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源 《东南大学学报》2010,26(3):379-383
在使用波束成型传输数据的蜂窝系统中,为提高下行链路的频谱效率,需要多小区多用户之间协作地产生波束.以多小区多用户下行链路的数学模型为基础,计算了各用户波束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发送功率三类变量的梯度,使这些变量不断沿梯度方向调整并投影至可行空间,从而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投影的多小区多用户下行协作波束成型传输方案,并分析了该方案需要在相邻小区基站间交互的信息.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在典型场景与参数配置下可达到约5 bit/(s·Hz·cell)的平均频谱效率性能.因此,多小区多用户之间的有效协作有助于提高蜂窝系统频谱效率性能.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GSC算法在处理大型阵列天线时,所需运算量大、工程上难以应用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波束域LC-GSC的降秩波束形成算法。与传统GSC算法相比,它能够在期望信号和特定干扰方向上形成约束响应,利用构造的转换矩阵将信号变换到波束域,并能够降低计算量,加快自适应收敛速度。根据信号特征值大于噪声特征值,可以得到波束域协方差矩阵逆的高次幂基本等价于信号子空间,信号子空间的求取也方便构造阻塞矩阵。降秩矩阵可以利用GSC下支路的快拍数构造,进一步降低运算量。最终根据算法得到自适应权矢量,为了使系统有更好的信噪比稳健性,可以将权矢量向信号子空间投影。通过对GSC算法进行分析并改进,给出算法在FPGA上的实现方案。实验仿真表明,该算法能够在期望信号方向准确形成主瓣,干扰方向准确形成零陷且副瓣电平降低5~10dB。基于波束域LC-GSC的降秩波束形成算法有很好的波束形成性能,算法稳健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非均匀阵列有其特殊的应用价值,对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伪随机码加权的非均匀天线阵的自适应接收多波束形成新方法。描述了该方法的工作原理,建立了非均匀直线阵的信号模型,给出了波达方向估计和接收多波束形成算法,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灵活性。其优点是无需信号环境的先验知识,无需计算加权矢量,只需相关运算即可形成接收多波束,因此简单高效。  相似文献   

4.
当期望信号导向矢量失配以及采样协方差矩阵中包含期望信号时,传统自适应波束形成器性能会下降。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协方差矩阵重构的稳健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对期望信号和干扰的大致来波方向范围进行积分以估计出导向矢量,然后利用主模式抑制去除信号间多余的相干性,并重构出最终的协方差矩阵。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提高了期望信号导向矢量失配时的稳健性,降低了对快拍数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进超正交空时格码的设计,提出了基于迹准则的设计方法.分析了传统基于秩行列式准则设计方法的缺点,以及基于迹准则设计的优点.研究了基于迹准则的设计方法中STBC方案、集分割、网格结构、信号子集与STBC方案在网格中的分配这四大要素的优化原则,并依据这一原则给出了码的系统化手工设计的具体步骤.再通过星座扩展的方法,可以使设计出的码性能进一步提高.文中给出了码的设计结果,仿真表明得到的新码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针对常规自适应波束形成器因零陷较窄、在出现干扰运动时输出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投影变换和虚拟天线技术的零陷展宽波束形成算法,利用干扰导向矢量和矩阵锐化技术构造投影变换矩阵,并用其对接收数据进行预处理同时结合对角加载技术得到新的协方差矩阵,引入虚拟天线技术扩展协方差矩阵和导向矢量进行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在零陷展宽的同时可以加深零陷,能有效抑制快速运动干扰,提高阵列天线波束形成的输出性能.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郭水旺  李慧 《天中学刊》2009,24(5):10-12
基本波束形成法对语音质量的改善能力是有限的.为了进一步改善波束形成器的降噪性能,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维纳滤波的线性约束最小方差波束形成器.该波束形成器首先让信号经过维纳滤波器消除非相干噪声,而后经过经典的线性约束最小方差处理,最终达到较好的语音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各种干扰因素都能导致发送和接收信号之间产生同步偏差。通过对这种系统存在的信号同步偏差进行频域模型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导频信号与数据信号之间的相角差的计算、对数据信号进行自适应同步调整的算法机制。实验证明,该种算法机制能有效地抑制和校正信号发送和接收之间的同步偏差,可充分保证数字通信系统的功能实现和通信性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在下行网络中,大规模多输入单输出(MISO)无线信息和能量同传(SWIPT)系统的吞吐量优化问题.在该场景下,发送端发送波束成型信号与用户进行通信,接收端采用时间切换器进行信号分割,按照时隙切换分别进行信息和能量的收集.通过运用波束成型技术,采取时间分配方案,提高能量获取效率.为了简化目标函数,降低算法的复杂度,提高传输速率,提出了基于迫零准则的波束成型方案,并用拉格朗日对偶法将该非凸问题转化为一个半定规化问题求解.最后,通过仿真验证算法,仿真结果证明基于时间切换器的无线信息和能量同传系统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绝大多数通信信号都是具有周期平稳信号特征,CAB类算法是一种基于信号周期平稳特性下的波束形成算法。但是,由于算法中存在的矩阵求逆的巨大运算量的要求是算法的实时应用性变差。本文利用TH神经网络的巨量并行性的特点来解决算法中的这一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其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1.
为了抑制多载波通信中发送信号相对较高的峰值功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交织的选择性映射方案.在该方案中,采用一组交织跨度仅为几个比特的比特级交织器来产生多个表示相同信息的序列,从中选择对应信号峰均比最低的序列作为发送的序列.描述了该方案的实现方式以及这种短跨度交织器的结构.通过仿真考察了该映射方案在降低多载波信号峰均比方面的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案在抑制峰均比方面呈现出很好的性能,对于高阶调制信号,如16QAM和64QAM,它甚至达到选择性映射所能实现的最佳性能.与传统的基于交织的选择性映射方案相比较,这种基于短跨度交织的选择性映射方案产生非常短的时间延迟,只需要很少的缓冲寄存器,且易于用硬件实现.  相似文献   

