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的基石。无论是理论定位,还是现实状态,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都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不平等性,其实质是一种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以人为本”的教育必然引起师生关系的一场革命,即由人与物的关系,变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交往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交往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主体,教师和学生都以平等的,开放的,真正的人出现在教育活动中,师生交往是师生之间的对话行动,对话既是教育形式,又是教育情境,师生交往是一种共同实践活动及交互作用,师生互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影响,共同成长,师生交往是一种双向理解,理解是人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2.
刘欢 《现代语文》2006,(11):97-97
在与一些教师的交流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言论:“哎,现在的学生真是不懂事,又把好心当作驴肝肺,明明是为他们好,可他们却一点也不领情?”,再去听听一些学生的话:“我们这个老师总是要求我们这,要求我们那的,好象我们是他的奴隶似的,一点都不为我们着想。”师生之间到底怎么了?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师生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学生是希望自己在学校得到良好的教育,获得全面的发展;老师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有出息。既然如此,那么怎么二会有思想上的矛盾呢?我们认为原因很简单,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没有真正做到爱学生。可有的老师认为自己对学生确实是有爱心但学生不领情的。我们认为对学生的爱不仅仅是表现在行动上,比如要求学生这,要求学生那的,更应明确的说出来。作为老师,对你的学生说出你的“爱”,会更能增进师生间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闲聊是老师接近学生内心世界、了解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最佳方法,其效果远比正儿八经的谈话好得多。也许有的老师认为,辅导学生学习是头等大事,哪能和学生闲聊呢?其实,与学生一起聊天、闲话家常,老师也会有很多的收获——只要你是  相似文献   

4.
高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科学的情感教育,可有效促进学生教学成绩的提高,完善教学质量。作为老师,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去育人,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并积极的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通过师生情感交流,产生共鸣,就能让学生在学习上更主动,学得更快乐。  相似文献   

5.
交往实践是时代哲学的主题。教育交往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教育交往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差异性和独特性的主体之间的连续交往。教育交往的主体,包括交往的双方即教师与学生(也包括师生的个体与群体等)。教育交往的中介化客体,包括交往手段和信息以及信息的载体(语言、文字、符号等)。  相似文献   

6.
蒋婷 《考试周刊》2014,(18):100-100
小班化教学模式符合《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提出的"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要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教育目标。这种教学模式的预期目标是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不仅师生交往和学生活动频率增加,而且师生交往和学生活动的质量也明显提高,从而大大强化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崇高感情。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教与学的共同活动中,学生对教师授业、传道的接受程度,是同师生之间感情沟通和交融程度密切相关的。教师对学生施以爱心,学生对老师才能信赖,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育后进生,更需要师爱。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人类最为重要和精髓的社会活动便是教育,而教育的本质便是人与人的互动和交往。真正的师生互动在教学中应用好了,不仅能促进师生的关系,而且师生互动效果好了,对于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新的创新。这种方式在教育的情境中起到了推动教育的作用。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这就决定了学习数学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大脑智力因素、引导学生数学思维更要求师生间有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因而,师生互动需要一  相似文献   

9.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过。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用宽阔的胸怀去包容消极情绪和委屈,用善意的态度感化个别狭隘的人。会建立起天高地阔的交往环境。往往有的老师由于严而过格。对学生产生负效应。学生之问因矛盾、争执互不让步。形成人际交往的危机。使学生心理中产生焦虑、压抑。如何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实践宽恕心理教育。已日益成为品德心理研究的新主题。  相似文献   

10.
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摩交流正成为师生互动交往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趋势。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交往的过程中一种同质的态度体验,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激励、创新与整合功能。本文认真分析了当前我国学校教育情境中师生情感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基本对策和要求。  相似文献   

