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婴”     
修订本《辞源·女部》“婴”字条的第一个义项是:“初生的女孩。《玉篇》引《仓颉篇》:‘男曰儿,女曰婴。’”也就是说《辞源》的编者认为“婴”的最早义项是“初生的女孩”,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此释义有误。古多称初生儿为嫛婗,《释名·释长幼》:“人始生曰婴儿??或曰嫛婗。”唐·张谔《三日岐王宅》诗:“玉女贵妃生,嫛婗始发声。”  相似文献   

2.
杨潇沂 《寻根》2014,(1):7-10
“姬”为我国最古老的姓之一。《说文》:“姬,黄帝居姬,以水为姓”,周即为姬姓之国。姬最初只作为姓使用,但后代却又将其作为女子专称,兼有美女与侍妾的意义。如《史记·后戚列传》中有戚姬、薄姬、尹姬、栗姬等,可见汉武帝时,姬为女子专称已经成为共识。那么,这一转变究竟从何时开始,又为何会发生呢?其文化意蕴如何?本文不揣浅陋,试为一探。  相似文献   

3.
杨森 《寻根》2008,(1):96-99
中国北方尤其在西北五省中,民间通常将已婚女子称为“婆姨”,最著名的莫过于陕北的民谣,有一条称作“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使得“婆姨”一词,大半个中国都不陌生。《汉语大词典》里举例不少,如《陕北民歌·信天游》唱道:“好马不喝沟渠水,好婆姨不交倒灶鬼。”抗战时期的《解放日报》(1943年5月19日)上登载的某村民公约上也有:“婆姨们,多纺线,不买布匹,自织自穿。”20世纪80年代,甘肃农村也有顺口溜叫做:“二亩土地一头牛,婆姨娃娃热炕头。”90年代还出现《黄土坡的婆姨们》的电视剧。同时代的南方报纸上也登载有对妇女通称为“婆姨”的事迹报道。  相似文献   

4.
“女祸”指女子凭借美色以言行给国与家招致祸患。以“女祸”为警诫从周代始,《尚书·牧誓》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周以后女子亡国祸家的论调充斥于历代经史子集,作为一种权威观念成为从统治者到老百姓治家理国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
李莉 《华夏文化》2012,(2):34-36
“对待”一词,常见于易家书籍。“阴阳对待”的概念,是指阴阳相反而并立,相比较而并存。朱熹对此有过解释,他说:“是两物相对待在这里,故有文;若相离去不相干,便不成文矣。卦中有阴爻,又有阳爻相间错,则为文。若有阴无阳,有阳无阴,如何得有文?”(《语类》卷七十六《易》十二《系辞》下,林学履问周易时所记)此处的“两物”是指阴阳两物。朱熹认为阴阳相对,又同时并立,  相似文献   

6.
“忧患”一词,最早出现于《周易·系辞下》:“《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反映了当时人们以史为鉴、努力实现长治久安的自觉性。忧患意识,也就是“安不忘危”或“居安思危”的意识,指人们身处太平顺达的境遇却不忘记出现危险祸患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陶易 《寻根》2008,(1):23-27
在中国科举史上,一名考生(古称“举子”)如果接连考中乡试解元、会试会元、殿试状元的话,就被称为“连中三元”,这是极其难得和极其荣耀的事。那么自隋唐至清末约1300年的科举史上究竟出现过多少“三元及第”者呢?据清人王之春《椒生随笔》和朱彭寿《旧典备征》卷四的记载,连中“三元”的共有13人,他们是:  相似文献   

8.
陈晓伟 《寻根》2009,(1):33-36
《周礼》中记载:“及葬执纛,以兴匠师。”纛为何物? 《史记·项羽本纪》曰:“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李斐的《集解》对纛做出了解释:“毛羽幢也。在乘舆车衡左方上柱之。”蔡邕也进一步描述它的具体形制:“以牦牛尾为之,如斗,或在騑头,或在衡上也。”“黄屋左纛”作为天子舆制,不鲜见于后世的史籍。如石勒称赵王后,就开始了典章制度的完备,  相似文献   

9.
冯少波  王毓红 《寻根》2013,(5):11-17
中国的文字符号,没有哪个比“孝”字更牛。一个孝字就有一本专门的著作来论述,而且还是千古流传的经典,这就是十三经中的《孝经》。历代帝王为《孝经》作注的就有9位,为《孝经》释义的历代学者有数百家之多,《隋书·经籍志》所载《孝子传》就有6种,清人茆泮林稽古辑佚,编成《孝子传》9种。清朝咸丰年间,黄小坪编纂《百孝图说诗传》,收集行孝人物123人。中国历史上,行孝之人,年轻男子可以“举孝廉”,以孝获益者不计其数;已故女子可以挂牌匾、立牌坊,以孝赴死者不可胜数。孝字的重要性达到了这样的程度:人之为人也要用孝字来衡量,人的教育或教化的“‘教’字也是从‘孝’演变而来的。即‘孝’字加一表示使役的偏旁‘攵’,意思是‘使……孝’”(林语堂:《中国人》)。  相似文献   

