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导刊》2013,(11):F0004-F0004
执信中学是孙中山先生于1921年为纪念朱执信而亲手创办的一所纪念性学校。朱执信先生“革命、好学”的精神,以及“崇德瀹智”的校训一直熏陶和激励着执信中学的师生,形成了“执德至弘,信道之笃”的执信精神。1994年执信中学被评为首批广东肯一级学校,2006年通过首批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督导验收。  相似文献   

2.
在纪念廖仲恺先生逝世五十七厨年的时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海外专题播放了《我们前进在先烈路上》的录音新闻,介绍了闻名海内外的革命学府——执信中学。 执信中学创办于一九二一年六月一日,是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朱执信先生的。一九二○年九月,我国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家,理论家朱执信先生于虎门壮烈牺牲。为了缅怀烈士,纪念朱执信先生对革命的功绩,孙中山先生特指定廖仲恺、孙科等建校。孙中山先生为建校捐款一万元,并成立筹委会,指派专人去美国、南洋等地筹款,共筹得五十六万元。学校建立时,取名“执信学校”。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马君武、朱执信、廖仲恺等积极介绍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与立宪派的梁启超等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批中国人。他们除介绍马克思的生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社会主义学说的源流外,还涉及了阶级斗争学说、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共产党宣言》提出的十大纲领等,朱执信甚至首次在中国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尽管他们都没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也曾明确表示不完全赞同马克思主义,但是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所起到的客观作用不应被否定。  相似文献   

4.
朱执信(1885——1920年),名大符,笔名蛰伸、县解、去非、前进等,原籍浙江萧山。其祖父和父亲都是知识分子,分别在广州的一些官府衙门作过幕僚。朱执信自幼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又聪明好学,自幼攻读经史古文,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十六岁时,跟随舅父汪仲器学习数学,从加减乘除学起直到微积分,还自学了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戊戌变法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兴办学校、宣传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学说的热潮。1902年,朱执信考入广州新办的“教忠学堂”学习。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年轻的朱执信产生了变革现实的热切愿望。为了探求新的知识,他在同  相似文献   

5.
朱执信对《共产党宣言》的译介,在基本尊重原文的基础上,着重对科学社会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进行了论述,对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但朱执信对《共产党宣言》的译介,由于其所处的社会和自身价值观的原因,仍不可避免地存在相当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广东教育》2008,(5):F0004-F0004
广州市执信中学是1921年孙中山先生为纪念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先生亲手创办的一所纪念性学校,廖仲恺、林森、李大钊、蔡元培等民主革命先驱、著名革命活动家和教育家为执信中学首届校董会校董。执信中学是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首批广东省全国示范性普通高中,是广东省和广州市重点中学。  相似文献   

7.
朱执信是革命党中与会党关系密切的革命者,他注意把会党作为革命的依靠力量之一,在辛亥革命前后,朱执信与广东会党进行了大量的接触,使广东会党在广东光复和二次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朱执信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著名的思想理论家.他的哲学理论蕴含着许多精彩的思想闪光.本文从认识论的角度,对他的“思想闪光”进行概括,认为朱执信所主张的是实践的认识论,并从认识来源、认识目的、认识的能动性等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朱执信敏锐地看到了民意的巨大力量。他坚信中国民主政治的希望之路在于首先要制定一部反映民意的宪法,其次要建立基于直接民权与间接民权相结合基础之上的政治制度,最后是培养人民的法律意识。朱执信还强调法律的社会调节功能,用法律来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0.
何勇 《学子》2015,(6):65
"你是乔木,你就长成参天大树,你是灌木,你就长成一片风景",百年老校、广州市著名中学执信中学校长何勇谈及自己的育人观点,他认为教育要成为土壤、空气和水,构成一种适宜学生成长环境,为孩子提供成长的环境和保护。不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千篇一律式的批量化、工业化教育方式不可取。执信中学,是孙中山先生为纪念中国近代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朱执信,于1921年亲手创办,迄今已经有94年的历史。中国同盟会早期的女性会员、国民党一大妇女部  相似文献   

