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选择张爱玲笔下几类有代表性的男性人物形象,将他们放在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时空下进行分析,探讨他们的共性特征,分析他们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因素,揭示作者塑造男性形象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意义。而在对男权社会进行批判的同时更多地是充满了对女性的同情。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一般只是女主人公的配角,但通过在那特定的环境下塑造出几类典型化的形象,有力的批判了腐朽、没落的黑暗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2.
阿特伍德的作品多着眼于女性,男性鲜为主角,男性中的父亲形象更是极少受到关注。文章试图从阿特伍德代表作《浮现》与《猫眼》入手,分析其作品中科学家父亲这一独特形象,探究父亲对女主人公的人生、爱情及自我认知等方面产生的一系列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她笔下那些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她们经历的喜与悲、情与爱都让人感触很深。但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通常都会遗忘她笔下那些陪衬在女性角色身旁的男性角色,或是说主导着这些女性命运的男性主体,即同样也被张爱玲刻画得非常饱满、生动的男性形象。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作为一位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重要女性作家,她的小说世界中的呈现一个又一个的女性典型人物形象,这些女性人物形象,深刻揭示了现代女性的生存现状和困境。为了表现这些女性主体的重要主题,张爱玲刻画出了那个时期男性的真实面貌,她小说里的男性角色也是精彩纷呈。但是这些男性形象他们身上都有着人性的劣根性,自私自利、虚伪、残忍、游戏人生。他们大多对待女性也有着有着本质的相似:寡于情、陋于质、趋于利、薄于义。本文就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在作品书写中颠覆了传统的父权至上的观念,或把男性家长放逐于文本之外,或采用"去势模拟"的书写手法,使男性角色在其女性文本中丧失某种主导身份,并在精神和肉体层次上贬压男性特质/父亲形象,从而使其作品成为以女性为叙述主体的无父文本。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作为一位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重要女性作家,她的小说世界中的呈现一个又一个的女性典型人物形象,这些女性人物形象,深刻揭示了现代女性的生存现状和困境。为了表现这些女性主体的重要主题,张爱玲刻画出了那个时期男性的真实面貌,她小说里的男性角色也是精彩纷呈。但是这些男性形象他们身上都有着人性的劣根性,自私自利、虚伪、残忍、游戏人生。他们大多对待女性也有着有着本质的相似:寡于情、陋于质、趋于利、薄于义。本文就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郑丽丽 《德州学院学报》2006,22(1):38-39,45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普通的与传奇的、熟悉的与陌生的、现代的与传统的巧妙地调合在了一起, 形成了一种崭新的叙事方式。张爱玲的女性意识,就在她的叙事中表现了出来。她不但在男性形象塑造中表达了她的女性观,而且在女性形象塑造中进一步剖析了她对于中国男权(父权)社会的认识。父亲的缺席与母亲的在场,成了张爱玲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8.
孙小平 《甘肃高师学报》2007,12(3):110-111,113
我国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着男女主人公性别角色不均衡、男性职业层次高于女性、男性在能力及知识等方面优于女性等方面的问题。教材中的男女主人公形象对儿童个性的发展起着思想导向、生活导向、审美导向和角色期待等重要作用,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因此今后在教材编写中,应改变传统的“男主女从”和“男强女弱”的性别观念,保持课本角色男女比例的相对均衡,全面表现两性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对《作女》主人公卓尔形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卓尔的“作”状态、卓尔与男性角色的关系等角度,揭示了卓尔形象所表现出的新女性意识,从而对现代城市女性的生存状态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40年代重要的女性作家,张爱玲在她的作品中创造了一系列去势的男性形象,从而使一贯被视为他者和失语者的女性得以确定自身的主体地位。通过分析张爱玲小说中不同类型的男性角色,使我们清楚的看到了男性权威的衰落和女性意识的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