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瓦锡原来是学法律的。1763年,20岁的拉瓦锡取得了法律学士学位。拉瓦锡的父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律师,家境富有。所以拉瓦锡没有去律师所上班,因为那时他对植物学发生  相似文献   

2.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138-141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Lavoisier,Antoine Laurent,1743—1794)(邮票L10a)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家庭,首先受到他母亲的溺爱。母亲早逝之后继而又受到一位疼爱他的姑母的极端溺爱和姑息,但也得到良好的教育。这样好的境遇并不是无用的,这个息有慢性消化不良病的青年人既是出于爱好也是不得已而专心致志于学习,并且他又表现出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学生。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本来希望他的儿子从事他的职业,但是年轻的拉瓦锡听了拉卡伊利(LacaiUe,Nicolas Louisde,1713—1762年,法国天文学家)的天文学课程后对科学发生了兴趣。  相似文献   

3.
正《拉瓦锡和夫人》是18世纪欧洲绘画史上著名的双人肖像画,画中的主人公是被后世尊称为"化学之父"的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和他的夫人。囿于我的兴趣和认知,对此画作出艺术性的鉴赏分析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我只能从科学史的角度,对画中涉及的人和事,做一些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从长时段历史视角探讨现代化学研究纲领的构建历程,通过重点解析波义耳、斯塔尔、拉瓦锡等人的相关工作,指出元素论及原子论两大元化学理论及相关辅助原则与化学实践之间的长期互动,最终共同导致了现代意义上的研究纲领的确立。  相似文献   

5.
对于法国人来说,1789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爆发,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也正是在这一年,法国人引以为骄傲的同胞拉瓦锡(A L Lavoisier,1743~1794)发表了划时代的著作--<化学基础论>,完成了近代化学史上一场伟大的革命.  相似文献   

6.
氧气的发现     
在进行化学研究时,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宁可相信实验而不是盲从理论.不但善于继承前人的科学成果,而且还是要同时代的科学工作者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很多实验已把燃素说的各种缺陷显露出来了,很多化学家为了维护旧理论而尽力做一些修补工作时,拉瓦锡却已在筹划建一座新的化学理论大厦.  相似文献   

7.
氧气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命所必需的,所以人们通常会以为地球外的大气及其组成从来就是像现在这样的。如果有人提出怀疑,那么一定会遭到反问,如果地球上原来没有氧气,生命是怎样延续下来的呢?加之人类有史以来,特别是拉瓦锡著名的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以来,从来没有发现过大气成分有任何变化,因此人们很少考虑大气组成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研究化学史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但是科学家出身的历史学家们的内史论研究方法正在不断地被视野较广阔的外史论研究方法所取代,这种研究方法试图找出科学活动在它的整个历史背景中的地位。本文对与拉瓦锡(Lavoisier)姓氏有联系的“化学革命”以及伴随化学在法国、德国和英国作为一门职业而引起的发展进行了新的阐述。我们将从传记和机构建制两方面研究获得很多知识,这有助于将化学史和其他领域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9.
燃烧     
普利斯特列(1733~1804年)舍勒(1742~1786年)拉瓦锡(1743~1794年)18世纪是以空气为研究中心的“气体”化学家的丰收期。几百年来,发生化学变化的主要手段是加热,“气体”化学家们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了解燃烧现象。当时很多有名望的化学家都公开承认自己相信“燃素”的存在,即物质在燃烧时释放出来的可以燃烧的“要素”,英国人约瑟夫·普利斯特列也有着同样的想法。燃素学说的致命问题不在于其错误性,而在  相似文献   

10.
《科技新时代》2002,(12):87-87
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列(左图)在加热汞和铅的氧化物时,发现了一种具有奇特性质的气体。它无色,无味,能使身处其中的小动物更加活泼,还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冒出火焰——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氧气。但在当时流行的“燃素”学说的影响下,普利斯特列把这种气体称为“无燃素气”。同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按照普利斯特列的方法再次分离出了这种气体,将它命名为“氧气(Oxygen)”。并公开发表了关于燃烧原理的论文。  相似文献   

11.
一、利用化学史进行优良品质的教育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出自勤奋。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史人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瑞典化学家舍勒原来是一个药店的学徒工,由于他顽强的学习精神,刻苦钻研,结果发现了许多气体并合成了许多有机物。求真理,顽强不屈。如氟单质的制取,从1813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开始对氟进行研究到1886年由法国科学家莫瓦桑制得单质氟,其间有不少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科学家们还是前仆后继,毫不退缩。严肃认真,敢于创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天平作…  相似文献   