10.
范子烨 《中国文化》2014,(2):100-101
拙文《曹丕〈典论·论文〉“齐气”发覆》在《中国文化》2013年春季号(第37期)刊发後受到一些研究者的关注,拙文主要列举了引用曹丕《典论》原书的以《三国志》裴松之注为核心的九条材料,并参以《文心雕龙》之内证以考定通行《文选》各本曹丕《典论·论文》“徐干时有齐气”之“齐气”乃“逸气”之讹。  相似文献   

11.
《论语.述而》云:“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自《史记·孔子世家》叙事发微至今,校斟注解乃至引伸议论之文字几乎汗牛充栋。之所以拈出单句引以为本文的绿起发端,是因为这些语符的后面隐藏着孔子音乐本体论的诸种疑端,是因为“孔子适齐”这一事态及其意义引伸中历来枝蔓旁生,也就给我们留下了某些学理爬梳的缝隙。  相似文献   

12.
吉霞 《寻根》2006,(6):102-103
北,《说文》:“北,乖也。从二人相背。凡北之属皆从北。”唐兰在《释四方之名》里也说:“北由二人相背。引申有二义:一为人体之背,一为北方。”尹黎云先生在《汉字字源系统研究》一书中也说:“北,甲骨文写作,与小篆同,象二人相背之形。北就是背的初文。”  相似文献   

13.
一、就“易”一名三义论“乾坤”中的辩证法 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说“易便是变易的易”,是《易经》中三个基本观念(易、象、辞)之一。这显然把:“易”简单化了,一个“易”字本身就是辩证法。郑玄作《易赞》及《易论》提出“易”一名而含“易简”、“变易”、“不易”三义的说法(孔颖达《周易正义》卷首),  相似文献   

14.
襄王云雨辨     
吴宗海 《寻根》2006,(4):108-108
自从宋玉《高唐赋》面世后,“巫山神女”、“云雨”、“阳台”等词,常见于古诗词曲,小说中更多。例如李白《清平调三章》之二:“云雨巫山枉断肠”、李商隐《无题》:“神女生涯元是梦”等。但关于这场男女欢会的男主角,有人却说是楚襄王,如李白《襄阳歌》:“襄王云雨今安在?”还有多人,暂不举。  相似文献   

15.
《尚书·皋陶谟》载:“(禹)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史记·夏本纪》载:“禹日:‘予娶涂山,辛壬癸甲,生启,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左传》哀公七年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竹书纪年》载:“禹五年巡狩,会诸侯于涂山。”  相似文献   

16.
“纶巾”考     
马里扬 《寻根》2010,(4):91-93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的形象,究竟是指周瑜还是指诸葛亮,仍旧是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无论当日苏轼意在谁属,到了南宋后期词人吴文英的笔下,着实落在了诸葛亮的身上:“记羽扇纶巾,气凌诸葛。”(《江南春》)至于再后来的《三国志通俗演义》里,诸葛亮一亮相便已然是“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相似文献   

17.
周书灿 《寻根》2012,(1):111-114
姓氏来源十分复杂。以卢姓为例,古代文献中就举出了几种主要的来源:1.齐太公后裔,以封邑为姓。《元和姓纂》卷三记载:“姜氏,齐太公之后,至文公子高,高孙,食采于卢,今卢县也,因姓卢氏。”《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记载与此相同。  相似文献   

18.
“女祸”一词最早出现于《新唐书.玄宗本纪赞》:“呜呼,女子之祸于人者甚矣!自高祖至于中宗,数十年间,再罹女祸,唐祚既绝而复续,中宗不免其身,韦氏遂以灭族。玄宗亲平其乱,可以鉴矣,而又败以女子。”以女祸指代武后、韦后乱国,杨贵妃祸国。尽管“女祸”一词出现较晚,但这种观念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周武王以前。武王在列举商纣的罪状时说:“古人有言: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殷王纣,惟妇人言是用。”这是女祸论的最早版本。不仅如此,根据礼书所记,天子还有以女祸告诫诸侯的制度。《礼记.郊特牲》:“大罗氏,天子之掌鸟兽者也,诸侯贡属焉…  相似文献   

19.
莫艳梅 《寻根》2012,(3):88-92
西施其人,2500年来不绝于史。美人西施,最早见载于先秦古籍《管子·小称》:“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盛怨气于面,不能以为可好。”而管仲(?~前645年)早于西施二百年左右,何以知其身后之西施?考《管子》多杂后人伪作,《小称》为其一,尽管如此,它在记载时间上却是遥遥领先。《慎子·威德》记载:“毛嫱、西施,天下之至姣也。衣之以皮供,则见者皆走;易之以元甥,则行者皆止。”  相似文献   

20.
炎帝八世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炎帝八世考□何光岳一世炎帝神农氏。皇甫谧《帝王世纪》云:“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易·疏》作“任巳”,《北堂书钞》二十三引“佳巳感神龙,而生神农”,“佳”即“任”之误)。有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正妃,游华山之阳,有神农首感女登于常羊(《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