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现“三个转变” 正确指导大学生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过连续扩招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2003年,毕业生将达到212万,2004年将达到250万人。不论从当前和长远来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是当务之急。但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就业形势发展的需要,比较严重地存在着重“进”轻“出”,重“国”轻“民”,重“就业”轻“创业”等现象。因此,克服和转变这些有碍毕业生就业的现象,是实现拓宽就业门路、正确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前提。一、克服重“进”轻“出”的现象,从思想上组织上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在高校里,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2.
《教育与职业》2007,(34):108
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这是颇具特色的一种大学生求职现象。期望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无可厚非,但高期望值不应该是脱离社会需求的一厢情愿。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进人“大众教育”时代,不可能每个大学生一毕业就进大机关、大企业、大单位,很多人都必须要从基层干起,在实践中锻炼成长。“要做就做最好”,这当然是一种可贵的精神追求,但是在许多时候、许多场合,  相似文献   

3.
据统计,2004年的毕业生有50%以上都进入私营企业工作。这意味着毕业生的就业取向已从传统的进政府机关、进事业单位、进国有企业、进三资企业转变到进私营企业了,也意味着广大毕业生在2005年新的一年要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4.
《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自今年6月7日起正式颁布实施,今后国家各级政府机关对公务员将严格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公开考试严格考核录用。这标志着国家公务员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山东卫视曾就“大学生素质是否下降”进行电视辩论,同时请观众表态。共有约两万人投了票。其中约80%认为大学生的素质下降了。这多少可以折射出今天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任何一项事业的成败,主要在于人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教师队伍的素质关系密切。选人用人方式是影响教师队伍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2005年11月26日,中央机关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举行。报名者与职位需求的比  相似文献   

6.
迈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就业,再择业”,还是“先择业,再就业”,这是摆在每个面临就业的同学面前的两难问题。随着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大,“就业”成了大多数毕业生求职时的首要考虑因素,能够找个地方先上班,能够先养活自己,成为大多数毕业生步入社会的第一个目标。虽然“就业”的压力远远大于“择业”,但大多数同学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还是非常谨慎的,一直在平衡着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从笔者近五年的招聘及个人经历看来,第一份工作对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至关重要,大学生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对于其职业生涯的影响非常巨大。  相似文献   

7.
新学年的开始,意味着新一届大四同学又将面临求职择业这一人生的重要抉择。应届毕业生应如何面对就业呢?笔者以为,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环节,是就业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一、把握“就业行情” 所谓“就业行情”,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政策“行情”。如今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已经不再包分配,大学生要进人人才市场“自主择业”。“自主择业”不同于西方国家的“自由就业”,不是想到哪儿就去哪儿,而是要在国家就业政策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就业。国家对教育部所属院校、各部委所属院校、地方院校的毕业生就业范围,是有明文规定的,如果你…  相似文献   

8.
2005年国家级招考,是一次中央、国家机关招考,共有31万多人通过资格审查,合格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的比例平均为37.3∶1。各省、各市、各机关公务员招考的报名也是热流滚滚,形成了席卷整个社会的一股“考官潮”,赶考队伍中大都是大学毕业生。这究竟是一种社会进步还是倒退,值得深思。陈唯在《新世纪周刊》2005年第1期上撰文分析了其中的隐忧:“考官潮”代表着追逐利益的方向,这种现象有四方面的原因使然。一是公务员的“含金量”。公务员工作稳定,含金量高,挑战小,一旦跨入门槛,生、老、病、死,皆有人管,毫无后顾之忧。二是“就业压力”下的爆…  相似文献   