11.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过 ,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用宽阔的胸怀去包容消极情绪和委屈 ,用善意的态度感化个别狭隘的人 ,会建立起天高地阔的交往环境。往往有的老师由于严而过格 ,对学生产生负效应 ,学生之间因矛盾、争执互不让步 ,形成人际交往的危机 ,使学生心理中产生焦虑、压抑。如何在师生之间 ,同学之间实践宽恕心理教育 ,已日益成为品德心理研究的新主题。  一、师生之间宽恕心理教育的实施及其意义师生之间的交往冲突。主要一方面缘于专制型的传统思想影响下 ,“严”一直是不少老师的行为准则 ,不太关注学生的个人价值 ,把学生的…  相似文献   

12.
2014年底,美国伍德沃德(WA)教育集团主席斯图尔特博士时隔一年之后再次访问上南中学东校,他不仅参观了双方合作新建成的上南东校第二个"未来云教室",还与师生深入交流。但最让斯图尔特振奋的,是上南东校以iPad为载体、云教室为支撑,尝试创新教育教学手段和模式的诸多探索。引入翻转课堂,数理化课堂教学单等教育新模式;更多地走近学生,理解学生的文化特征,师生交往更深一步;使课堂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使课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德育更有针对性和  相似文献   

13.
一、要尊重学生人格,建立平等关系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师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一种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教育活动得以良好实施的前提和保证。处在成长期的学生的自尊心非常敏感、脆弱,更需要教师的细心呵护。课堂上要进行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教师首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的心灵,用个人高尚的人格魅力与合乎人性的平等师生关系去打动学生。在此前提下,学生才会在健康、自由、愉陕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自觉学习。  相似文献   

14.
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影响的信息交流过程[1] 。学校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 ,离不开各种主体间的交往 ,发生在教育行政人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系列交往构成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其中尤以师生之间的交往为学校教育实施的最终落脚点。对师生交往的认识、有效方法的掌握将会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效。因此本文将对学校教育中的师生交往做重点探讨 ,力图对师生交往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学校教育中影响师生交往的因素及有效师生交往的策略做一些探讨。  一、师生交往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一 )有效的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15.
王道廷 《考试周刊》2012,(49):176-177
小班与大班相比,不仅学生数额减少,更重要的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小班的教育优势主要体现在师生交往的频率高,学生活动的密度大,教育过程的效果好,而这些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小班化教学能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大化,由于交往的频率更高,师生之间更加亲密无间,这样小班化教育模式给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培养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热爱学生是形成教育事业和教育艺术的基础。作为老师首先应该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而不是事情。班主任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建筑师,班主任工作是对学生的身心施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感化作用。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童心是一颗由父母用爱的乳汁哺育而成的晶体,班主任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田,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说热爱学生是班主任教育艺术的基础和前提。一位老师说得好,教师爱学生,师生感情好,老师表扬学生,学生认为是鼓励;  相似文献   

17.
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其本质就是人与人的交往。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而交往也蕴涵了教育构成的基本要素。教育交往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围绕教学内容而共同参与的对话、沟通、合作并产生交互影响的过程。作为教学交往的主要形式,师生交往不仅是语言的对话和肢体的互动,而且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灵魂和思想的交流,在师生交往与交流的过程中,知识得以传递,生命的内涵得以领悟,人文精神得以继承和发展,文化得以解读和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18.
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育过程是一种师生通过交往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热爱学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信赖感,形成一种信息传导与反馈的过程,这种正交流,使师生之间产生亲和力,这种师生情感上的满足能大大提高教育效果。文章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探究了教师热爱学生的重要性、具体内容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实施素质教育既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老师在一切活动之前必须先制订活动目标,并且有意识地要求学生朝这一目标努力,在其活动中明辨是非,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校内师生间、学生间的交往,同样也存在着德育功能。老师要把握好双重角色的转换,把握好非组织群体的方向,以较佳的交往促进教育,用交往来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  相似文献   

20.
人文关怀:教育转型期师生交往的新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敏 《教育探索》2003,(11):106-108
新的世纪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精神与人精神相结合。处在教育转型期的师生交往也必须适应这一社会要求,因此它需要渗透一种新的理念。而人关怀在关注人的同时兼顾社会和自然,这恰好满足了师生交往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