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鲁迅的诗歌作品中,《自嘲》是历来颇多争议的一首诗。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关于诗名“自嘲”的含义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具体阐释问题。关于诗名有两种解释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诗题曰“自嘲”是喜怒笑骂的一种表现,是写诗攻击敌人的方式,很难说有自我嘲笑的意味。”董大中也认为“鲁迅所题‘自嘲’二字,不过是一种曲笔,实际上,鲁迅先生是无需乎自嘲的”。为什么呢?“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为什么要自嘲,又有什么可自嘲的呢?”这里,他们的解释主要是把诗题同现实斗争的政治意义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的。另一种意见以倪墨炎,郑心伶为代表。倪认为,“本诗题目‘自嘲’就是自我戏嘲。鲁迅戏嘲自己什么呢?戏嘲自己的遭遇、自己的境况,也即戏嘲敌人对自  相似文献   

2.
鲁迅《自嘲》诗中的“指”字,应如何理解,历来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指”是动词,是指责。这显然欠妥。有的同志指出,“指”是名词,却又说“指”是反动派的压迫,陷害。其实,压迫,陷害,是动词,不是名词。这仍然不够确切。照我们学习这首诗的体会,以为“指”是名词,乃手指之指,意即魔爪, 《自嘲》诗写于一九三二年十月。那时,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对鲁迅的迫害是极  相似文献   

3.
《自嘲》是鲁迅旧诗中脍炙人口的名篇。诗作既幽默诙谐,又豁达豪放;既金刚怒目,又一往情真;既有冷嘲,又有热讽。“诗之中须有人在”(吴乔:《围炉诗话》),这首诗确实展现了鲁迅那种个性非常鲜明的思想和风格。然而,对于这首诗,长期以来在其主题思想等方面也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解释。笔者夜读拾另,拟分三个部分略陈浅见,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我的失恋》是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唯一分行抒写的诗篇,这首被李长之称为“无聊”之作的“拟古的新打油诗”,一直以来被当作小小的讽刺诗而排斥在“真正的诗”之外。在创作中,鲁迅采用了幽默、讽刺、夸张、漫画的手法,以自嘲、戏谑的方式,表达了恋爱中的鲁迅苦闷、彷徨、焦虑和自卑情感。其实,这是一首真正的恋爱诗。  相似文献   

5.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己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自嘲》《自嘲》是鲁迅诗歌中的名篇。毛主席和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度赞扬,千百万人奉为座右铭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出自此诗。怎样理解这首烩炙人口的好诗呢? 对诗题的理解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说“自嘲”仅仅是一种“曲笔”。因为,如鲁迅先生这样的伟人是“无需自嘲”的;(董大中:《鲁迅<自嘲>诗小释》)二说“自嘲”乃“表面上”是嘲讽自己,  相似文献   

6.
关于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的解释,以往有相当大的偏颇。我认为这首诗不仅仅表达了先生的爱国之情,而且是先生爱的独语。  相似文献   

7.
《加兴师专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上刊登的陈子典同志的大作《采用·变革·创新》,较为了详细地介绍了鲁迅先生生前对民间歌谣的采取和发展的情况,作为对鲁迅创作活动的研究,作者选择论题的角度,无疑有它独到和新颖的地方.但其中也存在着不少可商榷之处.本文试图从对鲁迅先生《我的失恋》和《公民科歌》两诗的分析和解释上提出一点浅见.鲁迅的《我的失恋》作于一九二四年.对这首诗的创作动机,鲁迅作过这样的解释:三段‘打油诗’题作《我的失恋》,“是看见当时‘阿呀呵唷,我要死了’之类的失恋诗盛  相似文献   

8.
《我的失恋》是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唯一分行抒写的诗篇,这首被李长之称为"无聊"之作的"拟古的新打油诗",一直以来被当作小小的讽刺诗而排斥在"真正的诗"之外。在创作中,鲁迅采用了幽默、讽刺、夸张、漫画的手法,以自嘲、戏谑的方式,表达了恋爱中的鲁迅苦闷、彷徨、焦虑和自卑情感。其实,这是一首真正的恋爱诗。  相似文献   

9.
《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的“缁衣”一词,历来或注为“黑色的衣服”,或引《诗经·缁衣》篇,注为卿大夫所著之朝服。我们结合记念文章,领会《惯于长夜过春时》全诗的主旨,认为不应将“缁衣”释为“黑色的衣服”。该诗是诗人怀念友人之作,诗人是将《诗经》中的《缁衣》诗,作为怀念战友的典故来用的。最早解释诗中“缁衣”一词的是许寿裳。他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中,谈到他问起鲁迅写这首诗的情况时,鲁迅解释说:“那时我的确无写处的,身上穿一件黑袍子,所以有缁衣之称。”后来陆续出版解释研究鲁迅诗歌的专著。如周振甫的《鲁迅诗歌注》、倪墨炎的《鲁迅旧诗浅说》、郑心伶的《鲁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自嘲》诗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联,是流传久远的佳句。它高度概括了鲁迅先生的爱和憎,集中体现了鲁迅先生一生的革命立场与战斗方向。关于“千夫”一处,注家众口一词,都解释为“千夫,这里指敌人”。依照这种解释,这一联当译为“横眉厉目地对待那敌人的指责,咒骂;伏首贴耳,甘心情愿地永当人民的牛”。我以为这种解释与译法是不妥的,正确的解释应当是:“千夫,指的是人民大众。千夫指,指的是敌人。”理由有二:  相似文献   