9.
创业就业工作就表面上看是学生的个人问题,究其本质却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但社会的现实是:一方面是许多企业和地方的“用工荒”,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的“就业难”.出现这种“相悖”现象的根源在哪儿?如果我们站在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视域中来审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发现,高校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思想教育和政治信仰培养方面存在缺失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之一.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忽略了大学生关于就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可以从建国后大学生就业的政治工作宣传中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0.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不明朗的就业前景下,大学生热衷考证,以期用证书作为就业的“敲门砖”,叩开企业、机关的大门,现实中很多人事与愿违.本文通过对考证热这一现象的调查研究,辩证分析了考证的利和弊,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35,自引:8,他引:35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随着高校毕业生外部就业环境的变化,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专题为此对全国20余所高校的就业工作机构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我们认为,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领域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问题一:就业指导定位问题有待解决我国在就业指导的定位,存在着两个相互连带的问题。其一,从就业开展指导时间的角度看,我国处于基本上以毕业班学生为对象的“第四年指导”状态,国家要求的“全程化指导”的应有局面还远未形成。而且,对于就业指导“从何时开始”这一工作范围定位的重要问题,各高校基本上都存…  相似文献   

12.
据统计,2005年的毕业生有50%以上都进入了私营企业工作。这是不是意味着毕业生的就业取向已从传统的进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三资企业转变到进私营企业了呢?是不是意味着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已经有了转变?  相似文献   

13.
找工作时,实习经历往往会被用人单位看重。那些有着知名企业实习经历的同学,往往更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不仅如此,一些实习表现优秀的同学,还可能被原公司直接录用。实习,给就业铺就了一条宽敞之路。从小李和小罗两位同学所述的实习经历中,我们或许也能得到一些启示,为自己的就业拓宽一下门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19):i001-i002
为满足中央,国家机关补充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将组织实施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103个部门)考试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约8400人)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从身边的同学中了解到大学生普遍存在就业信心不足的情况,同时,经济危机的影响与社会评价也对大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于是,我们以大学生就业信心的影响因素为题,运用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就业信心与其群体的自身特点和外界影响都有关.我们建议社会、家庭、学校和大学生本身都要注重教育学生与社会的接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充分利用大学生这一宝贵资源为社会造福.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价值观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和调节作用,它使个体的行为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在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一线工作者,我们试图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了解大学生在就业时的价值取向,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以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实际问题。为此,我们设计了“毕业生就业价值观调查问卷”,问卷问题分行为取向和价值判断两大块。并且于2003年6月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了书面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719份,其中男生429人,女生290人,贫困生347人,非贫困生482人…  相似文献   

17.
有人会说,入世是国际贸易的事儿,和老百姓有啥关系?其实不然——实惠一:就业岗位增多“毕业后,可以去机关、国企,还能去外企找工作。”大学生小刘说。入世后,世界500强企业中480多家在华投资,外资企业已达到几十万家,这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目前直接在外资企业就业的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牵动着千家万户,是政府、社会、学校和师生共同关心的大事。作为高校,我们一直致力于深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研究,努力探索和建立新形势下高校就业工作新机制;在具体工作中贯彻“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改革方向,以“学以致用、人尽其才、择优推荐”为原则,通过“双向选择”,竭尽全力地把毕业生输送到既是国家需要又能充分发挥才能的工作岗位。一、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推进高校就业工作在大学生就业日趋严峻的新形势下,高校在观念上必须具备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影响学校发展全局的战略性…  相似文献   

19.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最活跃的生力军,是我国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力量。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但是随着1999年中央决定扩大招生规模后,我国高校的毛入学率快速增长,高等教育逐步迈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由此也带来了严峻的就业形式和就业压力。因此,必须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我们要打破一些传统、作出一些新的思考。一解放思想,注重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高等教育处在“精英教育”阶段时,高等教育毕业生供给小于社会需求,是毕业生的“卖方市场”。社会提供的“精英”岗位充足,高校毕业生在“精英”岗位上就业成为可能和必然,因此这时的高校毕业生处于“精英就业”阶段。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大学生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宠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同普通劳动力一样不存在统包统分的问题,而是要公平地参与社会竞争。竞争筛选的结果是:一部分大学生通过竞争进入社会精英岗位,同时也必然会有一部分大学生从事与大众化相适应的“蓝领”工作,成为高级蓝领。这...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实现就业与创业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就业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经过调整,不断趋于合理。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要做到确保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这必将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基本的就业空间。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对就业创业问题进行了理论思考,阐述了实现大学生就业创业体系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