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集邮》2005,(11):8-8
12月26日《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集邮联“六大”将在北京举行。小型张票图延续古代邮政题材,为西夏驿牌,边纸图为疆域图和西夏。  相似文献   

2.
12月26日《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集邮联“六大”将在北京举行。小型张票图延续古代邮政题材,为西夏驿牌,边纸图为疆域图和西夏文。  相似文献   

3.
《上海集邮》1995年第3期刊出《井盐生产与天然气》一文,认为《东汉画像砖》邮票第1图“井盐生产”画面上“显然不是烧木柴的灶……正是我国古代利用天然气煮井盐的现实描绘。”这一说法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4.
肖而 《上海集邮》2006,(1):43-43
2005年第7期46页刊出7种形式的“档案”与“查询”日戳,现补充9种“档案”日戳(如图)。  相似文献   

5.
一、萱草简介萱草属于百合科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每逢春天自丛生的地下球茎中发芽,5-7月份抽茎开花。萱草花色种类繁多,花瓣可分单瓣(图1、2)、重瓣(图3)等,多不结果。从我国古代史料看,萱草自古雅俗共赏,被人广为栽培。由于它涉及领域宽广,因此别名甚多,如《诗经·卫风·伯兮》中称其为“谖草”,《救荒本草》称其“川草花”,《古今注》称“丹棘”,  相似文献   

6.
杨波 《上海集邮》2008,(10):37-37
《中国集邮报》2007年5月1日第5版刊登了·篇文章,《“后门”寄“前门”的木刻封》,介绍一件加贴邮票的“大寨人”图木刻邮资封的挂号实寄封,笔者觉得它有些不太可靠。  相似文献   

7.
嫦娥奔月是我国古代的优美神话.汉张衡《灵宪》云:“姮(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大《汉画像石》邮票第6图“嫦娥奔月(1999—2—6.图l)”上,月宫中的蟾蜍已反映了嫦蛾的蜕变。但是.笔细察汉画像石图案,认为命名这枚邮票为“嫦娥奔月”缺乏依据。  相似文献   

8.
今年9月2日将发行《中国古代档案珍藏》邮票1套4枚,其中第1枚是“甲骨档案——商代龟甲”。 甲骨文是商周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也叫“契文”、“卜辞”、“龟甲文字”、“殷虚文字”。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研究甲骨50多年的专家胡厚宣统计,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甲骨文首次发现到目前,共计出土甲骨154000多片,其中我国大陆收藏97600多片,台湾收藏30200多片,香港收藏89片,日本、加拿大、英、美等12个国家共收藏26700多片。  相似文献   

9.
这套邮票的小版张是用5色影写版(红金、银灰、浅灰、土红、原黑)与单色雕刻凹版(原黑)套印印制的。小版张的右边是并排两套竖向排列的邮票,从上至下,第一图为“东汉·乙瑛碑”,第二图为“东汉·张迁碑”,第三图为“东汉·曹全碑”,第四图为“东汉·石门颂”。邮票的主题形象均为石碑或石刻文字拓本的局部,设计成长方书形,与邮票票型甚为贴切,上下有些断裂状的缺口,四周用有轻重变化  相似文献   

10.
陈云华 《上海集邮》2003,(11):32-32
细细品赏2003-3《中国古代书法--篆书》邮票,总觉美中不足,谈点粗浅看法,就教于方家。 《中国古代书法--篆书》的票名使人一目了然,但2种图名却令人费解。第1图"西周·毛公鼎",毛公鼎是西周晚期青铜器,作为书法邮票图名风马牛不相及,因画面只是毛公鼎铭文的书体,能说"毛公鼎"  相似文献   

11.
1998年4月29日,原邮电部发行了《古代书院》特种邮票一套4枚,其中第4枚邮票图名为“白鹿书院”,其画面主图表现的是该书院第三院落正门的景象,并可见“白鹿书院”匾额。笔者收集研究极限片多年,在此套邮票发行时,我从自藏的1980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庐山》套片中找出“白鹿书院”白片制作成了极限片。其画面与邮票一致,无疑这是一枚票、片、戳三位一体的佳片(见图1)。后来我又收集到两枚极限片,一枚是用1988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的《江西历史名人》套片中的“朱熹”白片制  相似文献   