12.
创新能力是掌握了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去解决新问题、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它主要包括创新观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 ,在化学实验中如何营造创造空间 ,培养创造能力呢 ?1 .尊重客观事实 ,诱发创新动机在实验教学中 ,必须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 ,正确对待实验中出现的误差甚至失败 ,激励自己大胆质疑 ,使自己不迷信、不盲从 ,不唯书、只唯实 ,才能诱发创新动机 ,最后取得“真经”。历史上许多重大发现都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如拉瓦锡尊重客观事实 ,推翻了“燃素”学说 ,使“氧这种使化学发生革命的元素”,在手中结出丰硕的果实 ,被…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基本割的方法得到了两类包含一个线性链的亚苯基同分异构体S和T以及Q和R关于Wiener number指标的差值:W(T)-W(S)=(n(A′(Cab))-n(A″(Cab)))(n(B′(Cab))-n(B″(Cab))),W(Q)-W(R)=n(A)n(B)-2[n(A)+n(B))]+4。由此可推得,两类同分异构体关于Wiener number指标差值都只与亚苯基细胞块A和B的点数有关,与其分子结构无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如下广义细胞神经网络系统,xi(t)=-ci(t)xi(t)+∑^n(j=1) aij(t)fj(xj(t))+∑^n(j=1)bij(t)fj(xj(t-tij(t)))+Ii(t),i=1,2...,n,借助于Lyapunov-Krasovskii型泛涵,得到了这类系统吸引性易于验证的充分条件。在实际应用中,设计验证所需条件是很方便的。具有更为广泛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阿淑芳 《科教文汇》2009,(14):281-281
对图G(V,E),假设G的关联图I(G)为:V(I(G))=((ve)|v∈v(g)and e ∈E(G),v与e相关联);E(I(G))=((ue,ve))u=v and e≠f, or e=f and u≠v,or uv=e,or uv=f.本文综述图的关联图的性质及关联图的边着色。  相似文献   

16.
1789年,拉瓦锡的元素表上有33种元素,到了1844年元素数目已升至57。但是此后的20年这种发现却一直止步不前。化学这种裹足不前的局面恼了一个人,让他坐立不宁,寝食不安。这个人叫本生(1811—1899年)。一天,本生在布勒斯劳大学门口碰见这个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基尔霍夫1824—1887年),两人交谈时,本生诉苦说:“我这个搞化学分析的近来有一种新的发现,就是不管什么物质,在火里烧时都有一种固定的颜色:比如,钠是黄色的,钾是紫色的,我想用这种方法也许能检查出新的元素,可是最近又发现不同物质却可以烧出同一颜色,比如钾盐和锶盐都是深红色的。刚刚…  相似文献   

17.
空调室外机组冷却风机,包括风机壳体(1)、电动机(2)和风机叶片(3),电动机(2)固定在风机壳体(1)上,风机叶片(3)固定在叶片架(4)上,叶片架(4)固定在电动机(2)的主轴上,风机叶片(3)上成型有锯齿状的缺口(31),它能达到很好地减小噪音的效果,而且使得风机的结构简单,同时制造成本也比较低。  相似文献   

18.
对2^2n的棋盘格的顶点标号进行了研究,在马克杰的《优美图》一书中已经解决了2^0的棋盘格的顶点标号,且说明了这种图是优美的。此处解决了对一般的n(n=1,2…),2^2n的棋盘格的顶点标号,其一般表达式为: θ(x2k^(l))=k k=0,1,…,2^(n-1) θ(x2(k-l)^(l)=2^(2^n+2)-k+1 k=1,2,…,2^k θx2k^(2)=θ(x(2k-2n-2)^(l)+2^n+1 k=2^(k-1)+1,2^(n-1)+2,…,2^k θx2(k-l)^(2)=θ(2k-1-2^k^(l)-2^n k=2k-1+1,2+,…,2^n θx2(k+1)^(2)=θ(x(k+1)-1 k=22n+1+2+T(2^n+1),…,2^n+2 θ(xk)=θ(xk-2%(n+1-2)+(-1)^k(2^n+1+1) +T(2^n+1)(T=0,1,…,2^n-2-2) 并且对它的优美性进行了证明  相似文献   

19.
《金秋科苑》2013,(20):46-48
1.十常乐:(1)少食肉(2)晒太阳(3)雨中行(4)常唱歌(5)饭后息(6)挺起胸(7)静坐思(8)天伦乐(9)步当车(10)行善事。2.保持自我五术:工作勤奋,娱乐有度;对待朋友,不玩心术;处理事务,不躁不怒;生活讲究,量入为出:知足常乐,一生幸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技巧,给出差分方程△(x(t)+p(t)x(t-r))-f(t,x(t-σ(t)))=0,t≥t0有界解振动的充分条件,改进了现有文献中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