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论大学共同价值观之信仰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的共同价值观是指大学共同体成员普遍认同并持有的价值观念、价值追求和价值目标.大学对共同价值观的信仰可以使办学者超脱于急功近利,使大学人团结一心,让大学保持宁静,唤起理性的办学行动.现代大学可以通过"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和势成之"等方式,精心培育起对追求真理、坚守道义和崇尚自由等大学共同价值观的信仰.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反映了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个存在实体,其延续发展于共同体成员共同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联系。共同建设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团结互助意识、共享精神家园意识以及彼此尊重、相互认可接纳的心理认同,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其存在、产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和存在的共生性、共在性和共意性,表现为民族成员之间在心理上的相互认可接纳、对民族历史的共同认可、对民族整体文化的价值认可,揭示二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共存共生同发展的有机体。新时期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重要文件,制定了通过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实现铸牢共同体意识的基本方针政策,对其基本原则、方法和价值沿承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首先需要京津冀教师协同发展,也就是建构“京津冀教师共同体”。京津冀教师共同体既包含基于大学与学校建立的U-S教师教育共同体,也包括学校之间形成的S-S教师学习共同体。建构京津冀教师共同体,既需要关注成员价值观和愿景的共享性,又要容忍和尊重成员的异质和差异性,其目标是为了谋求教师进步和共同的发展,其保障机制是合作实践的有效性。根据京津冀教师共同体各维度发展的实际状况,可以把京津冀教师共同体分为教师形式共同体、教师实践共同体、教师精神共同体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试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价值导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现代大学制度是人们对理想的大学发展模式的设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具有明确的价值观导引,它具体表现为四种价值,即问责性、适切性、适应性和创造性价值,它们共同构成现代大学行动的价值链。这告诉人们,大学发展必须与外界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而保持价值平衡是为大学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环境的基点。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对国际社会建立共同价值体系具有突破性意义。共同价值观体现人类文明自觉,是全球治理的价值导向。从生成维度看,共同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现实基础;从意涵维度看,共同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延伸,也是超越西方价值论的价值体系;从价值维度看,共同价值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和精神动力。深入研究全人类共同价值观体系,为辨清普世价值的虚伪本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引世界未来发展方向提供重要理论基石和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6.
学校价值观是基于学校主体的价值选择而产生的,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学校价值观是教育价值观的具体化,通过学校办学理念、学校文化及学校制度规范等方式得以体现。学校价值观的建构与生成,应鼓励全员参与,形成共同愿景;关注共同体构建,确立共同价值观;重视学校特色建设,表达学校价值观;强化课堂教学改革,践行学校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共同体,大学具备实现知识创造价值的组织基础。作为专业共同体,大学得以达致以知识为核心的专业目的;作为利益共同体,大学在创造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确保各主体参与共同事业;作为价值共同体,大学组织建设具备价值理性的引领;作为命运共同体,大学各主体在共同事业中相互成就。但在现实中受制度模式、传统惯习等复杂因素影响,大学内外部各主体间产生了重重矛盾,师生之间“分道扬镳”,基层组织间“壁垒丛生”,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间产生文化隔阂甚至对立,即使是教师也发生了内部群体分殊。这导致了大学共同体的整体性分化,大学知识生产的组织基础面临瓦解的风险。重塑大学共同体应是大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这要求进行有效的大学内部治理设计,包括以促进知识发展为治理导向,为各利益相关主体实施合作提供共同基础;改变“物化”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建立文化驱动发展新模式;强化建立组织信任,为重塑大学共同体提供文化和心理基础;适应知识生产模式转变,促进大学内部组织协同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非常深远,教师只有充分利用互联网,才能高效地发展自身的专业技能。大学英语教师网络专业学习共同体既能够提供丰富的专业发展资源,又能够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网络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有效应用能够促进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网络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应从共同体成员的理念、共同的构建原则和共同体的设置侧重点等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是以共同体成员的共同利益诉求为重要前提、以共同形成的精神合力为凝聚内核、以交往互动为本质体现的共同联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吸收了科学共同体以及学习共同体理论范式,从实践育人环节对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体系建设提出回应,对新时代创新发展提出新思考。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须以共筑愿景目标、共引精神价值、共构理论体系、共同协商参与、共建制度规范为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与其他组织中的成员发展相似,大学教师的发展也是内在驱动与外在激励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不同价值观指引下的激励制度设计不尽相同。历史上三种大学价值观。即个人本位价值观、知识本位价值观和社会本位价值观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们所设计的大学教师激励制度。由于他们分别过度强调大学的某一方面价值。事实上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偏差,进而对大学教师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校庆是学校为庆祝其成立周年而进行的纪念性活动。从本质上看,它是一种具有仪式性的组织文化活动。作为一种组织文化活动,校庆有助于促进其成员对于组织目标的认同、提升大学自身的知名度、密切大学与社会的联系、发挥大学文化的引领作用等。而校庆作为仪式性质的活动,对传承与发扬大学的历史传统、增强大学组织成员的凝聚力、促进大学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又具有积极意义。校庆仪式活动的举办反映了社会对大学价值的重视和认同。  相似文献   

