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对这一观念的出现进行了分析,并就其就业市场的影响进行了阐述,提出要正确理解“先就业,后择业”,切不可断章取义,要正确宣传“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鼓励高校大学毕业生要诚实守信,对待自己的职业生涯,切不可草率,要诚心善待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良好的开端是未来成功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巴西:先就业后择业 随着巴西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劳动力市场收缩,超过12%的失业率使众多大学毕业生在寻找第一份职业时失去了选择余地。“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已逐渐为巴西大学毕业生所接受。大学生普遍认为,毕业后只能先就业后择业,不管对工作是否满意,都要先干起来,逐步积累工作经验,一边工作,  相似文献   

3.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作为即将走出象牙塔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选好第一份工作、找准个人职业生涯的起点至关重要。这其中,理清就业、择业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关系,更是成功的关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不少疑问,我们在这里答疑解惑,以飨读者。问:就业与择业的区别?答:就业,简而言之,指的是找到一份工作,获得物质上的报酬,从而解决自己的生活经济来源问题。择业,不光是找到工作,而是要在众多的就业机会里选择某个适合自己的、长远来看能够获得更好的成功的职业。总而言之,它意在选择,是主动的、自主的就业,而非被动的就业。它应该是有…  相似文献   

4.
我们常常听到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这样互相安慰:“先干着吧,慢慢再寻找机会”!随着“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被大多数大学生接受,第一份工作给大学生带来的法律纠纷也越来越多。很多人希望通过重新选择得到机会,然而重新选择的成本又太高一一譬如要忍受毕业即失业的痛苦、重新寻找工作的支出、户籍档案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学生就业突出表现为结构性矛盾,从全国来看不是没有可供毕业生就业的岗位,高校就业促进中心、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各界应给予热情的关心,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具体的帮助,而大学毕业生也应调整心态,理性、积极地选择就业。求职“冲刺期”的毕业生较集中反映有三大“心结”,以下提出一些有助毕业生调整心态、突破求职瓶颈的方法。一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怎么办?”一名法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说:“近来参加了不少面试,都没找到合适的单位。我不太在乎薪资,只是希望进一个有前途的公司,能有一段长期的发展。很多同学都劝我‘随便先找个工作’,我也有些动摇了。难道我只能‘先就业再择业’了吗?”对此,职业指导专家指出,这种“对第一份工作的困惑”是毕业生最普遍的困扰,第一份工作确实会给今后的职业生涯带来较大影响,但如果以“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为由而不就业,是不明智的。工作是融入社会、保持竞争力的一种主要方式。大学生毕业后,如果在一两年内毫无从业经历,那么其学历、知识的竞争力将会趋低。对于目前仍未找到合适工作的毕业生来说,应调整心态积极就业,今后可能会“柳暗花明”。二是“学历不够高,怎么能找到工作?”一位应届毕业生说“:我快25岁了,只有中专文凭,能应聘的岗...  相似文献   

6.
当前毕业生就业突出表现为结构性矛盾,从全国来看不是没有可供毕业生就业的岗位,高校就业促进中心、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各界应给予热情的关心,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具体的帮助,而毕业生也应调整心态,理性、积极地选择就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怎么办?”一名法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说“:近来参加了不少面试,都没找到合适的单位。我不太在乎薪资,只是希望进一个有前途的公司,能有一段长期的发展。很多同学都劝我‘随便先找个工作’,我也有些动摇了。难道我只能‘先就业再择业’了吗?”专家指出,这种“对第一份工作的困惑”是毕业生最普遍的困扰,第一份工作确实会给今后的职业生涯带来较大影响,但如果以“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为由而不就业,是不明智的。工作是融入社会、保持竞争力的一种主要方式。从学校毕业后,如果在一两年内毫无从业经历,那么其学历、知识的竞争力将会趋低。对于目前仍未找到合适工作的毕业生来说,应调整心态积极就业,今后可能会“柳暗花明”。“学历不够高,怎么能找到工作?”一位应届毕业生说“:我快25岁了,只有中专文凭,能应聘的岗位很少。我也想念书,可要是去读大专,3年之后就是28岁,工作很可能更难找。我该怎么办?”专家认为,一些毕业生主观上也想做一番事...  相似文献   

7.
由于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日趋严峻,许多大学通常都要在最后半年的时间里,安排毕业生自己找工作落实实习单位,因此叫“预就业实习”,以期毕业前落实工作单位。所以毕业生预就业实习单位大都成为就业单位。每年临近毕业的最后一学期,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就业问题都有一种心事,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就业单位,如何给自己正确定位,也有部分同学盲从、受骗,贻误了自己择业的最佳机会,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本文侧重谈谈毕业生在预就业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三个问题(一)择业单位;(二)择业心态;(三)择业防骗。一、选择合适单位,兼顾兴趣特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逐年递增,由2003年的212万人到2004年280万人,由2005年的338万再到2006年的413万人,四年中毕业人数增加近一倍,平均每年递增达25%,这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无疑是极具压力和挑战的。因此,客观分析就业形势,不断更新就业观念,是解决毕业生就业的当务之急,那么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让他们少走弯路,选择一份能够发挥自己才干的工作呢?“反弹琵琶”逆向的择业思维,[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为数不少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采取了“先暂时就业 ,再择业”的“权宜之计” ,这种现象是我国特定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本文试通过大学毕业生就业时的应然、实然状态来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内外原因 ,“权宜之计”产生的外部因素是高校培养人才结构与社会需求错位、人员流动障碍、人才高消费的学历社会等 ;内部因素是择业者的功利型就业观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过渡策略。  相似文献   

