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导刊》2004,(1):43-43
南振中撰指出,“三贴近”的本质和核心就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主流媒体正确引导舆论的力度与新闻报道“三贴近”的程度成正比。如果偏离实际、远离生活、脱离群众,主流媒体就难以形成对社会舆论的有效影响力,等于自动放弃了正确引导舆论之责。坚持“三贴近”原则,进一步密切新闻报道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新世纪加强和改进新闻报道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宋环宇 《新闻传播》2009,(7):112-112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的新闻工作要求,新闻报道能否做到“三贴近”,不仅关系到新闻媒体能否落实好党的新闻宣传方针,能否完成好光荣使命,而且也事关媒体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林城晚报》在新闻报道实践中立足于人文关怀,以人性化报道实践“三贴近”原则,寓“三贴近”原则于人性化报道之中,推动新闻事业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开门办报是我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我们党历来主张全党办报,群众办报,要求新闻工作必须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中央又提出“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与原来提出的群众办报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可是,在办报的实际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相距甚远。群众办报更多是一句口号,群众办报不是报纸内在的要求,缺乏原动力,“三贴近”的提出从反面证明我们在群众办报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道要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三贴近”的要求,并率先垂范,自觉支持新闻传媒改进宣传工作,在新闻宣传中把版面更多地让给人民群众。胡锦涛同志也明确要求宣传思想战线在“三贴近”上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媒体在践行“三贴近”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度,既要注意解决“不够贴近”的问题.又要避免走人“盲目贴近”的误区。一些都市类报纸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占领市场,就走人了“盲目贴近”的误区.犯了导向性错误。这些报纸虽然不是主流报纸,但由于发行量较大.所以在读者中产生的不良影响不可忽视。更有甚者,在受到有关部门批评时。居然振振有辞地用“三贴近”为自己辩护,说他们在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而且这种不良倾向在一些地方有向党报蔓延的趋势。其不良倾向表现在三个方面:把盲目地照搬实际当作贴近实际,即把盲目地复制生活当作贴近生活.把盲目地迎合群众当作贴近群众。此所谓“三个误区”。  相似文献   

6.
新闻报道只有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才能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际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做到“三贴近”,就要求新闻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的心声结合起来,在新闻报道中,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如何体现新闻报道的“三贴近”,做到非常时期的“非常贴近”是新闻报道中遇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新闻资源的共享度也越来越高。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媒体竞争已经成为新闻策划水平的较量。新闻策划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媒体在市场上的地位。因此,《荆门晚报》自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围绕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进行新闻策划,让“三贴近”报道在晚报新闻中唱了主角。  相似文献   

8.
我们党历来重视新闻宣传工作,新闻媒介作为“党的喉舌”、人民的代言人”已经深入人心。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新闻宣传工作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的提出为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是新的历史时期新闻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要落实“三贴近”,  相似文献   

9.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报和党报记者的优良传统,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形式。党的十六大开过不久,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再一次殷切期望党的新闻工作者努力做到“三贴近”。“三贴近”是一个统一体的三个方面,“三贴近”中最核心的就是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关注群众。作为党的舆论工具的各级党报和党报记者在贴近群众的采访实践中,常常会遇到怎样让读者和上级都满意的问题。全面认  相似文献   

10.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切入点,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统领新闻宣传工作的新要求。如何做到“三贴近”,更好地增强报纸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吸引力,使报纸真正为广大读所喜闻乐见,是当今各家新闻媒体都在积极探索和寻求的方向,对于行业报和企业报来说,更是如此。要更好地实践“三贴近”,就必须在新闻宣传的实践中把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的心声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做到思想性、指导性、可读性的高度统  相似文献   

11.
孙柏文  韩英 《记者摇篮》2004,(10):62-62
“三贴近”是党对新闻工作的要求,是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途径。“三贴近”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12.
施中梁 《今传媒》2005,(6):32-33
党中央一再强调新闻宣传工作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可见“三贴近”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也是媒体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化能力的必由之路。“三贴近”中,贴近群众是核心。贴近了群众,也就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与新闻媒体更多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坚持把群众的意愿与利益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吴宛凝 《视听纵横》2006,(4):120-120
怎样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党中央提出,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实际,是社会生活的实际,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群众,是社会实践中的群众,实际生活中的群众。实际是根基,生活是源泉,群众是出发点和落脚点“。三贴近”的对象就是火热生活中的人民,因此,坚持“三贴近”原则的要求,就是强化民本意识。新闻工作者要强化民本意识就要弄清民本思想的由来。民本思想历经殷周、春秋、战国三阶段,历时千余年,到先秦时期形成完整的体系。民本从字面讲“是以民为国…  相似文献   

14.
新闻分布论     
郭五林 《新闻界》2004,(6):72-73
中央提出新闻报道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要求,这是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三贴近”提出以后,各地媒体相继喊出“把目光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把镜头对准普通人”、“新闻报道平民化”等口号,新闻媒体的贴近性和亲和力明显增加。但笔者通过对多个电视台新闻节目的长期观察,发现新闻媒体在落实“三贴近”时,尽管作出了努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离“三贴近”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15.
李长存同志指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做到‘三贴近’,就能使宣传思想工作从实际出发,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要求,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有的放矢,取得实效;就能使宣传思想工作扎根现实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与时俱进,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结合到我们的对外宣传工作,我们认为“贴近实际”就应该贴近重庆市的市情;“贴近生活”就应该贴近经济社会建设,即贴近经济建设这个主旋律;“贴近群众”就应该贴近国外受众的阅读习惯,只有搞好对外宣传工作的“三贴近”,才能收到外宣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16.
张含丹 《新闻窗》2006,(3):62-62
新闻宣传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做到“三贴近”,这十二个字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党的根本宗旨,是党中央对新闻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新闻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  相似文献   

17.
陈成智 《新闻传播》2006,(12):28-29
努力让党报新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是让党报焕发无穷活力的关键。党报新闻宣传能否做到“三贴近”。事实上不仅关系到看报人的多少,起到应有的宣传报道效果没有,而且关系到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党报如何在与广电媒体、晚报(都市报)类报纸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单位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广播媒体完全可以依托自身的优势,在“三深入”即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中,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要求。电视、报纸的迅速崛起,互联网介入新闻传播,打破了以往重大方针政策信息单向、分级传递的模式。因而,广播宣传报道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单位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新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以正面引导为主,这是新闻宣传的一条基本原则。选择什么去传播,放大什么、缩小什么、杜绝什么,都属于…  相似文献   

19.
吴佳妮 《新闻窗》2007,(3):117-118
近年来,党中央提出新闻宣传报道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新闻媒体要切实反映在改革大潮中各个社会阶层和生产领域的发展状况极其存在问题,充分发挥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起到汇报情况、传输信息、沟通情感、表达意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汤泠泠 《视听界》2004,(3):84-84
“三贴近”的核心是贴近群众,只有树立群众观点,努力贴近群众,才能优化新闻传播。一、满足群众需求一是要尊重群众的知情权,满足群众获取信息的需求。要全面充分地传播与公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事实和社会变化。假若保持沉默,知情不报,“民间媒体”乘机而入,会影响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美誉度。要满足群众的信息需求,还要改进会议报道。模式化、概念化、居高临下的会议报道,妨害了媒体与群众的沟通。会议报道要早策划、巧切入、展个性。会议报道要有“议”,要报道与群众利益、群众期待关联的政策、措施或信息,会议报道要见“人”,要努力挖掘与会者的亲民之情、利民之谋、富民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