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自小酷爱读书,书是我成长的脚步。10岁之前,我买的最多的书是一本本连环画,《小兵张嘎》《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每当买回一本,我都视为珍宝,记不清读了多少遍。读后,又小心翼翼地把书放在一个纸盒里,精心收藏起来,直到现在,我还有50多本小画册呢!  相似文献   

2.
《煮书》是一篇指导学生读书方法的应用性课,于老师创造性地组合教材,课前让学生自学《煮书》,课上让学生运用“煮书”的方法“煮”读《荷花》,还学生以真正的“读”地位,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把发现留给学生”,使其在创造性的阅读中展现个性。学生“煮”中见悟、  相似文献   

3.
一、导入:霍金和他的《时间简史》为人熟知,但《时间简史》的具体内容,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确,《时间简史》一书虽风靡世界,但因其理论抽象,真正能够读完并读懂这本书的人却少之又少。所以人们又说:《时间简史》既是世界上“最畅销”的书,又是“最没人读”的书。  相似文献   

4.
“窃读”一词,源自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里的《窃读记》;窃书呢,则取之于鲁迅著名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的名言:“窃书不算偷。”“窃读”和窃书,虽然只有一字之易,但那内涵、那意思,  相似文献   

5.
王燕 《现代语文》2007,(8):86-86
高中语文第二册(鲁教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对《西江月》二词的解释是:“这两首词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的手法揭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教师用书》上也说“应当从正面理解贾宗玉的叛逆性格。”对此我不敢苟同。在我看来,《西江月》二词是贾宝玉的真实写照。别的且不论,“愚顽怕读文章”确是事实。综观《红楼梦》一书,  相似文献   

6.
在《山东教育》今年1、2月合刊上我读到了常丽华老师的一篇文章,名为《一本让你静静流泪的书》.写的是她引领学生读《一百条裙子》的经历和感受。[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中学文科》2005,(7):15-24
有了书,才将古今距离的时间拉近了。“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从这几句话让我们看见了两千多年前一个名叫孔丘的老头子的形象和疲惫倒霉的样子(读《孔子世家》)。有了书,才将地域的远近缩短了。在黄土高原上我们能望见驶向冰岛的渔船和大海里汹涌的波涛(读《冰岛渔夫》)。读但丁的《神曲》,一个在尘世的人可以认识天堂和地狱。  相似文献   

8.
读“闲书”     
小孩子最愿过春节,有好东西吃,有新衣穿。 春节来临的标志是父亲在书房写春联,印象最深的是,他常写:“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他喜欢读《尔雅》《伤寒论》和带插图的《本草纲目》等,用现在的话说,这都是父亲的“专业”书。  相似文献   

9.
刘方成 《课外阅读》2008,(10):30-31
古代孩童读经读的是什么书有《四书》、《五经》,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孝经》等启蒙读物,还有如唐诗宋词、《左传》、《史记》等。  相似文献   

10.
沈善增 《中文自修》2006,(10):46-47
你知道《老子》吗? 你知道《老子)吗?我想,很多人会回答,当然。 你真知道《老子》吗?这就难说了。 说起《老子》,你可能会感到,这是一本十分深奥的书,“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云里雾里,稀里糊涂。也可能会觉得,这是一本非常了不起的书,仅仅五千多字,似乎包罗万象,世界上什么事情都说到了,任何问题都可以在书里找到答案;甚至认为读通《老子》,可以得道成仙。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就《苟子》中引《诗》和论《诗》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苟子》引《诗》中《雅》居多的原因;浅析了苟子论《诗》。即“《诗》、《书》之博”与“《诗》、《书》故而不切”是否真正矛盾,及何为荀子提出“善为《诗》者不说”的意会读《诗》法。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万历阁臣任职内阁期间的奏疏的记载,《万历起居注》、《明神宗实录》和万历阁臣集或奏疏集虽然有优劣之分,但可以互为补充参校的作用极为明显。研究万历朝朝政时,万历阁臣任职内阁期间的奏疏不可不读,而阅读这些奏疏时,将以上三书互相参照来读实不可忽视。近日笔以《万历起居注》为主,参照阅读了李廷机的《李节集》及《明神宗实录》的有关部分,将三书所记李廷机任职内阁期间的奏疏作了对比,对比的结果充分证明了以上所提出的论点。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等4篇课文组成,都包含着如何做人的哲理,给人以深刻启示。“生活”是一本永远读不完、也读不够的书。我们每天接触千奇百怪的人、事、景、物,  相似文献   

14.
诵读,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我国自古就有诵读的传统,尤其对诗歌的诵读更加重视,因为古诗词本身就是语言艺术,大多可以配乐吟唱,具有极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性,古代诵读诗词用“吟诵”的方法,即接近于歌唱的诵读,但也同诵读一样,“都要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中国的吟诵传统是与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一同开始的。《论语》中就有“诵诗三百”的话。《孟子》也说:“诵其诗,读其书。”孔子堪称我国古代第一位著名的诗文吟诵专家,《庄子》里就有记载:“孔子读《春秋》,老聃踞灶觚而听。”屈原《渔父》中有“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的说法。其他如《孔雀东南飞》有“十六诵诗书”句,李白《游泰山六首》(其四)有“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句。  相似文献   

15.
大学第一年过生日那天,一起读小学读中学读大学的朋友送了我一本书《世网》,书拿着沉甸甸的,蓝色的封皮,当时就随便瞅了几眼,大致知道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描述痛苦与不幸的磨难如何使主人公日臻成熟。后来又断断续续地翻,实在是觉得书太厚而将其搁之书柜了,再之后就知道了原来这本书还被译为《人生的枷锁》。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就《荀子》中引《诗》和论《诗》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荀子》引《诗》中《雅》居多的原因;浅析了荀子论《诗》.即“《诗》、《书》之博”与“《诗》、《书》故而不切”是否真正矛盾,及何为荀子提出“善为《诗》者不说”的意会读《诗》法.  相似文献   

17.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近日在网上搞了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在对近3000名读者的意见进行统计之后,得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结论:《红楼梦》高居该榜榜首,是读者们吐槽最多的“读不下去”的书。不仅如此,在这份榜单前10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此外还有《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瓦尔登湖》等外国名著,也“不幸”跻身前10名之列。  相似文献   

18.
金蔷薇与金玫瑰都是落叶灌木,枝茎上密生小剌,都能开很美的花朵。不过这里我要讲的是一部书。它先后被翻译到中国时,却有着两个均被读乐意接受的中书名:《金蔷薇》与《金玫瑰》。这一现象的出现,恐怕在外国名的翻译与出版史上也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9.
《父母必读》2013,(2):9-9
最近,在读两本书。一本是《纽约时报》记者、普利策奖提名人安-克里藤登的《妈妈值多少钱?》,另一本是美国儿童文学史上多产作家玛格丽特·怀兹·布朗的图画书《重要书》。  相似文献   

20.
近读临沂师范学院院长、教授韩延明博士新著《大学理念论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版,简称《论纲》)一书,浮想联翩,感悟颇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