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不知从几时起"感恩"一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之中。"感恩"是一个舶来词,这两个字在牛津字典里给出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我国是文明古国,古人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恩报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可是,  相似文献   

2.
正一、感恩的概念国内最早对于感恩的论述可以追溯到《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长我育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而"感恩"一词最早见于晋朝陈寿著《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令皆感恩载义,怀欲报之心"一句中。在《牛津字典》中,将"感恩(Gratitude)"定义为"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其词根"gratia",本义是人  相似文献   

3.
"感恩"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三国志》,《现代汉语词典》把"感恩"解释为:"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等感恩古训告诉我们,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要怀有感激之心和有意报答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感恩作为思想品德的组成部分应恒久存在,它是一种责任意识,也是健全人格和健康灵魂的体现,更是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一、感恩及感恩教育的内涵“感恩”是个舶来词,源自基督教教义,是一个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概念。它在牛津字典里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在我国的汉文化中,“感恩”一词最早出自晋代文学家潘岳的诗《关中》“观遂虎奋,感恩输力”,亦取“感戴恩德”之意。  相似文献   

5.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所谓的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知恩、图报。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与方法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6.
陆焱 《海南教育》2014,(9):58-58
我们都知道,"感恩"是舶来词,最初源自基督教教义,是一个带有浓烈宗教色彩的概念。在英国很多古老教堂的石墙上至今仍然雕刻着"思考"与"感恩"二词。"感恩"在牛津字典里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而在我国汉文化中,"感恩"一词出自晋代文豪潘岳《关中》诗"观遂虎奋,感恩输力",亦取"感戴恩德"之意,体现着一种报答的情愫。  相似文献   

7.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幼儿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苏霍  相似文献   

8.
1感恩教育的思考1.1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是最懂得感恩的民族。"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常言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传统文化里记载了数不尽的诸如杨  相似文献   

9.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 "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在近年的感恩定义的研究中,有学者认为, "所谓感恩,就是对在自己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产生过积极作用的人和事物的一种感激与回报.  相似文献   

10.
李文博  刘琦 《教书育人》2012,(21):88-89
我国自古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等古训,也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充满感恩情怀的佳句。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一代又一代的国人产生着深远影响。但是关于感恩的研究却始于国外,直到感恩心理学的盛行,感恩才逐渐成为我国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一对感恩的认识1感恩的涵义感恩一词用"gratitude"来表示,它源于拉丁字根"gratia",意思是恩惠、令人愉快的。在中国汉语体系中,感恩作为一种为人的内心意志,已延续几千年的历史了,其最早是出自于晋朝陈寿的《三国志·吴书·骆统传》:"令其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而儒  相似文献   

11.
林展 《教书育人》2013,(3):47-49
当前,我国己形成"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的多元化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格局,"不让一个贫困生因为交不起学费而失学"的目标得以实现,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受助的贫困大学生是否能够发扬中华民族悠久的感恩传统和张扬感恩文化,以及如何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感恩教育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感恩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感恩"是个舶来词,《牛津英汉字典》给出的解释是"乐于  相似文献   

12.
今天,第二节课是班会活动,主题是"感恩的心"。同学们个个都热情参与。活动要求大家像写作文一样,把自己要感谢父母的话,感谢老师的话,写在"感恩卡片"上,然后投进"感恩信箱"里,先让老师"审查",再让同学把这些"感恩卡片"贴在"感恩树"上。  相似文献   

13.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每当听到这首歌,心里都会充满着感恩;幼儿更应从小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幼儿园,感恩社会。但是现在的孩子往往缺少感恩意识,觉得得到的都是理所当然。对此,我班开展了一系列感恩教育活动,并把"感恩、知恩、报恩"融入一日生活中,让幼儿从中体验感恩,并在日常活动中实践感恩。  相似文献   

14.
感恩教育是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现在许多学校已经开设了"感恩课",有的学校还把"学会感恩"写进了学生手册,感恩活动可谓是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然而,我们能把感恩教育内化为广大师生员工的自觉行为,从而为培育他们健康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正>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由此,夏初,成了一年一度的感恩季。感恩是一个习以为常的词。古人云:"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试问我们谁不会唱几句"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感恩却也是一条漫长而不易践行的路,有多少时候,面对父母的唠叨,我们能做到心无厌倦,又有多少时候,我们可以真真切切地为父母做点什么?  相似文献   

16.
学会感恩     
“感恩”是个舶来词。《牛津字典》对“感恩”二字给出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人的感恩之心一般始于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那就是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教育中,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把感恩教育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唤醒他们的感恩情怀,让他们学会"理解"和"感恩",真正实现感恩教育的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8.
柳秀玲 《双语学习》2007,(8M):10-10,12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所谓的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知恩、图报。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与方法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仇忠海 《现代教学》2015,(Z1):53-54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之为人的基本道德修养。我校在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核的基础上,把感恩教育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有效载体,在学生中积极倡导"感恩在心,报恩在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自觉融入"常怀感激之心"的教育元素。经过持续多年的感恩教育实践,感恩不仅成为我校的校园精神和校园文化,也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实践载体,为我校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找到了一条有效的实践之路。一、加强感恩教育活动实践,为学生知  相似文献   

20.
感恩不同于对别人说“谢谢”。“谢谢”这个词现在差不多被空心化了,听起来有一种日本式的言不由衷。它和“再见”这个词一样,成为聊胜于无的示意。好像在喝光的可乐瓶里装进白开水,再喝那遥不可及的一丝可乐味一样。感恩说不出口,是在心里藏一辈子的债务。感恩的人无论居于城市还是乡村,财富多还是寡,他们懂得生之艰难,活下来本身是一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