10.
预期理论对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行为的框架效应做出了一个很好的解释,即在受益情况下,大学生一般会选择肯定受益的选项而不是期望价值相等或者期望价值更火的风险选项。但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行为不仅延长了个体实现就业目标的时间,而且造成了毕业生高跳槽率与企业轻培训之间的恶性循环。职业生涯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范大学生的就业行为,使人力资源获得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1.
调查显示,当前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对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信心,"先就业再择业"观念已为大多数毕业生所接受,毕业生对招聘单位薪酬福利的要求仍处于偏高状态。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形成与其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有很大的关系。相当多的大学生对自身的定位和未来的职业方向并没有清晰的目标和计划,正是缺少职业规划,导致了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的盲目和挫折。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当前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现象:先就业后择业。从一个角度来说,这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一种思路;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恰恰表现出了大学生对自身定位的不明确。大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还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也不清楚自己到底应该如何开展自己的职业生涯。而与之形成对比的却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市场的空白!为了了解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以及得到职业生涯规划市场的可行性分析的资料,更为了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我们进行了这次调查。一、调查情况本次调查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回收500份,有效问卷456份,问卷有效…  相似文献   

13.
曾恒 《教书育人》2008,(1):54-57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已由国家统一分配转变为毕业生直接与用人单位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一制度的建立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加之高校连续扩招,就业人数急剧增加,就业难度日渐增大,给广大的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一些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障碍,这非常不利于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4.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北森测评网和新浪网联合举办过“第一次就业调查”,其结果显示:半数人第一次选择工作时是盲目的,有33.2%的人是“先就业后择业”,16.3%的人是“没有太多考虑,跟着感觉走”而选择了第一份工作,只有11.1%的人根据兴趣爱好,6.4%的人根据未来发展进行选择。调查表明,  相似文献   

15.
2013年被誉为"史上就业最难年",毕业生人数达699万,之后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2016年毕业生人数高达756万,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国家大力提倡"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毕业生就业的良性发展。高职毕业实习是每一名高职学生需要面对的"课题",这是通往就业、择业和创业的第一步。我们如何做好高职新生入学就业指导第一课——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授课工作,让学生转变心态,积极规划人生,对于培养高职高素质人才起着良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应届毕业生求职人数剧增,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引导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合理规划就业至关重要。本文强调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规划未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认清就业形势,正确自我定位和确定择业目标三个方面着手,帮助同学进行职业定住,顺利求职应聘。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了解毕业生的择业心态,更有效地进行就业指导,我们进行了2005届大学毕业生择业意向的调查。本次调查涉及“就业计划、择业理念、就业地点选择、就业行业选择、择业的主要渠道、选择就业单位”等六个方面,涵盖了择业的心理层面和行为层面,就业的外力因素和内在因素。接受本次调查的是省属某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765份,回收650份,回收率85.98%,其中无效卷2份,有效问卷648份,有效率85.70%。一、分类统计:1、你的就业计划是:考研2.30%;考公务员10.80%;毕业就去就业65.70%;不急于就业等机会再说8.50%;专…  相似文献   

18.
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少刚刚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无所适从,在标准高、压力大的前提下,很多高校毕业生放下“身价”,选择了先就业、再择业的求职方式,对薪资要求一降再降,“零工资就业”无疑成了缓解这一问题的无奈之举。从大学生自降期望薪金的现象来看,学子们的就业观念正从盲目追求高薪的误区得到理性回归,能够促进用人单位量才付酬,才适其值。  相似文献   

19.
先就业后择业到底对不对? 现在许多高校在大力提倡"先就业后择业",从就业结果的角度来看是正确的,但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是否值得商榷?作为权威的职业规划咨询机构,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认为,"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正是造成大学毕业生一年内频繁跳槽的一个主要原因.大学生要及早为自己做出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自己职业方向和目标进行选择才是科学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教育管理》2010,4(2):61-61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首先要切实转变“就业定终身”观念,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首先要学会生存,这就必须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就业观。如今竞争上岗、人才流动和再就业已成为普遍现象。职业是可以变化的,就业是一个动态过程,大学生要以平常心对待第一次就业,即使初次就业不理想,以后还可以重新选择职业,有了这样的观念,就业时就大可不必顾虑重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