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射"和"矮"是两个有趣的字:"射"字拆开成了"寸"和"身","一寸之身"不是"矮"吗?"矮"字拆开成了"矢"和"委"."矢"即箭;"委"可作"拋弃"解,容易使人联想到"扔出去".把箭扔出去,不就类似"射"吗?据此,有人怀疑:造字之初,"射"、"矮"的字义,当是这两个字对调后的意义,即"矮"的意义是射,"射"的意义是矮.  相似文献   

2.
有一天,释迦牟尼和孔夫子坐在一起论道。在休息的时候,佛祖写了一个“射”字要孔子辨认。孔子回答说:“这是射箭的‘射’字。”佛祖摇着头说:“错了,错了!身子仅有寸长,此矮人的‘矮’字;而‘矮’字,才是射箭的本字。你看:‘矢’者,箭也;‘委’者,放也——将箭放出去,不是‘射’字吗?”孔夫子听了,若有所悟,沉思片刻之后,写成一个“重”字,问:“大师可认得这个字?”佛祖答:“此乃轻重的‘轻’字,有何难哉!”孔子摇头晃脑地说:“非也,非也!此字乃‘千里’二字组成,乃是出门的‘出’字,意为出行千里也;而出字是两座山重叠在一起,自然就‘重’…  相似文献   

3.
“矮”与“射”□四川仁寿县教研室廖建华有位教师问我,“矮”与“射”两字是不是造反了,“射”应为“矮”,身体一寸,不是为矮吗?“矮”从矢从委(“委”有抛弃、派出之意),不是为射吗?真的是古人造字之误,或是后人误读误用了吗?我们分析一下这两个字的构字特点...  相似文献   

4.
武则天极富才学,对文字也颇有研究。一次,她忽然灵感一动,对群臣说:"我发现,‘射’字由‘身’、‘寸’构成,一个人身高只有一寸,这不是‘矮’字吗?‘矮’字由‘矢’、‘委’构  相似文献   

5.
校园逸趣     
注音有错同学甲对同学乙说“:我昨夜琢磨了半夜《古代汉语词典》,发现有两个字古人恐怕搞错了注音。“”哪两个字?“”矮和射。”“何以见得?“”你想‘委’字古代有推投之意,矢就是箭,把箭推投出去不就是射吗?“”哦,有点道理。那‘射’呢?“”射更简单了,身体才一寸高,那还不矮吗?”提前止痛放学前,老师把兰苗叫到办公室,拿出一粒止痛片说“:你把它吃下去吧。”兰苗不解地说“:我身上哪也不痛呀!”“过会儿就会痛了。我已经把你考试不及格的消息告诉你爸爸了。”纸条考试时,小刚向王海扔来个纸条“‘:恍惚’是什么意思?”王海迅速在纸条上…  相似文献   

6.
从报上看到一篇短文,讨论“矮”与“射”的意义,该文作者同意某笔记作者的看法,认为这两个字用错了,应该交换过来使用。我觉得这种理解不妥,因为“矮”和“射”各有自己的来历。先说“矮”字。《说文新附》说:“矮,短人也。从矢,委声。”显然,“矮”是一个较为后起的形声字。  相似文献   

7.
这几年不断听到看到一种说法:我们经常使用的汉字中,有两组、四个字使用颠倒了,这四个字分别是“重”和“出”、“射”与“矮”,这、四个疑似用错的汉字真的错用了吗?  相似文献   

8.
有些汉字的字形与意义恰好相反,却误用了几千年。如:“牛”、“半”与“鱼”:“牛”字从形体上看只有半边一撇,本该读作“半”字;而“半”字头生双角,活像一头牛,本该读作“牛”字。有人却说“鱼”才是真正的“牛”字,理由是:头上有角,在田间劳作,有四只脚(“鱼”的繁体字为“魚”)。不是牛是什么?而“半”才是真正的“鱼”字,因为鱼有一条侧线,如果把它横着写“(?)”  相似文献   

9.
说“射”     
“射”与“礼”、“乐”、“御”、“书”、“数”并称六艺,是周代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技艺。到了汉代还在延续,《汉书·张衡传》载:“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即包括射术。古人既崇文,也尚武,射箭是必学的武艺。孔子兴办私学,既教礼乐,也授射御。“射”的本义就是射箭,原写做“身矢”,《说文解字》解释为:“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从矢从身。篆文射从寸。寸,法度也,亦手也。”射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活动,善射者被视为神人,后羿射日的古老神话传说就证明了这一点。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弓弩的杀伤力与优…  相似文献   

10.
“晋”字,在甲骨文中上面是两支箭,下面是个“日”,有人认为是两支箭射太阳,这就是“二矢射日”。因此“晋”的本义是指射日之箭。先民们在“晋”字中设计了箭的形状。两支箭射向太阳,这就不得不使人们想到,这与后羿射日有没有关系?在中国古代神话里,有“后羿射日”的故事。相传远古时代,天上十个太阳,把大地烤焦了,人们无法生存。天帝令天神后羿到人间去解救万民。后羿会见了尧帝,尧帝请后羿射太阳。后羿拉开神弓,搭上神箭,一连射下九个太阳,大地顿时凉爽了许多。后羿正要射最后一个太阳,却发现最后一支神箭还在尧帝手中。尧帝说:“太阳对…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第三册《白马篇》有这样两句:“宿昔秉良弓.梏矢何参差。”对这两句,课注释说:“宿昔秉良弓:平对手执良弓。宿,平时。昔,过去。梏矢何参差:梏木杆的箭(装在箭袋里)是那么不整齐。”笔认为。这两个注释中,对“宿”、“昔”和“参差”的解释都欠妥。因为一方面“平时”和“过去”这两个意思.在汉语里无论如何也揉不到一块.违背汉语的语义关系;另一方面“梏木杆的箭(装在箭袋里)是那么参差不齐”,这个解释与作要刻画的主人公的英武形象的意图相矛盾.甚至破坏了人物形象一箭囊中的箭尚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疆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  相似文献   

