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许余龙(2004)指出,回指是指这样一种语言现象,即一个(往往是简略的)语言表达式来指代同一篇章中(通常是上文已经出现过的,但也不排除是下文中的)另一个语言表达式所表征的意义或事物。陈平(1987)将回指分为名词回指、代词回指和零形回指。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人们用转喻进行说话和思维是我们日常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我们就可以依靠转喻思维来解读语篇回指。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关于语篇回指的研究,进而构建转喻的理论框架阐释英语语篇回指;最后指出了这项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在间接回指的释义过程中,回指语和其隐性先行语之间能够建立起心理实体的同指关系,是由于转喻的操作机制在起作用。这一过程中,相关概念能够被有效地激活和接受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而且,回指语和隐性先行语必须是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之内的概念映现,才能实现转喻的概念框架的转化。  相似文献   

3.
指称转喻是一种认知上的“概念参照点”现象。人称代词间接回指不同于有定名词短语作为间接回指,在于其转喻过程属于“二度搭桥”,需要耗损更多的认知努力。但如果两个参照点之间容易建立起密切的概念关系就会减少这种耗损,在经济原则上就具有了优选性。构建一个“双核概念参照转喻模型”来整合回指识解和转喻识解两种语言现象,可以为人称代词间接回指在语篇中的释义机制提供解释力。  相似文献   

4.
肖辑 《现代企业教育》2014,(24):386-386
文章以Langacker的认知参照点原则为理论基础,从代词回指、转喻以及话题统领三个方面讨论这一原则对语篇连贯性的解释,论证只有从认知的角度才能更为深入、透彻的解释语篇连贯。  相似文献   

5.
批评转喻分析是修辞批评与转喻相结合而成的一种语篇研究范式,旨在通过对转喻的批评语篇分析揭示转喻选择背后潜藏的话语涵义以及预设的修辞情境。在转喻描写过程中,修辞语境起到重要的作用,与批评转喻密不可分。研究基于对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材语篇中的批评转喻进行分析,结合批评修辞情境和预设语境,识别、解释与评价语篇中的转喻现象。  相似文献   

6.
零形回指是语篇中一种常见的指示现象,是语篇的一种重要衔接手段。零形回指涉及句法、语义、语用、认知等语言描写层面,其中零形回指的界定、分类等相关问题一直没有系统性的研究。以《Яесть,тыесть,онесть》语篇为例,将可及性理论与俄语语篇结合,从可及性理论和认知推理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着重分析俄语语篇零形回指现象以及影响俄语零形回指确认的因素。通过例证发现,在俄语语篇中零形式的回指语具有最高程度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7.
Panther & Thornberg将认知转喻分为指称转喻、述谓转喻、言语行为转喻。这一分类不仅更为全面地剖析了转喻的本质,而且为语篇连贯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文将此三种转喻的认知机制运用至笔者在平时阅读的语篇中,试图从认知转喻的角度解释这些语篇的是如何实现连贯的。  相似文献   

8.
Al-Sharafi 从符号学角度研究转喻、语篇的本质,提出了转喻、语篇的本质模式,并总结了人类认知中的知识结构:框架、图式、脚本、场景。在此基础上,形成转喻语篇理论:语篇是语言形式、语篇认知和语篇环境在转喻操作下动态作用的产物,语篇连贯就是在三者互相作用的转喻操作中形成的。奥巴马获胜演讲就体现了这一创新性理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语篇连贯是语篇分析领域最重要的话题之一。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认知对语篇连贯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旨在研究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对语篇连贯建构的影响。文章阐释了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的理论,以一则关于美国金融危机的文章为语料,分别论证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是如何建构其语篇连贯的,探讨隐喻、转喻和语篇连贯三者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概念隐喻的本质是相似性,概念转喻的本质是相邻性,概念转喻到隐喻之间是一个认知的连续体,可以从四个方面区分转喻和隐喻。  相似文献   

11.
刘恒 《海外英语》2012,(2):235-236,240
代词作回指语是回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代词的回指功能是保持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正确解读代词的回指指称意义对于把握整个语篇的主题和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可及性理论为基本理论框架,依据影响回指可及性的四大因素:距离,竞争性,显著性和一致性来分析代词的所指对象的确定以及其回指意义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无明示先行项回指是话语结构中一类较为特殊的指称形式。由于在语篇表层没有显性的指代,回指解析过程并不是简单地运用语言知识在语篇中找出与回指语在形式上对应的语法成分,回指关系的确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认知角度结合Ariel的可及性理论对语篇中无明示先行项回指现象进行解析,可以对其认知机制有更深入的分析,对无明示先行项回指现象有更全面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指称词语在语篇的衔接和连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后指照应在汉语中是一种特殊的照应方法。VanHoek从认知的角度阐释了英语中的后指现象,并且提出一系列照应约束规则。基于VanHoek的照应约束规则,我们将对汉语中的后指现象进行探讨,并根据汉语的特点,提出了两条补充原则以期对汉语第三人称的后指研究提供更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教师在课堂上对人称代词的选择蕴含着自身对其教师身份的体验,当教师完成对其教师身份的认同和内化时,其在课堂中作为第一人称单数的“我”却常常被第三人称“老师”所取代。通过本原性分析发现,根本原因是教师的主体性被忽视,教师不断内化的是他们代表的科学的、道德的伦理身份,致使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个体话语被淹没,教师工具性作用凸显,并在师生关系中体现着虚假的权力和权威。要想寻回教师“本我”身份,需要确立教师自我关怀的审美形象,追求主体问性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回指是话语分析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第三人称代词回指则是回指的一种。在第三人称代词回指中,有时会出现先行语状态变化的现象,即先行语的实质未发生变化,但其形态发生了变化。从语境中的经济原则、就近理解原则和认知语境等角度对此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可以帮助人们更为正确地理解语篇。  相似文献   

16.
张杰 《快乐阅读》2011,(26):49-50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nominal indirect anaphora to unveil the essence of nominal indirect anaphora and disclose the magic power of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side it from the angl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Thus we can apply the resolution mechanism for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for English learners.  相似文献   

17.
语篇中的回指是影响英语阅读的一个重要现象,从话题、距离、激活程度三个方面对影响语篇理解的回指关系中的各个因素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在一个先行词和一个回指形式间的强烈联想可以引起预测,有效帮助语篇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间接回指是指话语上下文中先行成分和照应成分之间没有直接指代关系的一种特殊回指形式。对间接回指的理解需要对其理解的认知过程进行分析。框架语义学作为一种认知语义学提供了对词汇意义的描写方法,其中的“框架”概念是一种对概念的认知组织形式。框架中一个概念元素可以激活概念中的其它概念元素。框架语义学对间接回指中指称确定和认知推理有较强的解释力。我们尝试运用F illmore提出的框架语义学对这种语言现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从指代关系、连接标记、意合连接、新旧信息的利用和语篇主题结构五个方面讨论了语篇阅读理解中涉及到的自动性,本研究对英语学习、提高英语能力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