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语文教师,每次学生作文本收上来,往面前一摆,就像座大山,于是我便每天挖山不止。愚公移山,尚且感动了上帝,派了两个神仙把两座山搬走了。可我们面前这座山搬去又搬回,非到退休那一天方能有尽头。最遗憾的是,越是中下等学生越是对老师不辞辛劳的移山行为无动于衷。我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批语,他们常常连看都不看,接到刚发下来的作文本,往书包里随便一塞了事,这次作文批语上,明明写着过渡不自然,他下篇作文照旧过渡不自然。从去年3月起,我发动我的上帝——学生们一起来搬这座山。开头有人议论纷纷,说我偷懒的有之,说学生水平低批不好的有之,…  相似文献   

2.
作文批改是一项艰巨而细致的工作。关于作文批改,许多人已总结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如精批细改,多批少改,只批不改等。教师往往认为,将学生的作文改得清清楚楚,批得明明白白,学生一目了然,今后就会不犯或少犯这些错误。其实不然,学生一拿到作文本,关心的是分数,大多数同学虽然读了老师的批语,读完之后便算了事,根本不去深究老师的批改。老师负出了艰辛的劳动,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许多老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作文批改上,有时由于作文没批改完,而不得不将本周的作  相似文献   

3.
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是语文教师最头疼的事儿。实践中,往往是学生泛泛地写作文,教师不厌其烦地批改。然而,事实证明这样做的结果常常事倍功半。因为教师包办代替改学生的作文,有时会脱离生活实际,越改越偏,甚至违背小作者的意愿,把原文改得面目皆非。此种做法,教师费力不讨好,学生也不领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在作文教学中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变教师批改为学生自己改。对学生的作文教师只批不改,让批语真正起到指导学生“再加工”的作用,把改的工作留给学生自己,放手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这种做法不仅加强了师生间的双向…  相似文献   

4.
钱文河 《甘肃教育》2005,(10):20-20
作文的批改是一个大难题,不少老师受传统影响,至今仍沿用“精批细改”的老做法。然而作文发下后,学生只是粗略浏览一下得分和评语便将其束之高阁,其结果自然是事倍功半。那么如何扭转作文批改的这种被动局面呢?近年来,我尝试了“互动批改法”,即在作文批改中让学生唱“主角”,师生、生生之间互动配合,对提高学生整体写作水平很有益。其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中最常见的现象是:学生写好誊清作文便完事,批改打分是老师的事。结果呢,教师辛辛苦苦批改,学生马马虎虎翻看,绝大部分学生只注重分数,不能耐心咀嚼老师增删改动的用意,也无心真正理解和消化批语。针对这种事倍功半的作文教学现状,如何走出这种教学误区,已成为语文老师亟需探幽开拓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有些教师认为作文批改量大,花费时间多,出力不讨好;也有的教师认为,好作文是学生写出来的,不是教师改出来的,所以,不愿意在批改作文上面下功夫。实际上,写好作文批语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使学生养成了一种依赖的习惯,作文一写好后就交给老师,误以为批改不关自己的事。而教师终日埋头在学生的作文堆里,尽管批改得很仔细,出力甚多,学生仅仅看看分数和批语就抛到一边。这种教师把学生作文批改全部承包下来的做法,实践证明费力不讨好。为了改变这种教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我在多年的中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了学生自改作文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8.
作文批改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但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往往存在一些缺陷,或者太简,或者太繁。批改太简,好像“蜻蜓点水”,对学生作文批改不多,最后只有笼统的几句批语,如“句子通顺,中心明确,注意错别字”之类,有的甚至写个“阅”字了事;批改太繁,则是教师在学生作文本上圈圈点点,划满道道杠杠,而改的越细,学生看起来就越费劲,有的干脆不看。  相似文献   

9.
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写,老师改.尽管老师为批改作文整天手忙脚乱,但收效甚微.学生拿回作文只是看看分数的高低,批语的褒贬而已,至于自己的作文为什么不好,根本不去做仔细的推敲,以致形成了一种以作文为任务,写完了事的心态.这样的状况与我们现在的新课标理念是不相融的.  相似文献   

10.
曹峰 《现代语文》2005,(11):114-114
考察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不少学校作文教学基本上是学生包写、教师包改,各司其职.每次作文老师都尽心尽职、精批细改,许多老师认为学生尚不具备批改作文的能力,因而宁可苦了自己,也不愿让学生去尝试着批改作文,而这样做无形中助长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11.
蓝桂娥 《师道》2006,(8):58-59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卓越的语言教育家。他在长期写作与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作文教学思想。他对作文批改的独特看法,对我们今天改革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倡自改,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主体我们教师精批细改,对优秀的作文勾来勾去,大加赞赏,对于那些较差的作文,也注意删改、增添,及时加上表扬鼓励。可是学生把老师认真批改的作文只看一眼就随手一扔。他们所关心的是等第,“优秀”的自然高兴,而对于没有达到“优秀”的却失去信心。所以老师的批改,写上的批语,对他们的作用确实不大。师道二○○六年第八期叶老说:“我当…  相似文献   