13.
《段太尉逸事状》“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中的“都虞候”,有的版本印作“都虞侯”。按:“侯”古时写作(厂矢)。从古字形看,它是由“厂“和“矢”组成的,其义与射箭有关。《小尔雅广器》曰:“射有张布谓之侯”。由于古时以射选贤,射中者获封爵,因而称之为诸侯。这里的“侯”字义已从“箭靶”引中为一种爵  相似文献   

14.
〕yī是“一”字的标准读音,然而在具体的普通话交际中,还读作yí、yì、yi、yāo。一字读作yāo,除单说用于赌博外,一般是不能单说的,经常用于一个至少由两个数字组成的数词短语中。由“1”字组成的数词短语,读yāo时没有计数功能,只有称代功能。一字的读音yāo日渐固定,可以作为异读音明确下来  相似文献   

15.
“付”、“副”、“傅”这三个字,音同义异,在使用上常常出现混淆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加以区分。先看“付”。《说文》:“付,予也。从寸,持物对人。”寸,徐铉云:“寸,手也。”作为部首,是手部的一个分支。从寸的字多与手有关。如肘、射、封等。《字汇》:“付,授也。”拿东西交给别人就是“付”。《群英会蒋干中计》:“汉大丞相付周都督开拆。”  相似文献   

16.
张鸿芩同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四年制初中一册语文课本,编者对其中所选文言诗文作了较为细致认真的注释,这无疑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美中不足的是:在某些地方仍不免存在着漏注、误注或虽有注释而失之过简的现象。笔者不揣浅陋,试作补正如下: 《学弈》:“思援弓缴而射之。”对于这句话课本上注释为;“想拉起弓箭去射它。思:想。援:拉。缴:生丝绳,用它来系在箭上,射鸟用。于是把系着丝线的箭叫‘缴’。”(见课本288页注⑩) 笔者意见:“缴”,本义是生丝绳,用它系于箭上来射鸟。在这里通过借代修辞手法把它来代“箭”。那么,“援弓缴而射之”就等于说“援弓箭而射之”了。也就是说,这句话中的“弓”与“缴(箭)”是名词性并列结构,用作动词“援”的宾语。因此,“援”字便应与“弓”和“缴(箭)”二者都能相配搭才行。但课本中把“援”释为“拉”。“拉”只与“弓”可以配搭,而与“缴(箭)”便不能配搭了。我们能说“拉弓”,但不能说“拉箭”。这里犯了动宾配搭不当的毛病。查新版《辞源》中“援”字条,其第一义项释“援”为“拉”,第二义项释“援”为“持”,“持”就是“拿”的意思。这句话中的“援”字应选取第二义项释作“持”,也就是“拿”,这样就能够与“弓”和“缴(箭)”二者都  相似文献   

17.
《醉翁亭记》“射者中”注释辨正湖南/陈瑞衡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一语的注释,常见有两种:一为“投壶”说,一为“射箭”说。“投壶”说如下:投壶的投中了。射,指投壶,古代一种游戏。把箭投入壶中,以投中多少决定胜负。(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加入WTO、北京申奥成功,大大激发了群众性的学习英语热潮,这无疑是件大好事。但是在学习英语的热潮中,也有一些误区,妨碍人们学好英语。一、不重视基本发音过去,我们的英语教学大多只重阅读,不重口语,所以也不重视英语的发音。现在这种“哑巴英语”教学正在得到纠正,但是,不少人的基本发音不正确。英语发音中的某些音在汉语中找不到,于是许多人就按汉语的发音习惯去读英语,不免带有汉语方言的特色。例如:北京人往往把英文字母“L”读作“癌路”;把“M”读作“癌木”;把“X”读作“癌克似”等等,而且不以为错。更有甚…  相似文献   

19.
灯谜与数学     
历史上有指南针,有没有指北针?有的。宋·沈括《补笔谈》卷三载:“以磁石磨针锋,则锐处常指南,亦有指北者。”以“指北针”为谜面,打数学用语“对称中心”,卷帘兼求凰格,底依格读作“心中称对”。“对”字为求凰格附加字,剩下的“指”对“心”,“北”对“中”,“针”对“称”(同“秤”,家庭用物),如此对法,可谓铢两悉称,虽双格并用,也不妨碍理解。或谓此谜何不直接以“指南针”作谜面,而要绕一个弯用“指北针”?因为“南”字对“中”字.两字同是平  相似文献   

20.
在私营企业上班的劳动者通常被称为“打工仔”,平常人们这么喊,媒体上也这么叫,好像名正言顺。可最近在一次私营企业员工座谈会上,当有的员工提出能否呼吁一下“以后别再叫俺打工仔”时,笔者细一琢磨,这个称谓的确不合适。   “打工仔”在日常工作中生活中叫得已相当普遍,可在新华词典里却查不到这个词,只有“仔”字,其一读作“ Zi”,指幼小的牲畜、家禽;其二读作“ Zai”,同“崽”,指幼小的动物。不论以哪种词义,让它和打工连在一组成打工仔一词,都很难有一个科学准确的解释。只是这时明显感觉到如称私营企业的员工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