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诗贵含蓄。无疑《礁石》是一首含蓄蕴藉,意象丰盈的好诗。你看它,句句写礁石,实则是  相似文献   

2.
《礁石》一诗中写道:“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打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读了这首诗,会令人自然地想到浩瀚的大海,它永远不停地翻着巨浪。海上的任何一只航船,都会或多或少地经受风暴与巨浪的洗礼。这不正像一个人一生的路上,无论如何都不会  相似文献   

3.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个浪都扑在礁石的脚下,被打成碎片,散开……它的身上、脸上,到处都是伤痕,但它依然挺立在那儿,含着微笑,面对海洋……这是诗人艾青笔下的礁石形象。  相似文献   

4.
无数个浪,无情地扑过来,那礁石没有躲避,而是勇敢地面对。毫无疑问,礁石身上是伤痕累累的。“但它依然站在那里”,浪再无情对它也无可奈何;“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多么乐观,多么自信 !   我知道自己的人生路和别人一样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想做一个强者,所以我愿意是这样一块礁石。   简评:从这篇小文可以看出,作者对象征这种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礁石》一诗内涵的把握也是准确的。优秀的诗歌就是这样,让我们感受到美,同时,又让我们若有所悟。 直面挑战 乐观自信$湖南浏阳龙伏中学@陈昀  相似文献   

5.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拍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艾青(1910—1996),我国著名诗人。他以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奠定了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意象独特、讲究哲理是艾青诗歌的特点。●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礁石比作一个坚强、乐观的人,从而展示了诗人的胸襟、意志和人格。“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这一句,已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游途趣闻〕礁石@艾青  相似文献   

6.
礁石     
大海是一本百科全书礁石读了千年万年仍未读懂它还在读日日夜夜时时刻刻 分分秒秒从不休息尽管读瘦了身体尽管读出,了满脸皱纹… [评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的礁石是被赋予人格的形象。从中我们既可以联想到不知疲倦、刻苦攻读的学子,也可以联想到当今社会对于我们所提出的要终身学习的要求……这种意象的不确定性,给读者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审美愉悦,是一首很有诗意的成功之作。赵苑荐雷雨团评礁石@吴朝琳!221006$江苏省徐州市撷秀中学初二 @雷雨田  相似文献   

7.
艾青写过一首小诗《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已成为我的座右铭。艾青一生中遭遇了太多的坎坷,但他复出后,依旧为祖国和人民引吭高歌。他曾说:"我是乐观的,也是达观的。一辈子不知道摔过多少跤,摔  相似文献   

8.
图1是一个双关图,在心理学上常常被引用.当你凭直觉认定这是一个男人的头时,就会由此找到他的眼镜、鼻子甚至鼻毛……而当你凭直觉认定这是一只老鼠时,就会由此找到它的耳朵、眼睛、胡子、尾巴……此过程说明人们普遍具有直觉基础上的联想与创造能力,是“男人”还是“老鼠”?这是直觉选择的结果;而由得到的“眼镜”、“鼻子”、“鼻毛”、“耳朵”、“眼睛”、“胡子”、“尾巴”……就是人的联想与创造.这一心理学现象的启示在于在数学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直觉选择基础上的联想与创构,  相似文献   

9.
真的爱你     
这是一个“爱”字泛滥的时代,在电视里、在电影里、在无数流行歌曲里,我们总会不停地听到“我爱你,我爱你……”可是我们也常听到“爱是一种说不出的痛”,“爱我,还是爱他?”,“我们的爱,一旦错过就不再”……很多的爱,仿佛是油锅、刀海,让人们煎熬、痛楚,但很快的,它又轻轻飘飘的,就那么溜走了。  相似文献   

10.
【开栏语】“物理学家发现宇宙有四种力/强力弱力引力电磁力/但我发现了一种新的力凌驾一切/我谨向你提议/爱的统一理论……”这是威廉斯的一首《爱之力》,它向我们展示了天文物理是最美丽的。正因为我们对宇宙的无限热爱。也正是宇宙美丽得无以伦比,才引得无数英雄竞折腰,使人类锲而不舍地勇敢探索,让我们领略到宇宙的无穷奥秘。“神舟”的飞天、黑洞的揭秘、“勇气号”的登陆、人类空间站的建立……让我们饱览宇宙的神奇,为人类插上想像的翅膀,进军这浩瀚无边的宇宙,让我们把深情的目光投向这神秘的宇宙,去探索它更多的秘密  相似文献   

11.
84分断想     
84分,在我眼里,它是那么小的数字,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心中的惭愧。 考试前,老师让我们读数学法则,我心里反抗:读什么读,我都会,还让我们读!我笑嘻嘻地看着其他同学张大嘴巴“哇哇……”地读,我觉得他们真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特区教育》2014,(11):20-20
儿童文学家林良在《纯真的境界》中说道: 诗的写作很自由,尤其现代的新诗……我们对诗的唯一要求,就是一首诗要有“诗趣”。我们读一首诗,读着读着读完了,如果诗里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地方让你心动,让你欣喜,我们就会觉得这首诗平淡。如果你读一首诗,诗里面有地方让你心动,让你点头,那就是“诗趣”的所在。  相似文献   

