理想、基于实际,按照课程体系设计的一般程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维度、多方式进行校本化课程体系设计。  相似文献   

8.
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任何一个层面的课程都需要通过学校对课程的管理来实现其目标。因此,学校不仅要在国家强调课程改革时进行课程管理,而且要在经常性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实施课程管理。强调课程管理的常规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课程整合、学习拓展、教学变革等都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题中之意。小学语文课程统整对于学校、教师、学生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学校和教师不能为了统整而统整,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实际水平出发,熟悉教材、深化认识、拓展范围。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建平中学统整德育与教学活动,重构学校课程,将学校的德育活动、学科教学、课外活动、社区活动、体育锻炼、艺术活动等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统一纳入课程管理范畴,构建以课程为中心,以教师、学生为课程主体,以模块课程为载体,以学分制评价为纽带,以“开放性、选择性、综合性”为课程文化特征,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系统。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课程引领已经成为学校管理的一个基础性、开拓性的项目,是学校发展的主要标志。作为校长,应具有深刻的课程理解力、独特个性的课程开发力和协调高效的课程统整力,这样才能引领学校的课程改革向前发展,发挥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细节决定成败。因此,学校课程管理应从细节入手。学校课程管理细节的内容包括课程计划管理细节、教学管理细节等;我们应采取相应措施,在学校层面完善、协调、优化和整合学校课程管理的细节,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培智学校现行的一系列课程改革 ,提出课程统整模式。在介绍了课程统整的模式、主题统整课程的步骤和程序基础上 ,以实例的形式介绍了课程主题的确定、主题目标、课题的分解及统整教学活动设计。在以实例的形式展现后 ,从教师、管理和方法的层面提出实践后的反思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学校课程统整中的课程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需要以学校为主体,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统整成为一个有序而高效的学校课程体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进行学校课程结构设计。学校课程结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基本思路:将学校课程体系纳入整个学校的发展图景;实际地处理好现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局限性;注重设计顺序。统整后,作为一种宏观的参考性框架,学校课程结构包括基本课程、强化课程、微型课程和自由学习四大块。  相似文献   

15.
陈勤 《甘肃教育》2010,(7):21-21
新课程改革对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管理都进行了较大调整,学校在课程管理上将实行学分管理,原来的行政班已无法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所以必须组建新的教学班。学校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形式,  相似文献   

16.
统整课程是系统地统领整合课程,充分落实学校培养目标,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课程。本文认为在课程统整建构中,"儿童立场"是出发点和创新点,遵循儿童价值,还本真于儿童,课程统整设计才符合科学性。基于此,本文从"主题性""项目性""实践性"课程实践统整这三大板块,具体阐述了如何建构和实施课程统整。  相似文献   

17.
对于组织而言,组织形态至关重要。随着环境的变化,组织的持续成长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组织之所以能够突破困境并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获得成长,是因为其成为了更加主动灵活的无边界组织。无边界学校是指像生命体一样拥有可塑性边界的组织,是组织内部驱动力与外部适应力的统一,具有强个体能动性、强资源渗透性、价值观融合性和强环境适应性等特征。无边界学校可以在动态环境下创造持续竞争优势。无边界学校的生成路径是:消融水平边界,实施无边界管理及课程;再造垂直边界,共享权力;跨越外部边界,构筑价值观驱动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论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中的学校课程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为实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而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的管理活动,基本任务是保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实施。学校课程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决定于学校管理的自主性及教育教学活动的特殊性。构建学校课程管理体制,应建立健全学校课程的规划和决策管理系统、开发管理系统、实施管理系统、评价管理系统,并应加强制度和规章建设。  相似文献   

19.
九年一贯制办学是新时期教育综合改革所倡导的义务教育阶段办学的新模式。九年一贯制办学的难点在课程管理。加强课程管理,有利于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实现九年一贯制的初小衔接;有利于深化校本教研,推动校本教材开发;有利于现代教育目标的统整。实践中,九年一贯制教学模式下,课程管理面临一些瓶颈:课程层面形式上的对接阻碍中小学教学无痕对接一体化的真正实现;不同阶段课程管理不一致直接制约学生中小学阶段衔接的实现。实施有效课程管理应注意:优化课程的组成结构,充分发挥各部分课程作用;积极探索初小衔接内涵,逐步体现学制优势;积极培养教师专业素质,发挥教师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组织学中的"边界"概念为分析教研员的桥梁作用提供了理论视角。教研室作为边界组织,面临着"同时满足教育行政机构与教师专业群体的需求"、"保持学校之间的差异与寻找系统变革的共享目标"的两大张力。教研员作为边界工作者,需要成为独立的边界工作者,实现互惠问责;学会管理实践共同体,发展分布式知能;开发边界物,促进教师实践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