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为《伶官传》所撰的序文,也是一篇著名的史论。《伶官传》记载后唐庄宗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门高等败政乱国的史实。这篇序文是把“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作为教训,说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  相似文献   

2.
<正>欧阳修,北宋散文名家,古文运动倡导者,治史出身,具有宏阔的史学观。沈德潜称其《五代史》"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韵"。其所撰写的《五代史》记载了公元907至960年间后梁、后唐、后汉、后周五代的史实。《〈伶官传〉序》正是在此背景下记载后唐庄宗宠信伶人,授以官职,败坏国政的史实,作者的目的是以史为鉴。  相似文献   

3.
正欧阳修《伶官传序》是一篇文言名文,明代古文家茅坤盛赞道:"此等文章,千古绝调。"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更说:"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无论是后人评赏还是教学价值都在文章的批判性上,亦即通过对后唐庄宗李存勖先因忧劳国事而盛,后因沉溺伶人而衰的记述、描写和批判,表现了欧阳修对北宋王朝时政的忧虑与不满。但是,我特别关注欧阳修的文章构思。作者在提出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以后,经由一句过  相似文献   

4.
詹丹 《语文学习》2023,(1):59-63
<正>一、问题的提出欧阳修的史论名篇《五代史伶官传序》常被选入各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科书。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择性必修中册,又把两篇史传《屈原列传》《苏武传》以及史论《过秦论》和《五代史伶官传序》组成第三单元。[1]相对于两篇史传文章都是独立成一课,《过秦论》和《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两篇文章组成一课的。也许秦朝和后唐的速亡有明显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伶宫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新五代史》是欧阳修晚年写的一部关于五代历史的史书,共七十四卷,目录一卷。原名《五代史记》为了与薛居正的《五代史》区分开来,后人则称欧阳修著的《五代史记》为《新五代史》,薛居正著的《五代史》为《旧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伶官传》中的头一部分,其题目是教材编者加的,名曰“序”,实际上是一篇政治论文。通过对后唐李庄宗皇帝盛衰的史实,论述国家盛衰成败之理在于“人事”的观点,阐明了“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总结了“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教训。观点正确,意义深刻,文笔锐利,情理交融,是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抑扬顿挫得体的好文章,正如明朝  相似文献   

6.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他的《新五代史·伶官传》写的序言。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改号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  相似文献   

7.
欧阳修集十八年之力撰写《新五代史》,其目的是维护儒家道统.《伶官传序》作为该书的优秀篇章,作者娴熟运用"春秋笔法",通过"不没其实""简而有法""曲笔要义"等"书法",强调"人事"的重要作用,阐明"得之难而失之易"之理,告诫后人"忧劳兴国",谨防"逸豫亡身",避免重蹈后唐覆亡之后辙.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里的《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在二十四史中,象唐书一样,五代史也有两部:一部是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等人修撰的,凡一百五十卷,后来称《旧五代史》;另一部是北宋中期欧阳修编写的,共七十四卷。称《新五代史》。《旧五代史》材料芜杂,文体卑弱,“繁猥失实”①。可是由于其修撰者大都亲身经历过五代的历史场面,见闻切近。因而保留了比较丰富的原始资料。《新五代史》的编写者欧阳修为北宋文坛巨擘,他的文章远在薛居正等人之上,再加上他看到了  相似文献   

9.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当时的北宋统治者。文章叙事不蔓不枝、简洁明了,议论简明扼要、发人深思,深得《史记》精髓。明代的茅坤  相似文献   

10.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领导者和实践者。他继承和发展了韩柳革新的理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创作了像《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选了他的《卖油翁》,虽不如前者出名,但也很有  相似文献   

11.
《伶官传序》全文虽只328字,但容量大,极富感染力,被前人誉为“千年绝调”,是“《新五代史》中的第一篇文字”。欧阳修是宋代杰出的散文作家,其文章的主要特点和风格,正如苏轼所说,“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力。”(《居士集序》)用欧阳修自己的话来说,是“简而有法”。  相似文献   

