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  相似文献   

2.
散文要有文采,必有想象之功力。正如刘勰所言:"文之思也,其远矣。故寂然凝神,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间,舒卷风云之色。"《紫藤萝瀑布》这篇优秀散文,除具有构思精巧、寓意深刻、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外,作者丰富的想象也是此文产生独特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康德认为“:想象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里这样描写想象时的状态:“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呐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想象的积极参与,可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七到九年级学生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眼和心,写出个性,写出神思。才能纵则千载、横则万里,才能写出珠玉似的声音、风云般的气色。  相似文献   

5.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里这样写道: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论述的是文学创作中艺术想象的重要性。其实,读者在进行文本阅读时,联想与想象力也是不可缺少的。无论是感受作品的艺术之美,还是领悟作家的写作意...  相似文献   

6.
训练学生的思维技能.将直接服务于培养人的创造力。这是语文教学要完成的两大任务之一。《文心雕龙.神思》这样形容“神思”:“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可见。人的联想、想象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同时,又指出:“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相似文献   

7.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主要论述艺术形象的构思问题,认为艺术想象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又可以形成“珠玉之声”“风云之色”的具体艺术形象,而“神”要受制于“志气”,“物”要受制于“辞令”,而且形象思维的过程就是物我相融、“神与物游”的过程,于是“登山”“观海”时,才能“情满于山“意溢于海”,并且通过“虚静”使得“万涂竞萌”的情感巧妙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8.
捧读《老一辈革命家诗词鉴赏辞典》一书,真可谓“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1]493这部煌煌80万言、荟萃约50位老一辈革命家500余首诗词,是山西人民出版社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华诞的一道精神盛筵。在我国林林总总的新旧诗词鉴赏园地,它的出版填补了一项空缺。它所具有的史料、艺术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  相似文献   

9.
训练学生的思维技能,将直接服务于培养人的创造力,这是语文教学要完成的两大任务之一。《文心雕龙·神思》这样形容"神思":"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  相似文献   

10.
想象推动如潮如涌的澎湃诗情。 西晋陆机在《文赋》中谈到艺术想象时写道:“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形象地描述了艺术想象的过程、状态和作用。著名古典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相似文献   

11.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指出了想象的特点和作用:“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鲁迅先生亦赞曰:“孩子是可以敬佩的,他们常常是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要钻人蚁穴。”孩子们确实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可是令人遗憾的是随着受教育时间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肖毅 《现代教学》2016,(5):58-59
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聚敛思维的统一。陆机曾论"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刘勰更是将其衍生为:"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这就是发散思维最好的注脚。发散思维可以使人更全面、更完整地把握事物的性质及规律,预测事物的发展方向,灵活、巧妙、敏捷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聚敛思维是指某一个问题仅有一个最佳答案,为了获得这个答案,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将思维直指向这  相似文献   

13.
陈路遥 《新课程研究》2009,(7):191-192,162
对于写作流程,鲁迅曾以“静观默察”、“凝神结想”、“烂熟于心”、“一挥而就”来概括。其间,“凝神结想”“烂熟于心”就是讲的联想和想象。“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文心雕龙》),刘勰的这段话描绘的正是写作中的联想和想象活动,可见,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凭借联想,可以把一些相近的、相似的、相关的乃至相反的事物联系、结合起来,把平日积累的素材、印象、感受在头脑里融合、贯通、升华,形成一种新的思想,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情景得趣法。文章的妙语佳句、独特构思从来都不是靠“压”出来的,惟有引发他的情趣,他才有可能愿意去吃苦,愿意去拼命。所以,让学生根据所设置的具体场合下的情形和景象,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手法写出文章,才是得趣的好办法之一。情景设置好了,学生自然能轻松愉快地展开想象的翅膀,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不枝不蔓地写下去,就可以“吟咏之问,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相似文献   

15.
[作文题目]见人教社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二册 P59—60[文题审辨]题一是联想型记叙文文题。所谓联想,就是要求写作者能够由这一事物联想到与之相似,相关,相反或有因果关系的事物,能从“无”想到“有”,从“小”想到“大”,从“此”想到“彼”。联想和想象密切相关。想象则是人们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即刘勰所说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联想和想象,是学习写作此类记叙文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写作《×年以后的故乡(或母校等)》时,必须展开“神思”的翅膀,飞得高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仅就入编新教材中的几首“愁思遗恨”词 ,谈谈联想和想像在虚实相济法中的运用问题。联想和想像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情形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有这样一段论述 :“文之思也 ,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 ,思接千载 ;悄焉动容 ,视通万里。吟咏之间 ,吐纳珠玉之声 ;眉睫之前 ,卷舒风云之色 ;其思理之致乎 !故思理为妙 ,神与物游。”就是说 ,作家在创作时 ,要借助漫无边际的想像。当他静静地构思时 ,他可以想到千年以前的事情 ;他的容颜悄悄变化时 ,他已经看到了万里之外的物象 ;当他吟哦歌咏时 ,他已经听到了悦耳动听珠圆玉润般的声音 ;当…  相似文献   

17.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这段论述说明,作家在创作时思维活动异常活跃,可以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任意驰骋。作为“再创造”的文学鉴赏活动,同样需要鉴赏者拥有作家创作时的联想能力,来主动地感受、认识、补充、丰富文学形象。基于这种认识,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比较自觉地注意到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具体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接近联想。所谓“接近”,指的是有的作品写作的时间相近,有的作品描写的地点相近…  相似文献   

18.
《中文自修》特辟出小说一角,让跃跃欲试的学子们再有一块可小试锋芒的园地。写小说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一个人对生活的独到观察与理解,也是文字与神思的巧妙化合与激扬。梁朝文学家刘勰曾对创作过程作过这样的描述:“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间,卷舒风云之色……”试想:小说中的情节构思、人物塑造、语言运用以及环境描写的点缀与衬托,哪一样不需要经过艰苦的思考和反复的推敲。然而成功的喜悦正是产生于此,如今的蹒跚学步也正是为日后搏击长空打下最为坚实的基础。请同学们注视我们自己的小说角,多浇水,多施肥,我们相信:这里也会成为绚烂缤纷的百花园。——编者  相似文献   

19.
刘丽萍 《作文》2022,(40):19-20
<正>综观中学语文诗词教学阅读材料,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无不充盈着诗人独特的想象。想象是诗人创作时的高智能心理活动,诗人借助想象可以无所不至。故而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想象的作用可见一斑。诗人将想象写成诗,学生学诗也要围绕想象而展开,从而在有限的篇幅中体会无限的艺术境界。可见高中诗词教学重点要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如何启发?我们可以从以下途径去探索。  相似文献   

20.
艺术想象为作家、艺术家插上了有力翅膀,使他们能自由地翱翔于文艺创作的天地中。艺术想象是一种最杰出的艺术本领。(黑格尔语)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家陆机、刘勰等人都注意到了想象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性。《文赋》中的“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精鹜八极,心游万仞”,“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这道出了艺术想象神妙之致,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对想象的形象化的描述:“寂然凝虑,思接千载;俏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这些都偏重于诗意的描绘,那么到底什么是艺术想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