12.
在作文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评语,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恰当适用的评语应该做到十忌十提倡。一忌应付了事,提倡严肃认真常常看到有的语文教师的办公桌上有堆积如山的作文本,长期不批,文本上落了一层灰,不批又发不下去,只好大笔一挥,写上诸如“阅”、“很好”、“较好”或只在篇尾写上年月日之类的所谓批语了事,对学生的作文不作有针对性的讲求实效的当面批改或及时讲评。学生看到如此的评语,再想想语文教师对待自己作文的轻率态度,心里凉了半截,教师的威信也顿时降低了许多…  相似文献   

13.
作文评改,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实教学中,教师面对成百本作文发愁,对于每篇作文要精批细改,要有眉批、夹批、总批,写评语更是难上加难,既要指出学生文章不足,又要照顾学生面子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写出鼓励性话语。而学生对老师的劳动总是表现出不在乎,要么匆匆看一眼了事,要么置之不理。这样,教师作文批改的效用就很难显示出来。作文批改怎样走出这种高耗低效的怪圈?就成了最大的困惑。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最痛苦的要算是批改作文了。原因是:我们教师费尽千辛万苦去批改一篇篇作文,但很少有同学去认真斟酌老师的批语,好多学生只是瞟一眼作文上的分数而已,殊不知,老师的辛苦,换来的也只是事倍功半的效果。现就自己这几年作文教学中的体验,谈谈我粗浅的看法。作文批改方法可以形式多样,五花八门。如以学生批改为主体,老师只是略加点拨指导。也可以  相似文献   

15.
李冠军 《考试周刊》2010,(18):70-71
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是非常忙碌紧张的,还要面对“作文之山”每天“挖山不止”,力求做到“精批细改”:或者将作文大段大段地删掉,或者改得面目全非,作文本上“满堂红”,或者写了整页的批语,罗列了作文中大大小小的毛病。教师花费了不少精力,而教师的批语并不能得到学生的重视,学生的写作效果并不见佳,结果事倍功半。面对这个“老大难”问题,我经过反复总结,多次尝试,领悟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面批面改,很有实效。  相似文献   

16.
我上初中时很爱看老师写的作文批语。那些批语既不是隔靴搔痒的批评,也不是廉价的表扬,而是一连串让我思考的问题.每次发下作文本来,我总是按照篇末的批语一条一条地对照着检查文中的问题,每次都恍然大悟似地得到不少启发.尽管老师一字也没改我的作文,我却从老师指出的问题中找到了修改的办法.我认为,这种在篇末一条条写批语的办法是一种“有的放矢”的办法.后来,我自己也当了语文教师.有一次,学校领导为了研究如何批改学生作文,要求每个语文教师认真批改一篇学生作文,交上去进行评比。我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批改了一篇,唯恐别人说批改不  相似文献   

17.
李桂琴 《成才之路》2009,(29):32-33
我教两个班语文课,每班作文都收上来,往面前一摆.我常觉得。它们像两座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每天坐在书桌前。不停地改、改、改。改得头昏眼花,结果却让人十分寒心——我辛辛苦苦改出来的作文,学生们最多看看评语、看看得了多少分。然后往抽屉里随便一塞了事。至于老师指出作文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根本没有人去考虑,更别说去修改了。教师批改作文,是劳而无功。如何从作文批改的繁重而无效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呢?自古以来。学生的作文老师批改,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语文老师也常常为此而花费很多的时间,付出许多的精力.可是最终效果与老师的付出不能成正比,因此,研究怎样改进作文批改方法。  相似文献   

18.
《海南教育》2013,(8):48-49
<正>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多少年来,学生作文教师改,被公认为是作文教学中天经地义的事,这种观念年深日久,根深蒂固,作文批改也成了语文老师教学工作中的一大负担。传统的作文批改,教师文批、面批,精批细改,课堂讲评,耗时费力;学生周周写,天天练,成效不高,每每发作文本时,学生只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语文教师对作文的批改一直很头疼,主要是工作量大,通常老师都沿用"学生写,老师批;老师评,学生听"的方式。此种做法虽然也有一定的成效,但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作文批语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重要形式,它既是教师知识、指导水平的体现,又是教师爱心,师德的自然流露。教师的评语既要指导学生作文,又要指导学生作人。因此,教师要严肃认真,亲切热情,以达到批改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过去,我们在作文批改上一直走教师包办的老路,教师耗时多、费劲大,一次作文批改下来,弄得精疲力尽,收效却甚微。教师把学生的作文用红笔精批细改,学生拿回作文,只看看等级,看看简单的批语,有时连翻都不翻就塞进桌洞里去了,教师的无效劳动太多了。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必须改进方法,让学生当老师,也来批批作文,从中"悟"也出点作文之道,认识作文的规律,提高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