12.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写的《伶官传序》,是评论五代时期唐庄宗宠信伶人以至“身死国灭”这一历史事件的名文。一、作者是从什么角度评论唐庄宗宠信伶官的史实的?提示:对于唐庄宗宠信伶官的史实,要加以评论,发抒感概,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写法,例如就事论事地  相似文献   

13.
夏立同学问:《伶官传序》全文只有三百余字,读后却让人顿觉感情浓烈,情真意切。作者是如何达到这种境界的呢? 首先,立论精辟、语言警策。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针对当时宋仁宗喜宠后妃,不思朝政之举。所以,全文“寓论断于序事”,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强调成败由人,起到“片言居要,统领全篇”的作用。接着用十分之六的篇幅,将后唐庄宗的得失兴亡写得惊心怵目,娓娓动人。明确指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自然之理,末尾总结盛衰原因,结论于叙事中自然推出,水到渠成。强调逸豫亡身不只限于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忘掉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恶果。作者在这里语重心长地评论朝政,意味尤为深远。文中许多精辟的句子所讲的道理,不仅适用于国  相似文献   

14.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评论五代时期唐庄宗宠信伶人以至“身死国灭”这一历史事件的一篇论史名文。它重于议论,意在警戒,又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实“当序作者之意”。作者文笔简练,缘事论理,逐层阐析,气势雄放,“感慨淋漓,直于与史迁相为颉颃”。  相似文献   

15.
作为宋代杰出的散文作家之一,欧阳修有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他不论写说理文或叙事文,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通过一唱三叹的表现手法,以其强烈的艺术魅力来打动读者,使人们自然而然接受了他的观点。《五代史伶官传序》就是体现这种特定艺术风格的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前人认为欧阳修这篇史论性的序言最得司马迁《史记》的精髓,是有一定道理的。  相似文献   

16.
汉初的散文,内容多是论述秦朝和前代的成败得失,最著名的当推贾谊的<过秦论>.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考究后唐的败亡,与<过秦论>之推论秦朝的破灭如出一辙.两文从撰述背景到写作意图,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许多相同或相近之处.  相似文献   

17.
<正>《新五代史》是欧阳修在宋初薛居正等人官修的《旧五代史》的基础上重新写成的一部私人著作,全书七十四卷,分本纪、传、考、世家、年谱、附录六个部分,写了从朱温篡唐建梁,中经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到赵匡胤篡周建宋,共60余年的历史。《新五代史》历来受到文学研究者们的重视,说他“深得《史记》神髓”,是后代历史家学《史记》学得最好的一部作品。近几年来,经过反复研究,觉得这话的确有道理,本文拟从思想内容与艺术方法两方面分别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伶官传序》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它首先是一篇序.但是,我们历来似乎是将《伶官传序》当作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看待的。高中语文第五册《伶官传序·自读提示》称其论证“条理很清楚,结构很严谨”,足见人们对这篇文章的“严密论证”深信不疑.实际上,《伶官传序》符合我们教学的某种“胃  相似文献   

19.
王海燕 《现代语文》2013,(10):52-53
作为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欧阳修的名作《伶官传序》,依然被新课标选中。沈潜德先生对此文曾作如此评价:"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此番言语,自然是对欧阳修才华的盛赞。在笔者看来,此文的历史视野固然高屋建瓴,更重要的是对于后人,处在当下的后人,它所传达出的深刻智慧与历史洞见,影响更为深远,现实针对性也更强。  相似文献   

20.
1989年10月12日上午9时,南开区三十一中学的合班教室里,挤满了听李炳德老师观摩课的人,他们中有区教育局的局长、科长,有教研室主任、教研员,还有各中学的校长、主任、语文教师……铃响了.李炳德走上讲台,他年近花甲,面庞清瘦,精神矍然,声音宏亮.这堂课讲的是《伶官传序》.李炳德从欧阳修撰《五代史》、修《伶官传》讲起,向学生们介绍了与课题有关的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