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杜甫的诗歌,人们一向认为其主题是忧国忧民,风格是沉郁顿挫,本篇文章在对杜甫蜀中诗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此时的杜诗体现出另外一种风格——欢快清新、自然活泼。文章分析了杜甫这一时期的旷达性格,并对其成因作了细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望岳》和《春望》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中的两首诗,标题中都有一个"望"字,前者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后者写在安史之乱的前期。编者将这两首诗并列,有什么用意呢?这让我产生了无穷的联想,如果由"望"字切入,将这两首诗整合教学,会开拓出怎样的境界呢?  相似文献   

3.
2008年,著名作家王蒙,著名诗人舒婷将参加由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举办的“文化名人走进草堂”活动,到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开坛”讲诗。据悉,杜甫草堂将把“文化名人走进草堂”系列讲座打造成为成都版《百家讲坛》,定期邀请名人与观众坐而论道,畅谈中国诗歌文化。与央视《百家讲坛》演讲主题多样不同的是,“文化名人走进草堂”系列讲座的主题将以诗歌为主题。  相似文献   

4.
杜甫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他在草堂时期创作的诗歌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重点和研究热点。文章试图对杜甫草堂诗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小结,以期为广大学者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提供参阅资料,从而便于建立学术增长点,更系统、准确地把握其人其作。  相似文献   

5.
怀乡诗是诗歌的重要主题,很多诗人都吟唱过对家乡的怀恋之情,诗人杜甫更是如此,怀乡题材在他的诗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有其显著的个人特色。对杜甫怀乡诗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形成原因作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中的《望岳》和《春望》的标题中都有一“望”字,诸多诗词版本(当然也包括我们的课本)在选杜甫的诗时也有意无意把这两首诗并列。这不禁让我产生了无穷的联想.如果从“望”字切入.我们会开拓出这两首诗词教学怎样的境界呢?  相似文献   

7.
杜甫是一位极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的诗风以沉郁顿挫、悲凉慷慨为特征。不过,人们常以《秋兴八首》、“三吏三别”那些忧国忧民、感慨良多的篇什为其代表作,而对这首写春雨的诗,总觉得它与心目中的杜诗不相符,或者认为这首诗体现了杜甫的另一种优美柔婉的诗风。问题是,这首诗果真没有体现杜甫的一贯风格吗?或者说,从这首诗中,我们真的会发现另一  相似文献   

8.
苏教版八年级教材选编了杜甫《春望》一诗,该诗非常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历来为唐诗选家和爱好者所看重。本文就多年的阅读与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这一诗歌风格的认识与体会。  相似文献   

9.
关于杜甫《赠李白》一诗的主旨,学界一直有争议。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诗意及相关作品说明此诗既是写李白,也是写杜甫自己。其主旨应是杜甫对两人“痛饮狂歌”、“飞扬跋扈”生活的反省,也带有怀才不遇的牢骚。  相似文献   

10.
《兵车行》是“诗圣”杜甫的名篇。唐天宝年间,由于统治者开拓疆土的战争,且连吃败仗,士兵大量死亡,为了补充兵员,朝廷甚至派御史分道捕人,套上枷锁送入军中。壮丁被迫入伍,父母妻儿送别,哭声震野。杜甫把他在咸阳附近亲见亲闻的状况写成诗,借一个役夫之口,诉说了人民的痛苦和愤恨,也控诉了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的罪行。但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又产生了一些疑惑。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杜甫受中国和谐文化影响最深,和谐文化在杜甫的思想与诗歌中有强烈体现.并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杜甫精神主要指他的忧患意识、民本思想、自觉的社会良知与社会道德情感,在杜甫理想的社会蓝图里,始终贯穿着社会和谐思想观念。杜甫咏怀诗透视了他的精神主旨,探讨杜甫咏怀诗与中国和谐文化的密切关系,对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杜甫是伟大的诗人,他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杜甫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现实主义诗篇,然而他也创作了一些闲适诗,其中有五首提及鹅。杜甫的咏鹅诗以诗人自身为吟咏对象的显现场所。这一现象启迪我们去追问杜甫咏鹅诗的本质,这些作品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对真理的关系。海德格尔关于作品与真理关系的论述,为我们认识杜甫的咏鹅诗,提供了一个参照系。从杜甫的咏鹅诗出发,我们可以进而更好地把握杜甫民生诗篇的本质,因而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对生命本真状态的关注。杜甫的诗歌创作之所以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准,与他所生活的时代和生存的境况均有关系。作为唐朝国教之一的基督宗教对杜甫有着潜移作用,以至于他无须变更自己的话语体系就接纳了基督精神。杜甫长期面临的生存压力使得他的思维异常地敏感,以至于在基督精神的推动下他关注到了自身、周边生存物以及宇宙中的其他生命个体。杜甫诗歌这一基本品格使得杜诗具有恒久的认识价值与审美价值。杜诗的认识价值使人们认为它值得一读且百读不厌。  相似文献   