12.
Cognitive radio (CR) is a promising technology deeme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pectrum utilization. This paper considers a spectrum underlay cognitive radio network, in which the cognitive users (CUs) are allowed to use the radio spectrum concurrently with the primary users (PUs) under the interference temperature constraint. We investigate the system performance by using the proposed joint channel and power allocation scheme under two transmit strategies to achieve higher data rates and performance diversity gain respectively.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provide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n the bit error rate (BER) performance and spectrum efficiency of a cognitive wireless network.  相似文献   

13.
付翔  张小飞 《滁州学院学报》2012,14(2):39-41,44
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雷达利用多天线发射互相正交的信号,可以实现灵活的发射分集设计,具有高分辨率的空间谱估计性能。为降低计算的复杂度,提升信噪比高时信号的性能,文章基于MUSIC算法对双基站雷达信号的到达角与发射角作相应估计,结合优化方法和误差准则,对不同参数条件下的该算法作了仿真分析和综合比较。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paper, based on an adaptive chaos synchronization scheme, two methods of encoding-decoding message for secure communication are proposed. With the first method, message is directly added to the chaotic signal with parameter uncertainty. In the second method, multi-parameter modulation is used to simultaneously transmit more than one digital message (i.e., the multichannel digital communication) through just a single signal, which switches among various chaotic attractors that differ only subtly. In theory, such a treatment increases the difficulty for the intruder to directly intercept the information, and meanwhile the implementation cost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In addition,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e methods are robust against weak noise, which implies their practicability.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WCDMA系统4发送天线时可能存在的几种空时编码发送分集技术, 给出了各自的rake接收模型并研究了在衰落信道中的接收性能, 同时也与多天线的接收分集技术做了比较. 理论分析表明:在分集级数少的移动信道中, 各种多天线发送分集技术提供了很大的接收增益, 尤其是G4编码方案; 在多用户环境下, 与同级数的接收分集技术相比, 发送分集由于引入了多径及多用户干扰而需要在接收端采用干扰抑制技术.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基于DFT线性和循环移位性质的子载波预留方案,即利用DFT变换的线性和循环移位性质,使用非预留子载波产生削峰信号,利用预留子载波传输峰值信号的幅度、相位和位置等信息.仿真结果验证了此改进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