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就已经出现了地图。春秋战国时期,地图被广泛地应用于政治、军事活动。先秦古书《管子》讲到过地图。据说《孙子兵法》也是附有地图的。《图穷匕首见》的图,就是荆轲刺秦王,借以上秦廷,献的一幅燕国地区的地图。我国目前发现最古的地图,是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3幅画在帛上的地图:《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距今已有2100多年。现保存在西安碑林的两幅石刻地图《华夷图》、《禹迹图》,是我国传世的最早地图。这两幅地图刻于南宋刘豫阜昌七年(1136年)。现藏在波兰古都克拉科夫国家博物馆里的一幅中国…  相似文献   

2.
正《萝轩变古笺谱》分为上、下两卷,每卷又按题材分为若干主题。上卷包括画诗20幅、筠篮12幅、飞白12幅、博物8幅、折赠12幅、琱玉12幅、斗草16幅、杂稿2幅。所谓画诗,就是以诗入画。其题目是摘取南朝及唐人描绘江南盛景的五言诗句,据此绘刻成笺纸。如"塔影入云藏"一幅,画面居中,以淡墨画山石、树木、古塔,以拱花表现白云缭绕。用来绘制笺纸的这句诗出自明代  相似文献   

3.
红绸大幕落下,便眼前一亮:一幅巨幅油画。 乐声,掌声,欢呼声……观众赞叹不已。 这幅名为《伟大的中国》的油画,宽19.5米,高7.5米,由俄罗斯人民画家、俄罗斯绘画、雕塑、建筑研究院院长伊里亚·格拉祖诺夫创作。该幅巨画的装璜也是格拉祖诺夫精心设计的:特殊的画框采用的是中国红色廊柱绿瓦档形式,红柱下端坐两只狮子,如同门墩。画的下边是一排万字图案,顶端中央写有“神州”二字。尽管这是一幅油画,画的内容、人物处理等颇具装饰性,甚至吸收了中国年画的艺术元素。《伟大的中国》由三部分组成:左边表现的是中国的古代, 秦始皇统…  相似文献   

4.
《中外文化交流》2008,(4):92-92
挪威首都奥斯陆市的蒙克博物馆近日声明,挪威表现主义大师爱德华·蒙克的名画《呐喊》和《圣母》经修复后将于今年5月在博物馆复展。声明说,这两幅油画“艰巨而耗时”的修复即将完成,将于5月23~9月26日面向公众展出。2004年,《呐喊》和《圣母》在博物馆展出时,被两名持械男子当众抢走,两年后警方追回。然而,这两幅名作失窃期间受损严重,画布出现划痕,局部还被水渗透。  相似文献   

5.
正《萝轩变古笺谱》下卷包括选石12幅,遗赠8幅,仙灵8幅,代步8幅,搜奇24幅,龙种9幅,择栖12幅,杂稿8幅。"石不能言最可人"。《笺谱》中的"选石"均有名目和出典。如"雪浪石"一笺即出自宋代杜绾《云林石谱》,此石出自中山府,颜色灰黑,纹生白脉,姿态旋绕曲折,苏东坡将其命名为"雪浪石",并做《雪浪石》诗,其中有"承平百年烽燧冷,此物僵卧枯榆根。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工不见雷斧痕"的句子。"郁林石"一笺则出自《新唐书·隐逸传》,诗人陆龟蒙远祖陆绩三国时为吴国郁林太守,罢官归乡时因无家私,船轻不禁风浪,须用石头承重压舱,人们赞此石为"郁林石",特置于姑苏陆氏门前,以彰显陆绩之清廉。"妇负石",出自明代《大理府志》,  相似文献   

6.
马德里提森美术馆整个夏季都在展出《凡高最后的风景》,并与展览同步举行一系列相关的演讲和纪录片欣赏。该展的29幅油画中除塞尚的3幅、毕沙罗的两幅和杜比尼的1幅外,其余23幅都是凡高1890年5月20~7月底的  相似文献   

7.
今年系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5周年,也是中日两国艺术家频繁交流的一年。由中国文化部主办、中国美术馆承办的《下保昭画展》近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展。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常克仁、外联局副局长李新、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前公使衔文化参赞张爱平、日本众议院议长绵贯民辅及两国艺术家和首都新闻界朋友出席开幕式并观看了画展。在开幕式上,下保昭将其心爱之作《天子山一组6幅》捐赠中国美术馆。日本当代著名画家下保昭此次来华展出的100幅水墨画,其内容一部分描绘的是中国山水;另一部分描绘的是日本山水。其作品追求平易和谐、理性超脱、静寂沉雅、朦…  相似文献   

8.
1997年6月,在中国文联主办的《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家精品展》上,80幅彩釉镶嵌漆画令所有的人拍案叫绝:《四面八臂观音》、《佛祖释速牟尼》、伏梵天王赴法会》、《三星堆——青铜篇》、《中国龙》、《克孜尔石窟壁画》……,一幅幅漆画线条明快流畅,色彩运用丰富,赤橙黄绿青蓝紫无所不用,却显得既艳丽又典雅,给人和谐、庄重、精美的感受。什么是彩釉镶嵌漆画?彩釉镶嵌漆器是中国传统深漆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现代艺术、现代材料的有机结合。它区别于传统的探漆工艺,也不同于景泰蓝制作工艺,但它同时具备了漆器的古朴典雅和景泰蓝的…  相似文献   

