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戏曲面临的生存危机主要表现为:国营剧团负担重,生存艰难;人才流失、断层现象严重;戏曲遗产有失传的危险;民间职业剧团过多且不正规,对传统艺术的保护和传承造成了伤害;戏曲创作与演出市场严重脱节,得奖剧目得不到普及推广;剧场、排练场等设施破旧,剧团的生存环境恶劣。保护和发展戏曲化遗存是当务之急,要根据各地、各个剧种的发展历史、艺术价值、化价值,给予恰当的定位,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政策;建立新型的剧团管理机制;改善剧团的工作环境和演出条件;给戏校、艺校招生提供提供优惠政策;对演出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抢救和保护戏曲艺术遗产;加大戏曲理论研究;加强戏曲化教育;建立保护戏曲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
论戏曲的文化事业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戏曲艺术社会属性的认识和定位,关系着戏曲改革发展的方向、目标和相关方针、政策的制定。戏曲艺术的社会功能、价值实现方式、艺术创作规律等,决定了它服务性、公益性和知识密集性的特点,为此,在戏曲艺术的化事业和化产业双重社会属性中,化事业属性居于主导性、支配性、核心性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民间戏曲是民间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传统艺术的发展从未中断,延续这一传统的正是民间戏曲传承。我们探究三门峡民间戏曲流动的生活状态,勾画民间戏曲存在面貌的基本轮廓,搜寻民间戏曲发展的脉络线索,也是对民间传统艺术文化遗产抢救工作的扎实践行。  相似文献   

4.
民间音乐的形式丰富多彩,然而最具特色的便是戏曲艺术。戏曲艺术是集唱、念、坐、打于一身的音乐表现形式,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将民间音乐尤其是戏曲音乐引进课堂不仅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更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民间音乐尤其是戏曲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以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英雄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5.
民间音乐的形式丰富多彩,然而最具特色的便是戏曲艺术。戏曲艺术是集唱、念、坐、打于一身的音乐表现形式,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将民间音乐尤其是戏曲音乐引进课堂不仅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更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民间音乐尤其是戏曲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以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英雄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与民间戏曲王耀明王占连革命先驱李大钊生前很重视民间戏曲,他把拥有千千万万观众的民间戏曲艺术作为教育启发民众、团结唤起民众、改造中华和改造社会的有力武器。当然,他也喜欢结识那些一向为达官显贵和御用文人们所鄙视的民间戏曲艺人。像乐亭县地方皮影戏艺人...  相似文献   

7.
王娟 《现代语文》2006,(11):80-81
中国戏曲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戏曲用它特有的形式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化,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由演员装扮人物;在一定场合当众作故事表演;通过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感染观众。①而戏曲在故事表演当中,通过歌舞动作表现人物的某种情绪,来体现戏曲“唱、念、做、打”的艺术特点。王国维在《戏曲考原》中说道:“戏曲,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此种说法,抓住了戏曲的基本特征。戏曲的舞蹈美贯穿在戏曲表演体系中被人们习称的“做”和“打”这两种功法之中。戏曲舞台上人物的一切行动都是舞蹈化了的,戏曲舞台上人物形象,可以说是舞蹈艺术的形象。戏曲舞蹈需要演员调动起自身肌体和精神的一切因素,实现美化和舞蹈化,而且服饰、道具等,也都参加了美化和舞蹈化的创造。戏曲演员手中拿的、头上戴的、腰上系的……都可以形成舞蹈化的身段组合,如羽扇舞、团扇舞、折扇舞、闭扇舞、双扇舞、方巾舞、马鞭舞、船桨舞、水旗舞等等,还有舞帽翅、舞鸾带、舞甩发、舞红绸等,任何一种生活用具一经纳入戏曲舞台而成为道具时,就会产生出精彩的舞姿,构成富有表现力的戏曲舞蹈。  相似文献   