11.
朱执信(公元1885年至1920年),广东番禺(今广州)人.留学日本时,结识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人,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著名的民主革命家、理论家,激进的革命者.民族主义是辛亥革命时期影响最大的思想,亦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中的重要部分.作为革命家和理论家的朱执信,在民族主义的阐发和运用上,起着重大作用.他在民族理论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深刻性、创造性和战斗性,在同时代的中国革命家中是较杰出的.现根据朱执信民族思想的发展,分别以辛亥革命准备时期和革命后至1920年时期两大阶段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近代资产阶级卓越的理论家朱执信,在十月革命后,以其独特的革命敏锐感和胆识,为三民主义注进了激进的内涵,率先对“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他敏锐地觉察到苏俄是中国革命的真正朋友,确立了“以俄为师”的信念;他在寻求同盟者的过程中,产生了以列宁建党原则组成的苏俄共产党式的政党作为盟友的思想;他还走在同时代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前头,系统地阐述了关于工农群众中蕴藏着巨大革命力量,应当扶助和依靠他们的理论。朱执信是三大政策富有成效的研究和宣传的先驱,对孙中山三大政策思想的形成产生过可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执信中学是1921年孙中山先生为纪念朱执信烈士建立的。近年来,为适应“四化”建设和新技术革命需要,学校在强调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广辟第二课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全校已有太阳能  相似文献   

14.
朱执信的报刊宣传活动是他革命活动的重要方面,对于推动辛亥革命的发生、中国革命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中国新闻事业的进步都起了积极的作用。报刊的理论宣传活动与朱执信的一生有着不解之缘,几乎贯穿于他整个革命生涯。参与《民报》的编辑和撰述工作,阐扬革命;撰文于《民国》杂志,驳斥袁世凯逆行;担纲《建设》杂志等,关注新思潮,“鼓展”建设。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是1921年为纪念朱执信先生而创办的一所纪念性学校,是广东省重点中学、示范性普通高中。一百年来,学校始终秉承“崇德瀹智”的校训,以“立德树人”为宗旨,致力培养“改造未来社会之人才”,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毕业生,杰出校友遍布全球。  相似文献   

16.
古堡、沈骏同志在《辛亥革命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华中师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五期)一文中说:一九○六年朱执信在《德意志革命家小传》中,“所摘译的《宣言》中十大纲领,是《宣言》在中国最早的节译本。”就笔者所接触的材料看,朱执信摘译的十大纲领,并不是《宣言》在中国最早的节译本.在朱执信之前,一九○三年二月,由香港人冯铳如在上海开设的广智书局,出版了日本福井准造著,赵必振译的《近世社会主义》一书.该书的第二编的第一章是“加陆马陆科斯及其主义”,介绍了卡尔·马克思的生平与学说.第二章是“国际的劳动同盟”,介绍了工人  相似文献   

17.
朱执信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著名理论家和活动家,他始终不渝地宣传和捍卫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三民主义,承受孙中山先生的“平均地权”思想,提出了土地国有的主张,并对土地国有的意义和必要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我国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这一课题一向有不同看法.较多的人认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始于“五四”时期李大钊、陈独秀等为代表的具有初步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本文作者认为未执信也是早期宣传马克思主义者之一.朱执信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著名的理论家和活动家,他早在1905年就片断地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并摘译《共产党宣言》.我们认为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探讨,是很有意义的事,这将有助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希望大家能发掘更多的资料,揭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真正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朱执信(1885—1920)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杰出理论家、思想家和激进的民主战士,其活动生涯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涨、失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轫阶段。他在短暂的一生中,除了参加革命实践外,主要精力大都倾注于革命理论和思想的研究之中。其激进的革命思想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许多先进之处在中国旧民主主义者的行列中是颇为少见的。  相似文献   

20.
广州市执信中学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在改革实践中总结出"执信"经验:构建支撑师生完整教育生活的教育生态.该教育生态包括课程群、评价体系、教研体系和支撑体系.师生完整教育生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回应了新时代高中教育的社会需求,实现了师生共同成长和全面发展,是对执信中学建校百年历史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