12.
张世昌 《武当》2022,(9):6-9
<正>我国古代哲学家在宇宙论中,提出了“理”的观念。理有两个相互联系的概念。第一个概念是形式。《庄子·天地》云:“物成生理谓之形”;《韩非子·解老篇》云:“理者,成物之文也”;“凡理者,方圆、短长、粗靡、坚脆之分也”,以上统指事物之形式。《孙子兵法·形篇》云:“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谿者,形也。”此谓“形”者,乃是运动中的外部形态和量度标志。  相似文献   

13.
贾文超 《收藏》2007,(4):100-101
流失到日本的太保鸟卣 卣(you)是古代盛秬鬯(ju chang)酒的祭器。《尚书·洛诰》:“以秬鬯二卣。”《诗·大雅·江汉》:“秬鬯一卣。”  相似文献   

14.
鹿珈漩 《收藏》2023,(8):7-9
<正>瓜瓞词汇最早出自《诗经·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其中瓜即大瓜,瓞即小瓜,小瓜生时较小,但其藤蔓会逐渐生长,绵延滋生,寓意子孙万代。中国古代人们常将其作为吉祥语来祝愿子孙昌盛,如“瓜瓞绵绵”。后来衍生出有关瓜瓞题材的绘画。瓜瓞图就是较为重要的吉祥主题艺术图式。瓜瓞图始于宋代,元代时期有所发展,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瓜瓞图的基本图式分为两类:一类由瓜和藤蔓缠绕组成,  相似文献   

15.
杨敏兰 《上海集邮》2014,(10):42-42
本刊讯 为配合《诸葛亮》邮票的发行,曹家渡邮政支局陆续启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邮资机宣传戳,全套4种。8月28日启用第1图“三顾茅庐”;9月27日启用第2图“舌战群儒”;10月27日将启用第3图“桃园三结义”、第4图“三英战吕布”。戳图由《诸葛亮》邮票设计者戴敦邦原创,艺术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16.
纪念邮票名称中常常会使用一些数字,如“XX周年”“第X届”“第X次”等。大多是中文数字,如2020-5《中埃建交五十周年》中的“五十”(图1)、202023《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的“七”(图2)、2017-26《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的“十九”(图3)等;只有少数使用阿拉伯数字。  相似文献   

17.
王乃栋 《收藏》2007,(1):92-93
石涛《清湘书画稿》图卷(图1,局部),纸本,设色,25.7×421.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已收入《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第二册,《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二十二册,以及《四僧绘画·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联合出版,2000年8月)等书。  相似文献   

18.
秋千,在古代本是北方民族的狩猎、采集等生产劳动之外的一种嬉戏活动。“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轿者。”(《古今艺术图》)春秋时期传入中原,而且延续了两千多年,经久不衰。汉武帝时,秋千在宫廷得到发展。唐代人高天际在《汉武帝后庭秋千赋·序》中载“秋千者,千秋也...  相似文献   

19.
1996-27《国际宇航联大会第47届年会》纪念邮票第一种“中国长征运载火箭”的背景图是地球和星空,右边是大熊星座中的北斗七星,左边则是武仙星座,属于古代中国天文学家所划分天市垣的局部(图①)。  相似文献   

20.
“SOKOL”在《奥林匹克词汇大全》中译为“捷克团体操”。团体操运动是米·杜尔斯于1862年创立的(又称“雄鹰社”)。所以从1862年“雄鹰社”创立时起,捷克就决定每6年举办一次国际团体操比赛。在1932年举办的第9届国际团体操比赛,捷克发行了一套5枚的纪念邮票,目的是为了纪念米·杜尔斯(1832-1884)诞生100周年,邮票均为“雄鹰社”创始人米·杜尔斯像,图1就是其中一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