8.
安徽傩戏是以驱鬼疫祈吉祥为目的,以戴面具为表演特征的请神敬祖的一种祭祀性民间戏曲表演活动。文章探讨了贵池傩戏的萌生时间,演出的行当、剧目及唱腔等问题。作者认为,贵池傩戏傩文化对研究古代戏曲、民间文化艺术、民间信仰和皖江地区文化有极大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民间戏曲为代表的民间文化对贾平凹长篇小说创作的影响是重要的、多方面的.首先,民间戏曲的大量引入和穿插,改变了贾平凹长篇小说的叙事节奏和文体样貌.其次,贾平凹在审美观念上也受到了民间戏曲等民间文化形态内含的世界观、艺术观的影响,作品以生活写实的方法给读者呈现了一个人鬼同在、魔幻神秘的艺术世界.第三,贾平凹在文化立场上也受到了民间大众的情感倾向、道德观念等的影响,在小说创作中自觉地建立了一种民间立场、民间视角.  相似文献   

10.
戏曲是一种文化复合体,承载民间原生文化形态,也有文化精英的政治和道德诉求,是集大传统和小传统为一身的艺术种类。戏曲研究涉及到戏曲创作和演出、传播和接受以及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民俗等多学科门类的知识,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才有可能对戏曲发展和流变有一个大致清晰而准确的认识。这就是戏曲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梅兰芳创梅派艺术之先河,使男旦艺术达到艺术之巅。梅兰芳作为四大名旦的主帅,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勇于革新,善于创造,以他不懈的努力拼搏进取,不仅开辟了京剧艺术的新天地,而且把它传播到海外,为京剧艺术的继承、革新、发展作出了里程碑式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新编的京剧已达数百部。但从"流传广泛"和"留传久远"方面考察,并没有出现一批像解放前和改革前编演的历久弥新的经典。原因在于各个院团极少互演兄弟院团的新作,大制作又妨碍新作复演,京剧名家也不够重视打造自己的代表作。只有不断培育新的经典,才能不断满足观众求新期望,不断丰富京剧宝库。  相似文献   

13.
作为“有声之诗”的地方戏曲的建构,与地方戏曲声腔音乐的形成密切相关。浙江的越剧、婺剧、绍剧、甬剧、瓯剧等地方剧种,自然地理空间、文化地理空间对地方戏曲和戏曲声腔音乐的文化心理结构,时空表达方式的形成,总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空间地理分布与地域文化印记,鲜明的地方性戏曲文化建构,成为一个地域戏曲音乐和地方戏曲的独特标记。  相似文献   

14.
歌仔戏是台湾的代表剧种,它的形成与漳州的锦歌、闽南的车鼓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歌仔戏从小戏发展为大戏过程中,福建戏班赴台演出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台湾解严后闽台两地多次组织了歌仔戏的演出和研讨,使歌仔戏的交流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15.
《野性的呼唤》是杰克.伦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的主人公巴克(Buck)是一条狗。本文分析了小说的写作背景,巴克的遭遇,巴克与主人的关系,通过巴克的回归自然来唤起人们的人性。  相似文献   

16.
今天的广东汉剧与京剧同源异派,曾是粤东地区盛开的一朵鲜艳奇葩。为潮剧、正字戏、西秦戏等粤东各民间小戏的进一步完善与传播起到积极的作用。外江乐班是本戏种早期形态赖以生存的土壤,而粤东四大戏班为外江戏的生发、传播与演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外江班"与"本地班"的交流探寻其本土化历程。  相似文献   

17.
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学大师是高师院校迎接未来挑战的需要。教学大师的素质结构中,专业化素质是基础,能力素质是核心,师德素质是关键。当前的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组织环境都为教学大师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实施名师工程,稳定和吸收高层以次人才,推行导师制,实行重奖制和倾斜政策是培养教学大师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卡特尔编制的16PF问卷作为测量工具,对熟练和不熟练技能型人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两类人才在聪慧性人格特征、创造能力应用预测因子上存在差异;两类人才在次级人格因素上不存在差异;熟练技能型人才适应新环境能力的人数远大于不熟练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明代戏曲歌舞的审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是戏曲的勃兴与全盛时期,歌舞在戏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明代审美思潮的变化,明代戏曲歌舞也呈现出雅俗互补、趣味多元的审美风尚。本文结合文献资料从三个方面总结明代戏曲歌舞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20.
昆曲男旦创造了表演艺术的辉煌,但"传"字辈艺人之后出现了七十年余年的断层.如何恢复昆曲男旦表演,把"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昆曲完好地传承下去,这是昆曲继承与发展不得不正视的严肃问题.恢复昆曲男旦表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