12.
Increased competition for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 market has motivated universities to modernize their marketing strategies. Community engagemen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tudent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experience and represents a potential point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Developing marketing strategies around university–student–community engagement (U–S–CE) require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erspective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e university and the community. We anchored our study in value co-creation which is a principle of the service dominant logic framework found in the marketing literature. With limited research in the area, a qualitative approach was appropriate. Interviews were undertaken with key university members (n?=?4) and community members (n?=?5) concurrently with focus group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n?=?22) at a single university. Based on the degree of co-creation by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U–S–CE, three groups emerged: consumers, collaborators and co-designers. This study offer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nsight, providing a platform for further research into U–S–CE.  相似文献   

13.
公共理性在大学内部制度变革中的运用在于使制度变革本身能够保障社会共同体的教育利益。制度变革所涉及到的对权利和责任的重新分配,需要在大学内部成员之间达成一致或共识。基本的价值导向、规范的内部民主管理制度、价值共识的达成、大学内部成员对制度变革的参与,是公共理性在大学内部制度变革中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4.
大学自主是近年来政府在分权范式下所采取的一项颇具普适性和影响力的高等教育政策.通过对大学自主政策及其活动的事实判断进行价值分析,我们发现大学自主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为:竞争,选择,消费者至上,等价交换,质量,效率、效益和效能,绩效责任,放松管制和分散决策,资金来源的多元化,政府资助方式的改变,成本分担和使用者付费,而这些凸现的都是市场价值.因此,市场本位是大学自主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业已展现出颠覆各行业秩序的重构性力量。大学教学范式是否亦然被重构,人工智能技术能为大学教学范式变革提供何种可能等问题亟待厘清。基于创造性破坏理论,本研究通过对大学教学范式运作的价值网络进行扫描发现,延续性创新力量难以有效驱动大学教学范式变革,“知识即力量”的实践误读、去标准化教学的“持久战”、反馈功能弱化的超稳态及以“学”为中心理念的悬浮等变革困境阻碍大学教学范式的更迭跃迁,大学教学范式变革急需创造性破坏力量。人工智能技术与大学教学范式核心要件的整合能够激发逆转教学范式变革困境的创造性破坏力量,重塑教学价值的生成与表达方式,推动大学教学从“教”的范式向“学”的范式转换。大学教学新范式具有较大的收益递增潜力,其生成性的教学理念抑制信息传递的变异,非线性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转识成智的动力,融合式的教学内容降低知识创新的边际成本,增值式的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资源的配置效率。为使大学教学范式走出变革困境并实现再造,大学教学共同体须坚守“通专融合”的人本教育,秉持用以致学的学习观和认知指导的教学观,重构教学治理技术与制度。  相似文献   

16.
多元文化下的勾股定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多元文化的视角看,勾股定理是全人类共同的遗产,是根深叶茂的世界数学之树不可分割的一枝,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勾股定理的社会文化价值,几乎全世界中学数学课程中都介绍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对学生进行辩证思想方法教育的良好素材,也为数学研究性课题的学习提供了丰富资料.借助计算机技术,以勾股定理为载体,就会在数学文化传统与数学教育现代化之间搭建良好的教学平台,这将是实现数学教育现代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大学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在完成其基本任务的过程中,要体现其价值,即为可持续发展服务。当前,大学的任务是加强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在校的学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已经毕业的学生(各行各业的骨干和领导)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的重要性逐步增强,使大家的认识逐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  相似文献   

18.
解读大学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精神包括独立的精神、自由的精神、民主的精神、科学的精神、人文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大学精神作为大学师生群体在价值认识基础上积淀成的深层心理结构和信念,对大学师生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确立价值取向和追求、规范行为模式和方式,以及对大学整体的改革、发展和稳定,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这些作用集中体现在它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和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社区教育以社区为依托,以全体社区成员为对象,以提高社区居民整体素质为目标,是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统一。社区治理是社区发展和基层社区组织管理的发展趋势,也是体现基层社区自治的重要管理模式,实现社区治理的核心要素是具有现代文明素质和自我参与能力的社区居民群体,这需要社区教育活动和内容在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做出价值创新,社区教育课程内容在价值方面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20.
常识的、科学的和哲学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分别影响着大学课程实践 ,使之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本文把大学课程实践分为常识水平、科学水平和哲学水平 ,建立了一个关于大学课程实践的分析框架 ,据此反思大学课程实践的价值和意义 ,改进大学课程实践的观念和行为 ,提升大学课程实践的水平和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