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氏干涉装置中对光源宽度的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杨氏干涉条纹的光强分布,干涉条纹的反补度推出了杨氏干涉装置中的光源宽度的极限值。  相似文献   

2.
用数学方法对迈克尔逊等倾干涉图样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干涉条纹的条纹半径和条纹宽度随干涉图样级次的变化规律以及条纹宽度随两平面镜之间距离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3.
光源宽度对杨氏干涉实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杨氏双狭缝干涉实验中,有时得不到明亮清晰的干涉条纹.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送出柱面波的狭缝宽度过宽造成的.文章讨论了光源宽度对干涉条纹可见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杨氏双狭缝干涉实验中,有时得不到明亮清晰的干涉条纹。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送出柱面波的狭缝宽度过宽造成的。文章讨论了光源宽度对干涉条纹可见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为例,从点光源位置移动对干涉条纹的影响出发,给出了干涉条纹可见度随光源宽度的变化关系,最后得出光源的临界宽度和许可宽度。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杨氏装置中干涉合成光强的计算,得出其干涉条纹的可见度是零阶球贝塞耳函数,根据sinC函数及可见度的性质对干涉孔径角和光源的宽度进行了估算和推导。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杨氏双缝干涉测量光波波长实验是采用钠灯作为光源.光通过单缝衍射后照射到双缝上,并通过测微目镜测量条纹宽度,双缝间距则直接采用读数显微镜进行测量.但这种方法观察干涉现象需在较暗环境中进行,且测量结果和理论值差别较大.因此改用激光光源,直接在光屏上观察读数,并且改进测量双缝宽度的方法,测量误差就会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8.
双棱镜干涉实验是大学基础物理实验中公认的操作难度较大的实验之一,而作为中学生物理竞赛的规定实验内容之一,则更是实验培训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在对双棱镜干涉实验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适当地调整和改变了干涉条纹的调节步骤,使得只要按新的实验步骤一步步地操作,就必然会得到理想的干涉条纹,有效地排除了一般实验操作中造成看不到干涉条纹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陈进学 《物理教师》2009,30(9):54-54
题目.如图1所示,在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若单缝S从双缝S1、S2的中央对称轴的位置处稍微竖直向上移动,则(A)不再产生干涉条纹.(B)仍可产生干涉条纹,且中央亮条纹P的位置不变.  相似文献   

10.
利用迈克尔逊干涉原理测量薄膜厚度的方法,以测量PE保鲜膜和透明塑料膜为例,采用白光干涉产生的彩色条纹来精确测量薄膜的厚度,通过采集干涉产生的实验数据,计算出薄膜的厚度,这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此方法的测量范围为1μm~1cm,测量精度为0.1μm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