13.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我们的教育方法倾向于教导学生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对某些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教学问题来说,这是对的。但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并非如此,它有许多正确答案,它依你所追求的目的而定。如果你认定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那么在你寻找到这一个之后,就会停止对其他答案的追求,就失去了大部分的想像力、创造力。“这不合逻辑”。逻辑是创造性思考的重要工具。但是,每当我们想到一个新意,自己或者他人就会运用以往的种种逻辑思维来由“外”及“里”,由“浅”入“深”地对此加以分析。而结果往往是一个令人遗憾的结论:“这不…  相似文献   

14.
我喜欢羊,比较了解羊的生活习性。羊喜欢吃野外的草,同样是草,你给它割到家,它却不爱吃;只有在野外让羊自由地吃草,它才长得膘肥体壮。这使我联想到我们的学习:老师们总是好心地把自己背熟嚼烂的知识“喂给学生”,生怕我们不  相似文献   

15.
新的中学语文教学大钢就中学生课外阅读问题作出了专项规定:初中生阅读量不得少于80万字。这说明我国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己有了具体的量化指标,它表明课外阅读在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调味品”、而成了占主导地位的”航标灯”。这一实质性的变化为中学生大学素质的提高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我们的“书虫家园”栏目就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在我们自己的家园里,你可以任意挥洒自己读书的感受──可以品味,可以联想,可以赞叹,可以挑刺……每一位“书虫”都可以读自己想读的书,说自己想说的话。 如果你读书不只…  相似文献   

16.
沙滩的伙伴     
你可知否,有沙滩的地方定有大海。它们像一对无话不说、无话不谈的“密友”。大海涨潮时,顽皮得像个孩子:它把浪花做成一艘艘小船,竭尽全力将“小船”推向远方,有的“小船”会撞在礁石上“粉身碎骨”,然后溅出无数晶莹的小水珠,发出美妙的声音,引得沙滩上的小螃蟹好奇地钻出洞,伸出它的小脑袋,向四周不停地张望……大海也十分热情,它从海底精心挑选出最美丽的贝壳,借助海浪的力量送给沙滩,沙滩也同样拥有一颗火热的心,它将深深的问候托付给小海龟,让它把这厚礼赠给大海。就这样,沙滩与大海之间不断地传递着友谊……当夜幕降…  相似文献   

17.
梦工场读时清香满口,读后才高八斗。赏美文,写佳作,让我们携手共圆一个梦!中国形象形象中国每个人都在展示自己的形象,许多城市都有“形象工程”,不少商业品牌推出各自的“形象大使”。这一切都让人很容易地联想到一个问题:中国的形象是什么?古往今来,我们有着许多形象的载体:一条飞舞于东方天际的巨龙,蜿蜒回旋于崇山峻岭之中的长城,奔腾不息的黄河,威武壮观的兵马俑,乃至一个小巧的中国结,一方柔软净滑的丝绸……这,都是中国的形象,都是中华民族的形象。那么,21世纪中国的形象又是什么?余秋雨先生曾在《行者无疆》一书中抒写了他对2000年…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的:1、由“物”引发联想,培养学生思维拓展能力。2、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一:导课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他又说:“人类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的确如此,人类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能思考。对于我们学生而言,思考可以让我们成熟,可以让我们深刻,可以让我们个性回归,并且更重要的是它能导引我们走向未知……二:首先让我们看一幅画片今天这节课,我希望每位同学能充分利用上苍赐给我们的这一个大脑进行思考(打出画片: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你在画上看到了什么?你又…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班,只要一提起酱油,就会让人在一秒钟之内联想到小华同学。为什么会这样呢?小华是什么时候、由于什么原因,与酱油结下了这深深的“不解之缘”呢?现在,让我们登上时空穿越机,来到四年级第一学期的2015届4班。在这里,我们就可以为以上的那些问题找到答案了。为了即将在班级才艺展示时演出的小品,我好不容易写完了剧本。但正当我们排练的时候,小华提出了参加演出的请求。“嗯,剧本都写完了嘛……那,你……就……  相似文献   

20.
“生活是一本书,是一本有着丰厚知识的书,是一本永远读不完、也读不够的书。”打开它,每读一篇美文,如品一杯清茶,悄悄滋润你的身心、过滤你的思想,在不知不觉中回味。慢慢寻找生活的快乐,开启生命的真谛,让生命之花精彩绽放!本期文章,让我们一起打开处处充满着智慧与学问的生活之书,让我们自信、勇敢、快乐地面对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