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孙万仓.农学博士,1957年出生在甘肃会宁,1977年进入甘肃农业大学读农学专业,1982大学毕业后步入油菜研究行列.自此与油菜品种改良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
<正>孙万仓,农学博士,1957年出生在甘肃会宁,1977年进入甘肃农业大学读农学专业,1982大学毕业后步入油菜研究行列,自此与油菜品种改良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现任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孙万仓,同时也担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方寒旱区冬油菜育种岗位科学家、农业部油菜生物学与  相似文献   

3.
农学是我国12大学科门类之一,其下设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利用和植物保护等8个一级学科。本文所探讨的农学类专业研究生是农学门类下设8个一级学科的所有研究生。创业是指劳动者主要依靠自己的资本、资源、信息、技术、经验以及其他因素自己创办实业,解决就业问题。农学类专业研究生创业是指农学学科门类下的研究生(主要指硕士研究生)自己创办实业解决就业问题的就业方式。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学期刊基本信息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全面统计分析了2005年我国大陆827种农学期刊8项基本信息与特点,并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作比较分析,主要结果如下:①1990年以来,我国农学期刊的学科分布相对稳定;②刊期分布以季刊、双月刊和月刊为主(占92%),但1995年以来,季刊比率明显下降(下降了24.1%),月刊比率明显上升(上升了13.9%);⑧约80%的农学期刊创刊于1970—1999年间,创刊的高峰时段是1980—1989年(占42.3%);④统计分析了我国农学期刊的地区及学科分布;⑤技术类期刊所占比例最大(41.1%),其次是学术类期刊(19.8%);与1995年相比,科普期刊所占比例由8.7%上升到13.4%;⑥统计分析了我国农学期刊的主管单位分布和第一主办单位分布;全国性农学期刊占42%,地方性农学期刊占58%,与1995年相比全国性期刊比率提高了16%;⑦分析了农学核心期刊的学科分布特点、刊期分布特点、创刊年代分布特点、类别分布特点和主管单位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5.
藏族分布在我国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多个省区,其中主要的聚居地在西藏高原,藏族文化具有鲜明民族风格,是我国众多民族文化中古老而又高度发展的一支,是中华民族多姿多彩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少年来,许多中外学者倾注于藏民族文化及其族源的研究,其中有不少涉及藏族的起源问题。简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见解:  相似文献   

6.
朱尊权.1919年2月出生.1941年获中国国立中央大学农学学士学位,1948年获美国肯塔基州立大学农学硕士学位。1950年回到中国.在国营中华烟草公司.开始进行有关的烟草生产及加工研究工作。1988年,获“全国烟草系统劳动模范”荣誉称号.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烟草科技工作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7.
在甘肃众多的旅游资源中,历史文化资源是最具特色、最有竞争力的。它们具有起源早、持续时间长,类型多、谱系全,文物数量大和地下遗存丰富,体现多民族、多种文化的交流融合等四大特点和许多方面的唯一性;必须充分认识、确立甘肃历史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中的独特价值和核心地位,尽快将历史文化旅游开发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8.
把入选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的98种农学类中文期刊分为综合性期刊、高校学报和专业性期刊3个类别.对同一类别的不同期刊和不同类别的期刊分别进行连续6年影响因子变化趋势分析和3年平均影响因子比较,并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分析影响因子的差异显著性,以反映我国农学类统计源期刊影响因子变化和分布的基本情况,从文献计量学角度评估农学类统计源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文化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受到普遍重视的情境下,中小企业发展的地域"根植性"也备受关注。特殊的地理环境、经济模式和社会心理决定了甘肃地域文化的传统性、封闭性和超稳定性,也使得甘肃中小企业文化深深地烙上了地域文化的印记。甘肃中小企业文化的变革,应当在地域文化生态的优化及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互动中探寻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旅游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旅游活动,不同于一般的风景观光游、消闲购物游。它是旅游者以特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主要对象,通过旅游去寻访、了解历史上前人的活动、创造和文化,汲取前人智慧的学习、发现和感受之旅;对旅游者和旅游业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具体到甘肃历史文化旅游的开发,首先要统一和提升各方面的认识,注意把握其特珠性;切实做好历史文化旅游开发的科学规划和精心策划,处理好点、线、面,实与虚,今人与古人,保护与开发等四种关系,并力图有大的突破、创新;加大智力和资金投入,充分利用一切现有条件和因素,为其发展创造必要的环境与条件;努力打违甘肃历史文化旅游的新格局和著名品牌。  相似文献   

11.
张林  于晶 《中国科技信息》2010,(15):196-196,212
农学专业生产实习是农科类院校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详细的剖析了目前农学专业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以期能更好的提高实习效果,提高农学专业学生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12.
包晓玉  陈永 《科教文汇》2012,(28):22-23
利用甘肃1978~2009年数据对甘肃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发现.甘肃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经济发展是甘肃高等教育发展的格兰杰原因.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并未能够表现出来。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甘肃高等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文化资源是一个经济社会"嵌合"的历史沉淀,本文以甘肃旅游业为例,以文化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为总目标,以旅游经济发展、旅游市场系统、社会文化、旅游环境等四类次级指标为准则层,以此选取方案层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资源开发潜力,并给出甘肃文化资源持续开发利用和法律机制构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现代企业家理论, 并通过东西部地区的对比, 分析了甘肃企业家的供给和需求状况, 特别是地域文化对甘肃企业家形成的制约作用。文章认为, 短期内, 应当通过降低企业家市场的 “进入障碍”、从外地引进企业家等途径来增加甘肃企业家的供给; 长期内, 则应通过促使地域文化的变迁, 为企业家的形成奠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甘肃民族地区农牧业发展受到经济基础薄弱、生态脆弱和农牧民文化素质较低等多重约束,其特色农牧业创新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本文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依据当地制度、资源和文化环境实际,从农牧业资源创新、农牧业技术创新、农牧业经营创新、农牧业环境创新四个方面,对甘肃民族地区农牧业创新发展进行分析和论述,希望能够为甘肃少数民族特色农牧业发展壮大、民族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特别是近几年来,涉农专业萎缩.师资力盆薄弱,生源急剧减少,农学专业课实践教学时断时续,很难有序进行。为了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就要加大农学专业教学改革力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实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环节。为了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要努力改进实践性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根据农学类专业研究生的自身特点与创业模式的契合度,将农学类专业研究生的创业模式分为一般模式、满意模式和最优模式三大类:一般创业模式是在资金、社会关系等方面具有优势的农学类专业研究生较为理想的创业模式;满意模式是大多数农学类专业研究生较为认同的创业选择:最优创业模式即技术合作的涉农创业模式,是可以充分发挥农学类专业自身优势和技术特长的创业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从结构功能主义领军人物帕森斯的"AGIL"模型出发,以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禾文化"品牌建设为例,从增强学院适应性、把握学院文化建设的目标性、实现校院有效整合性、积极维护学院文化品牌等方面对二级学院文化品牌建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实验教学是遗传学教学必需的组成部分,对培养农学专业特色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几年的建设和努力农学专业遗传学实验课在实验内容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方法、考核和评价体系、实验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是党和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目前,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有较多的研究和解答,但是很多都停留在理论分析和宏观层面,缺乏具体的实证性研究。针对这一状况,论文选取A高校2013届农学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真实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农学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均较低。研究结果对农业高校更好地开展农学类专业改革、提高农学类本科生培养质量和就业率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