13.
杜甫善用"自"字,爱用"自"字,这会不会与他的性格、思想、行为有关呢?杜甫的这些带"自"诗有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杜甫的这些带"自"诗在杜甫的诗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并且分布比较集中,反应出了杜甫的性格和行为及当时的情感状态。本文就此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杜甫诗不特善于纪事,亦长于纪历,杜甫诗集中有不少以节令为题的诗歌,"九日"诗就是其中的一类.重阳节在唐代深受重视,杜甫"九日"诗广泛反映了唐代的重阳节习俗,而在主题上则明显地保留了忧郁色彩--既伤老叹悲又忧国忧民.读杜甫九日诗,犹读唐代风俗史,还能感受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小学、初中语文课本都选过不少杜甫的诗,很多同学也能够背诵许多杜甫的诗。而这篇文章写的则是生活中的杜甫,生动、幽默,有益于大家进一步理解杜甫的诗作。  相似文献   

16.
1.唐朝诗人杜甫在《春夜喜雨》一诗中是这样想象美好的春景:“_,_.”他在《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的“_,_”两句表明季节是春季。 2.唐朝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通过描写鸟的活动来表现春景:“_,_ 3.唐朝的张志和在《渔歌子》一词中有两句融五种景物于一体,勾画出一幅清新淡雅而富有动感的“江南春景图”:“_,_。” 4.唐朝诗人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是这样来描写春季的:“—,_。” 5.宋朝大词人苏轼是这样描写“春江晚景”的: 6.宋朝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通过写“花草鸟鱼”来展现…  相似文献   

17.
杜甫客居夔州不到两年(大历元年春——大历三年正月),而所作诗歌竟达四百三十多首,这充分说明这是杜甫诗歌创作生活中的丰收时期。杜甫的夔州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杜甫夔州诗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产生了不少表现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大型组诗与长篇。如“伤时盗贼未息”,而怀八公忠勇报国与  相似文献   

18.
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大量集中使用"漂(飘)泊"这一词的诗人,在其"漂泊西南"时期,他的诗歌创作出现了大量表现"漂泊感"的词语与意象。在这些"漂泊诗"中,杜甫赋予了它们重大的政治和社会内容,表达了诗人报国无望的哀伤,浓厚的思乡情结,疾病缠身的痛楚等多重悲剧主题。  相似文献   

19.
吴会权 《学周刊C版》2010,(12):198-198
人教版必修第三册和新课标实验版必修3均选编了杜甫《登高》一诗,该诗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始终为诗歌选家和爱好者所倚重。笔者根据个人多年的阅读与教学实践,谈谈对杜诗这一诗歌风格的粗略见解。  相似文献   

20.
闲适诗是指具有悠闲安适心理和审美特征的诗歌。通过对杜甫闲适诗的初步探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杜甫个人思想和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前人创作对其写作的影响,介绍了杜甫闲适诗的创作背景,从而为杜甫诗歌和闲适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