9.
<正>武汉市文物交流中心(原武汉市文物商店)收藏了一幅郭沫若的《墨梅图》。此图纵35.5厘米,横27.5厘米。纸本,水墨画。《墨梅图》采用夸张与大写意手法,构图奇特,气韵生动。画面表现一高一矮两株相连梅花,高者树干直立无分枝,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书画大展上万米长卷《渴望圣火》中,一幅《翠竹图》活灵活现,令人十分喜爱。 “两枝高竿多叶,几许柔篁大有柯”,《翠竹图》虽是水墨画,却具很强质感,似青青翠翠,若微风吹来,自当沙沙作响,送一缕清爽沁入心脾。翠竹傲岸挺拔,那神韵风骨,多像当年郑板桥的画!  相似文献   

11.
田汉的抗战旧体诗刘开扬著名戏剧家田汉能为旧体诗,造诣较深。他在抗日战争期中的作品,构成了一幅绚烂的历史画卷。全面抗战爆发以前,在《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两首著名的语体抗日歌词的创作之后,他于1935年7月写了《悼聂耳》一首七言律诗:一系金陵五月更...  相似文献   

12.
《中外文化交流》2010,(1):95-95
伦敦泰特美术馆近日展出了著名当代英国画家大卫·霍克尼的巨型画作《水边树林》。该作品是霍克尼创作过的幅面最大的绘画作品,是画家于2007年在他成长的地方——英国约克郡创作完成的。与《水边树林》同时展出的还有该作品的两幅摄影作品版本。  相似文献   

13.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书画艺术展》不久前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两个展厅共展出其100多幅潜心之作。  相似文献   

14.
展览·活动     
陈可之油画《远古三峡风》登陆北京4月11日,著名油画家陈可之的35幅三峡系列油画在北京博艺画廊展出。为缅怀古人先辈创造的三峡文化,陈可之怀着对这片土地的深爱,往返三峡数十次体验生活,收集素材,近距离感受三峡独特的文化,近10年间精心创作这批绘画。除大部分风景作品外,还有历史题材的《长征——世上本没有路》、《历史》两幅作品一道展出。此系陈可之首次展出的三峡系列作品。  相似文献   

15.
《中外文化交流》2011,(12):96-96
1941年时局动荡时,徐悲鸿曾将一批画作藏于新加坡一口枯井内。其中一幅名为《喜马拉雅山全景》的经典油画,将亮相北京诚轩拍卖公司秋拍现场。《喜马拉雅山全景》是继《放下你的鞭子》《愚公移山》之后,徐悲鸿于抗战期间流散新马地区时创作的重要油画,也是现存唯一以喜马拉雅山全景为题材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古城情     
丽江古城的风正伴着我看张艺谋执导的新片《千里走单骑》。先吸引我的是里面错综交织的一幅幅民俗图和铺天盖地逶迤而来的丽江景貌图,金沙风流慢慢积淀着,终于在丽江散发出了它那迷  相似文献   

17.
一文征明《雨余春树》的问题石守谦先生在讨论文征明(1470-1559)的书作《雨余春树》时说:"虽在书题上未见与送別有关,实际上却是出自那个转变时的一幅送別图。"石守谦承认此画从主题上与送别未必有关,表面上"只是一幅充满古意、清雅的山水图。"并且,《雨余春树》"不仅仅是对某一状况下、某一苏州地区风景外形的描绘而已",这种山水"与画家对吴地山水的感觉有关","还有深厚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8.
一库木吐喇石窟第34窟壁画中的"象舆" 库木吐喇石窟第3 4窟主室正壁上方绘有一幅因缘故事,此幅分别著録于《新疆石窟·库车库木吐拉石窟》和《中国新疆壁画艺术·库木吐喇石窟》①(图1)。前者图版说明称它为《须达多乘象劝化缘》:"过去有一长者,名须达多,以祗园精舍、  相似文献   

19.
读到标题中阿尔巴公爵夫人这个名字,人们不禁会想起西班牙18世纪最杰出的画家戈雅,和他最著名的两幅油画《着衣的玛哈》与《裸体的玛哈》(均作于1797—1800年),以及围绕这两幅油画所流传的闲言蜚语,画家与夫人之间的风流韵事等等。有人说如果没有戈雅,阿尔巴公爵夫人最多也只是历史学家中为数极少的人才能涉及的对象,广大群众和艺术爱好者绝不会对她感到太多的兴趣;如果没有公爵夫人,  相似文献   

20.
30年前,“革”刚刚结束的年代,天津一幅名为《山花烂漫》的绘画,以迎春花的绽放形象地表达了当时人们迎接新时期心花怒放热烈情绪,因而在全国美展中记得普遍赞誉,该画作的两名作都是天津人,其一是画界耳熟能详的孙其峰,[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