11.
我所知道的“偷得半联”──鲁迅《自嘲》注脚一议浙江富阳郁达夫中学蒋冠穆鲁迅先生在1932年为柳亚子书写的(自嘲)一诗,内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一广为传颂的名句。在该诗之后,作者题有几句说明式的附记:“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  相似文献   

12.
读了《语文教学通迅》(一九八○年第二期)载邢铁华同志《“灵台”新解》一文,我又重读了鲁迅的《自题小象》一诗,觉得邢铁华同志关于“灵台”一词的考证虽属有据,但具体运用于这首诗的解释中,却不尽切当。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早年的重要诗作《自题小像》的写作年代和地点问题,值得讨论一番,因为它牵涉到对诗意的正确理解。鲁迅的这首诗,其实是应该称作《无题》的。一九○三年鲁迅在日本东京第一次将此诗题赠友人许寿裳时,并无诗题。一九三一年鲁迅在上海两次重写此诗,亦无诗题。只是因为鲁迅是将这首诗题在断发照片的背面赠给许寿裳的,所以许寿裳在回忆此事时,给这首诗加上了《自题小像》这个题目,以后就被大家所沿用了。应该指出,鲁迅写这首诗的动机和诗  相似文献   

14.
(一)用诗句导入新课《鲁迅的精神》一文,我先提出一个问题:谁能用诗句来概括鲁迅的精神?有个学生立即想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当场予以肯定,板书了这一句诗。并指出这是鲁迅《自嘲》中的第五、六句。前后两句,一憎一爱,正是诗人世界观中紧密相连的两个方面,是鲁迅精神的高度概括。接着,我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预习课  相似文献   

15.
非常高兴能和澹台全鹏、徐洪殿、张春强三位老师一起在本刊发表“一元二次方程”的课例 ,感谢广大读者积极参与“课例大家评” ,尤其感谢安徽省的徐晓兵、范宏业老师 ,江苏省的张启兆老师 ,河南的李海军、裴利霞、孙立涛老师 ,河北的吕丽英老师等 ,以及广大读者对我们四位的课例进行中肯的评析 .拜读了这些老师的评析 ,使我更深刻地领悟到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一、一首《自嘲》诗有位教师曾在自己的教学笔记中写下这样一首诗 :“台上一人讲 ,台下众耳听 ;一池死水 ,微波不兴 ,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题为《自嘲》的诗 ,所“嘲…  相似文献   

16.
《自题小像》是鲁迅青年时代的一篇重要诗作。鲁迅的老朋友许寿裳曾在《怀旧》一文中说 :民元前九年 (一九○三年 )他二十三岁 ,在东京有一首《自题小像》赠我的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以后对这首诗的解说 ,存在着较多的争议。笔者重学这首诗及有关分析文章后 ,想略谈一二。一关于诗的写作年份和地点。对此意见不同 ,那么对整首诗的理解就会相去甚远。概括说来 ,年份方面的意见 ,从一九○一年到一九○四年都有 ,以一九○三年较多。地点方面 ,主要有东京说、南京说等。我认为 ,《自题小像》…  相似文献   

17.
《湘灵歌》是鲁迅诗作中争论最大的一首,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近年来,有些同志根据《文艺新闻》发表《湘灵歌》时写的编者按语,对这首诗作了新的分析,一些问题大体明朗。我同意说这首诗是哀悼革命烈士之作,但我觉得有些问题还值得探讨,有些解释还可以商榷。本着学习的精神,把自己不成熟的看法写出来,希望得到同志们指教。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自嘲》一诗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二句该怎样解释,我谈谈我的看法。按照律诗的要求,这两句必须讲究对仗《自嘲》一诗,格律严谨,『横眉』、『俯首』二句也是对仗工整的。『孺子牛』既然系『孺子之牛』的省略,是名词性词组,那么『千夫指』也应是名词性词组『千夫所指之人』的省略。此语源出《汉书·王嘉传》:『里颜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千夫所指』,即『千人所指之人』,就是为众人所痛恨指斥的人。所以这一句中,『千夫指』整个作『横眉冷对』(交杂谓语)的对象宾语。如若将它拆成『千夫』与  相似文献   

19.
向读者推荐一首优美的上古民间恋歌。 我指的是《诗经·邶风》中《匏有苦叶》这首诗。两千多年来,这首诗被封建学者曲解为讽刺卫宣公与夫人“淫乱”的诗。现代学者闻一多、余冠英等开始翻这个案,把它解释为一首民间恋歌。闻一多着重的是考证诗中的个别字句,余冠英着重的是把这首诗译为白话,但他们都未对全诗进行全面而详尽的考证。在这里,我想把这一项工作补上,以便令人信服地证实它确是一首优美的民间恋歌。  相似文献   

20.
鲁迅《自嘲》诗中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根据传统的解释,一般都认为“千夫”指的是敌人。这种解释值得商榷。据《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夫所指,无病而死”。这里的“千夫”是指众人;指,是指责之意。亦作“千夫所指”。《现代汉语词典》:“千夫,指众多的人”,例句也有“千夫所指”。《汉语辞典》:“‘千’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